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世界育兒權威40年心血之作!暢銷20餘年的育兒經典! 0~10歲親密育兒集大成之作! 全新修訂第4版。美國兒科學會鼎力推薦,兒童發展與教育專家高嵐教授作序推薦!改變千萬父母育兒觀念的一本好書!穩固建立孩子與父母一生的親密關係。 威廉·西爾斯博士是美國頗具影響力的育兒權威。《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出版20餘年來暢銷不衰,至今仍雄踞美國各大書店育兒類暢銷榜前列,美國媽媽幾乎人手一本。 西爾斯博士根據40年的兒科臨床實踐,以及與妻子瑪莎共同養育8個子女的經驗,結合發展心理學的“親密理論”,總結出了一套“親密育兒法”。這種養育方法強調的是,在孩子幼年時,父母要儘早與其建立起相互之間的親密情感。 在本書中,西爾斯夫婦自孩子出生起,從如何培養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諸多關於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理解孩子的成長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時也為父母們提供了相應的建議。

作者簡介:

威廉·西爾斯(WilliamSears,M.D.)

醫學博士,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美國著名的兒科醫師。美國權威育兒雜誌《寶貝說話》(BabyTalk)和《養育》(Parenting)的首席專家顧問。“親密育兒法”(AttachmentParenting)的首創者。

瑪莎·西爾斯(MarthaSears,R.N.)

威廉·西爾斯的妻子,資深助產士,全美知名嬰兒分娩和母乳餵養專家。

西爾斯夫婦從事兒科研究40年,育有8個孩子,護理過上萬名嬰兒,兒科臨床經驗豐富。夫婦倆合著的數十本育兒類圖書都成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超級暢銷書。

編輯推薦

★世界育兒權威西爾斯博士40年心血之作

★暢銷20餘年的育兒經典,至今仍位居美國各大書店育兒暢銷書榜前列

★美國兒科學會鼎力推薦,兒童發展與教育專家高嵐教授作序推薦

★0~10歲親密育兒集大成之作,穩固建立孩子與父母一生的親密關係

★全新修訂第4版

★“改變千萬父母育兒觀念的一本好書!”

Θ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

Θ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

Θ我們想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

Θ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假思索地生活和做事。

Θ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會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Θ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Θ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一種值得借鑑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

關於本書的讀者讚譽

圖書內容比國內大多數同類書更加有價值。至少它告訴我們教育孩子不是要操控她(或他),而且也讓人們意識到對於孩子的教育根本不能通過付錢的方式把她(或他)委託給任何所謂的職業教育機構和人士。最好的教育就來自父母!在國外就已經讀過這本書的英文版本,值得推薦給漢語讀者。——Leo

不錯的書,值得一讀,讓你更好地從理性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各種需要。對於那些為了孩子而頭疼的家長來說,這本書所提供的方法無疑是一種幫助;對於那些藉口忙而忽視孩子存在的家長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如果你有時間,儘量多陪陪他,多抱抱他,這比什麼昂貴的玩具都重要!——dreamer1224

這本書我買了n本了,當然自己只有一本,其他都是送人的。想想送別的還不如送書呢!我一直在看,遇到什麼育兒問題了就去翻翻,當然有時不是什麼技術性困難,而是精神上的壓力,看了西爾斯的文字,感覺到了他對孩子的養育,除了愛還是愛,愛會讓人產生能量,所以我自己也感覺到了正能量,然後消除了許多怒氣,或者怒氣帶來的煩躁,轉而平心靜氣地對待女兒身上的一些問題。有時候,這些問題不是我女兒身上獨有的,而是某個年齡段的共性,而我們只需要沉住氣,時間也會幫我們解決掉的。所以,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儘管看了3年了,可我還是會繼續看下去的! ——讀者

早就聽聞西爾斯的這套書籍,但懷疑還是老一套的說教,所以一直沒有買。第一次接觸還是在寶寶的早教中心,看了之後,聯繫寶寶的實際情況(那時他正好2周半,脾氣特別大,我們都拿他沒辦法),現學了幾招,試用了一下,效果還真的不錯。還有“要不要打屁股”的這一章節,一直是我們辦公室討論的重點,但我還是很贊同西爾斯的看法,看過之後也是受益匪淺。總之,確實是一本好書,所以買了一本準備要慢慢研究的,教育是一個我們一直要好好思考的過程,它沒有定法,卻不容忽視。——讀者

