西班牙乞丐

《西班牙乞丐》

美國作家南希·克雷斯(Nancy Kress)的代表作。獲雨果獎

主要內容

未來世界裡,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被修改了基因,不再需要睡眠,這為他們帶來了成就和財富,同時也帶來了歧視和迫害——他們被驅逐出了正常人的社會。
是奮起抗爭,還是努力彌補裂痕?同為“無眠者”的蕾莎·卡姆登詹妮弗·沙里夫,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思想性

《西班牙的乞丐》與其說是一部科幻小說,不如說是一部社會小說。作者南希其實只是在這部社會小說上加了一個科幻的殼而已。南希在這部“偽科幻”小說 ,探討了由於無眠者而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說歧視、社會分化

西班牙乞丐西班牙乞丐

等等問題。實際上你可以從這部小說了看到很多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的影子,或者說作者寫這篇小說的一部分起源——美國的南北戰爭猶太復國運動,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作者還探討了另一種分化,即對於工作的態度,分化出了三類人:生活著、頑固者無眠者,這毫無疑問也是有其現實意義。
但是如此多激烈的衝突,作者最後給出的解答方案無疑有些讓人失望,實際上作者是讓一群尚不成熟的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或者,作者認為人類只能靠天性或來解決。可能作者所探討的問題其實都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因為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都是極為繁瑣爭議的,曠日持久地難以得到解決。
但是毫無疑問作者給我看了一場好戲,這就夠了,對於我們讀者來說,足夠了。

小說回目

第一卷蕾莎
第二卷庇護所
第三卷夢想家
第四卷乞丐

網路評論

經濟不該是最基礎的

帶著挺矛盾的心情看完了《西班牙乞丐》,因為無法完全進入作者的討論中去。
希克雷斯的科幻小說大多是帶著倫理內涵的軟科幻,主角大都是女性,而且會有大量涉及孩子的內容(這是我最喜愛的地方),《西班牙乞丐》三部曲也是如此。基因工程造就了智力遠超過一般人的無眠者,但睡眠者卻將他們視為怪物,無眠者成人後因為其超凡的智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加招來了睡眠者的嫉恨。這是對未來基因工程的發展可能導致的後果的展望,但同時也可以理解為,現實中人與人出生與天賦上的不平等的誇張化。於是進一步的發展使睡眠者(尤其是其中的生活者)變成了乞丐:只獲取而無法創造生產力的人。
南希,或者說裡面最主要的人物蕾莎與詹妮弗,她們所有的考慮都是基於經濟的,而這就是我無法進入的地方。無論這個時代怎樣強調經濟,我始終認為經濟(還有道德和法律)只是人類的一種創造,而且是為了滿足人類需要的一種創造。巨大的生產力就需要同樣的消費力,如果剝離了乞丐的消費力,那生產力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其實我認為過度發展的生產力只是在破壞人的生活,因為人被迫消費超過他們需要的東西)。同時作為一種為了滿足人類需要的制度,或者說契約,當它再也無法履行契約所承諾的職能時,人也就沒有必要再去遵守它。從這種意義上,其實是無眠者最先破壞了社會契約,因為他們的超級才智剝奪了睡眠者成功的機會,也在逐漸剝奪睡眠者對經濟的控制,於是睡眠者的反抗並沒有違背什麼。但我覺得無眠者同樣沒有錯,因為根本原因是舊的社會契約不再適用,對他們來說,選擇可以是,和睡眠者建立新的契約,或者鎮壓睡眠者的反抗,甚至毀掉睡眠者,也可以脫離睡眠者的社會,等等,這些都要視他們的能力和感情而定了。