女兒長到18個月起開始難以管教,我的精力體力越來越難以支持,所以才會選擇這本書。這本書很厚,我到現在也沒有完全看完。但是一旦碰到女兒耍賴撒潑,而自己過往的學習中又沒有獲得相應的經驗的時候,我就會來翻翻這本書中相應的章節,每每總能獲得幫助,或者精神上的鼓勵,或者有用的處理方法。我本來就是親密育兒法的實踐者,我對女兒的養育盡心盡力,但還是不免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甚至掄大棒的時候,還好有這本書,幫助我回到正確的養育方法上來。——讀者

目錄

PartI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

Chapter1親密育兒法

養育的類型

親密育兒的十大原則

Chapter2嬰兒期: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

如何與0~1歲的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親密育兒:對孩子進行早期管教的關鍵

親密育兒是如何使管教孩子變得容易起來的

Chapter3幼兒期:了解你的孩子

初學走路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為什麼?

與學步階段的孩子交談:他們能夠聽懂多少

引導學步期孩子的行為

給孩子創造一個充分自由和安全的活動空間

從與你同為一體到成為獨立個體:孩子可預期的行為

幫助學步期孩子輕鬆進入獨立階段

2~3歲孩子的行為特徵

3歲後,對孩子的養育變得容易起來

Chapter4正確地對孩子說“不”

說“不”的重要性

有創意地說“不”

用尊重的態度說“不”

在孩子面臨危險時說“不”

Chapter5平息孩子的脾氣發作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

如何防止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火山爆發”時,你該做些什麼

如何應付和預防稍大一點的孩子發脾氣

Chapter6父親的管教者角色

做了父親:請抽出時間和你的孩子在一起

幫助父親成為管教者的八點建議

Chapter7自尊:良好品行的基礎

幫助孩子樹立自尊的十個途徑

Chapter8幫助你的孩子表達情感

讓孩子自由表達情感

提高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

Chapter9使怒氣為你所用

小孩子們為什麼會發火

大人的憤怒會對養育和管教產生什麼影響

要學會處理憤怒

父母內心的平和

Chapter10餵養出良好的行為

對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食物

密切追蹤引起不良反應的食物

Chapter11早期睡眠訓練

嬰兒在夜間的需求

夜間管教的若干原則

處理常見的夜間養育問題

PartII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Chapter12打屁股:不可以?可以?還是有時可以?

不要責打孩子的十個理由

是否存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打屁股方法

Chapter13通過行為塑造進行管教:替代打屁股的各種辦法

正確地誇獎孩子

忽略孩子的小過錯

暫停孩子的不良行為

讓孩子明白: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引導孩子的行為

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提醒

談判的藝術

取消孩子的特殊待遇

Chapter14打破惱人的壞習慣

打破壞習慣的步驟

吮吸手指

當吮吸手指造成傷害時

Chapter15管教令人討厭的行為

咬人、打人、推人和踢人

穿衣的訓練

超級市場裡的管教

教孩子學會刷牙

給孩子洗臉變得更為容易

安撫尖聲哭叫

清除骯髒的字眼

弄髒了內褲

用不禮貌的方式稱呼別人

發牢騷

孩子與你頂嘴

讓缺乏活力的孩子興奮起來

Chapter16兄弟姐妹間的爭鬥與對抗

讓孩子接受新生嬰兒

要促進兄弟姐妹間的融洽

阻止兄弟姐妹間出現不和諧

PartIII為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

Chapter17道德品質和禮貌

培養有道德的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父母該怎么做

培養誠實的孩子

鼓勵孩子誠實

偷東西

欺騙

教你的孩子學會道歉

當孩子打斷別人談話時

教孩子學會講禮貌

教孩子學會分享

Chapter18培養健康的性別意識

培養健康的性別認同

為孩子樹立健康的性別榜樣

孩子對自己身體的好奇

手淫

在特殊階段對特殊孩子的管教

Chapter19對多動症孩子的管教

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進行管教

管教天性不易滿足的孩子

養育有著特殊需求的孩子

養育害羞的孩子

養育膽怯的孩子

離婚後對孩子的養育

保姆的管教者角色

結束語養育計畫的一個範例

步驟一: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

步驟二: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關於本書的讀者讚譽

前言/序言/後記

推薦序

為了孩子的未來——海闊而天空

今天,已為人父母的我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夢與期待嗎?我們一定曾希望有人能傾聽、理解、包容我們。我們曾目光閃亮地跑去告訴大人們一個個很神奇的想法,但常常會被告知等你長大了之後,你就會知道了。當我們偶爾發現有人願意認真地傾聽我們的想法時,我們會非常開心非常快樂。現在我們也成了父母,我們將如何來陪伴孩子們成長,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與一個海闊天空的未來,這是本書的作者威廉醫生和其妻子瑪莎,撰寫這本關於如何養育孩子的書的一個初衷。