基因與倫理:技術改造下的人性思維

——《西班牙乞丐》

正如南希.克雷斯(Nancy.Kress)在其西班牙乞丐中文版的序言上所說的那樣,她所關心的更多的是在技術變革下人性的本質,關注是在一個抽象層面在技術大潮背後的潛移默化的改變。於是便有了這部小說。顧名思義,西班牙乞丐在文中指的是那些沒接受過基因改造,或者說是相對於無眠人而言具有基因競爭劣勢的普通人。南希在文中形象地解釋了這個稱謂——當富裕或者說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你在一群西班牙乞丐中,你所面對的不是乞求和感恩,而是無止境的貪婪和憎恨——這很好理解,過大的差距,不管是生理還是實際物質條件,過大的鴻溝只會激化矛盾,進一步導致社會分化。在這部小說中,這種思考顯得尤為明顯。
好了,還是說說這部小說本身吧。《西班牙乞丐》只是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西班牙乞丐》三部曲(BeggarsinSpain,1992)是1991年獲星雲獎那部長中篇小說的擴充版,整個三部曲還包括後面的《乞丐和選民》、《乞丐的願望》。
在這一部中,作者將會向我們交代一個基因技術突飛猛進的社會。在美國,當基因改造和產前基因設計這樣的概念成為某些人的專利和特權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遇見矛盾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產生。於是,當第一代通過基因設計的無眠人的誕生時,很多人僅僅認為這些小傢伙是天賦異稟,而當這些小朋友不斷成長,在各方面都表現出了其資自身的基因優越性時,人們開始驚恐了。這些天才小朋友們被人性主觀的隔離、被鄙視、被無端的猜忌和憎恨,只因為他們太過出色。他們本是屬於人類的一份子,但是卻被人類這個狹隘而自私嫉妒的種族將這些天才小寶貝們排擠在外,於是造成料一個所謂新的種族——“無眠人”。無眠人因為不用睡覺,所以比那些正常的睡眠人要具有更多的時間,具有更活躍的精力,最重要的是在生命長度上,也要長很多——他們不會衰老,不會生病——自身神秘的基因修復讓這些人在普通人眼中就如同是天神如同是傳說中的不死身一樣。這裡不談克雷斯的政治傾向度。僅僅是從文本內容上來看。她在文中引用了美國總統林肯的話,試圖將這個虛擬的種族矛盾和美國歷史上的南北紛爭聯繫起來。不得不說,黑人和白人的種族隔離制度以及美國延續至今的種族仇恨是這個標榜自己民主自由國家的最大的恥辱。而科幻作家的能力就是將一種戲劇化的衝突無限放大,讓讀者能理解到文章中矛盾重生而帶來的閱讀快感。
全文的進展流暢。韜子最近手頭閱讀的書目中主要是這套西班牙乞丐和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米與鹽的年代》,當然還有一本和科幻無關的小說,來自西德尼.謝爾頓。相比於羅賓遜的小說而言,這部小說更具有閱讀性,而思想性上也絲毫不遜於那部57大洋的厚書。克雷斯還是將小說歸於故事本身,故事是由那些人物不斷在推進,而造成這些人物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心路里程,其原因歸根到底在於全文的矛盾所在——即上文所提到的基因技術所面對的人類尷尬。
當一個全部由天才組成的小集團形成時,人類社會的分裂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這就和西方以及美國等社會曾經包括現在還流行的一種精英文化有大相逕庭的地方。他們是精英,是屬於超脫於一般人的社會團體,在這個社會上,他們總在尋找一種精英應該擁有的位置。當然,這些天才中也有像蕾莎一樣的倍悲天憫人的技術主義者。他們並沒有完全拋棄身為人類與身居來的責任感和社會道德。他們是試圖彌合這種矛盾,試圖在緩和造成這個矛盾的根源,試圖在不斷的融合兩個階層,縮小所謂精英和草根的差距。不過一己之力終究是小的,蚍蜉撼樹,最後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和蕾莎的睿智冷靜相反,詹妮弗則是一個完全技術至上的人。在她的眼中,人類的進步是不需要那些“西班牙乞丐”來阻礙的。她認為自己所在的社會、所在的團體才是真正人類的希望所在。她是聰明的,在幼年時代就凸顯出了和一般小孩不一樣的領導能力。所以當她最後能成為無眠者這個特殊群體的領導者時,我們並不感到奇怪。她將自己和地球上的人類分割開來。這裡,並非是詬病她的所作所為,其導致她出現這些舉動和想法的現實原因很多——人類社會先入為主的歧視、對這個精英團體一直以來的苛捐雜稅…當矛盾積累到一定點時,詹妮弗爆發了。儘管最後她的偉大理想被自己的孫女米蘭達所破壞,但是僅僅是從這一部小說中,我們就可以領略了一種驚心動魄。
米蘭達在這第一部小說中的戲份不多,僅僅是文後出現了,而在第二部中,本以為會是主角,也成了那個基因標準局編外特工姬娜、草根比利和那個清醒夢想家德魯的配角。整個小說都是圍繞那個基因改造而來。當基因改造成為一種人人可得的技術時,如何來限制這樣一種技術的套用,如果來通過立法、通過社會道德的要求和束縛,如果通過一些有效措施來降低其負面影響。最重要的是,在這種技術下,如果來避免出現基因優勢論,避免因基因歧視而引發的矛盾。本該可以想像到當一個群體一個世界占大多數的都是具有基因優勢的人時,那些不具有基因優勢的草根們會面臨怎樣的一種境地。而南希.克雷絲卻反其道而行之,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線,在這部小說中,她將那些具有基因優勢的天才們放在一個草根的團體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天才們的想法和言行。
另外,這不是一部僅僅描寫的天才兒童們成長經歷的故事。其中,發生的兩個不同階層的摩擦和交集同樣精彩,也是這部書最為出彩的地方。
唯一的毛病可能是行文中間時,還是顯得有點拖沓,讀起來有點累。當然,如果你想讀林克那種類型的幻想小說,那這部小說是肯定不適合你的。從閱讀性上講,我認為這部小說甚至超越了《時間足夠你愛》,畢竟海因萊因老爺子不重視故事情節的毛病在坊間和圈內一直是公認的。
寫到這裡,還是確定把一些意外的小發現告訴大家。南希.克雷絲是一個很有中國情結的科幻作家,先不管最近坊間流傳她參加了07成都科幻大會後的科幻小說《primroserescue》,這篇刊登在由著名科幻作家邁克•雷斯尼克(MikeResnick)主編(就是寫《遙遠過去的重放》的主)網路科幻雜誌JimBaen'sUniverse上,據說很快SFW就將看法中文版。文章中經常出現一些中國人來客串,想來,也給文章增色不少,至少拉近了中國讀者的距離。我想對於這部獲獎小說的中文版在中國讀者中的回響也是一個促進。
三部曲並非一部扣一部。你可以先看這一集再看下一集,這個全憑你的個人喜好。故事都是完整的,所以和那些無賴的坑相比,南希阿姨的小說是值得稱讚的。不同的僅僅是故事本身,以基因技術改造作為主線,其產生的無眠者和睡眠者的的矛盾則是整個三部曲的推動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阿姨的這部小說和王晉康老師的小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還是那句老話,韜子的評論僅僅一家之言。因為讀者看字這種是事情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有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我認為阿姨的這部小說恰恰就是那瓶好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