如何撫育和教育孩子是我們人類文化行為中的重要事件。作為父母,我們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自己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科學研究的結果突出地說明了,出生後3~5年中的經歷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充分滿足孩子在身體、情感、智力以及社會性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需要,將會為他們一生的成長植就良好的根基。

父母需要不斷地與子女建立密切的關係,因為這是教育子女的基礎。父母怎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卓有成效,最有效的就是去了解你的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遊戲,同時進行有效的正面支持與獎勵。對此,本書的第一到第四章做出了給父母以應對策略的描述。

動物心理學家利昂·史密斯博士曾教野熊打籃球。這些熊從野外運來完全是野生的,根本不懂打籃球。史密斯博士訓練野熊時,他既不叫嚷,也不訓斥,更不打野熊。他的全部訓練方法就是和它們一起活動,進行正面支持與獎勵。他讓熊站在球場靠近籃板的一個角上,另一個角是籃球。如果熊只是在自己這個角上轉動,那它什麼也得不到。但如果熊朝籃球的方向哪怕邁出很小的一步,它就可以得到一小塊糖和博士的撫摸的獎勵。史密斯博士堅持用這種方法,逐步使熊接近籃球。然後再用同樣的辦法,讓熊撿起球,帶球到籃下,投球。

雖然這個例子很簡單,但對所有父母來說卻具有深刻的意義。讓我們來看看史密斯怎么做的。首先,確定應該支持的行為和不希望出現的行為。拿球投籃是需要支持的,那么我們就去支持和陪伴;其次,史密斯博士對期待表現出的行為給予支持與獎勵;第三,並不是在好的行為最後完成時才給予大的肯定與獎勵,而是一步一步地持續給予關注與支持。

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遊戲是十分重要的基本養育策略。當孩子的某一行為得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時,該行為就可能重複。但是在生活中,許多父母不知不覺地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方法。他們無意中對子女不好的行為給予了獎勵,教他們做完全違反父母本意的事情。數以百萬計的父母就是在無意之中教會了他們的子女一些不好的行為。

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為是父母所喜歡的——與同伴好好地玩、把玩具給同伴玩、不任性、不發脾氣、聽父母的話,父母通常並不會理會。父母覺得這些好的行為都是應該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對孩子好的行為不給予獎勵,也就是教孩子停止好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再好好做,而是調皮搗蛋,把湯灑到地板上、搶玩具、欺負小妹妹、從母親錢包里拿錢,頂嘴不聽話,等等。由此會引起什麼後果呢?他行為好的時候父母毫不理會,一旦他幹了壞事馬上就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教訓他,懲罰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注意了他壞的行為,即反面注意。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樣做的父母違反了我所謂的“不脆的土豆片法”。孩子顯然喜歡吃新鮮的土豆片,不喜歡已經不脆的。但如果只有不脆的土豆片,不吃就什麼也沒有,他也會選擇不脆的土豆片。同樣,孩子喜歡引起父母正面的注意,而不是反面的注意。但如果只有反面的注意,或根本不注意,那么孩子的選擇通常是引起父母反面的注意。對孩子來說,即使是反面的注意也比毫不理會好。

結果,許多父母教給孩子的恰恰是他們所不想教的。他們對孩子好的行為沒有獎勵,其實是將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抹殺了。他們對孩子不好的行為特別注意,其實是給壞行為以獎勵。

那么,父母該如何對孩子行使一套積極的教育方法呢?首先需要把感情和行為明確分開。所謂“感情”是指內心感情狀態,如愛、高興、興奮、生氣、悲傷和恐懼。感情世界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父母對此絲毫不能影響或改變。孩子感到興奮、悲傷、恐懼、生氣時是無法控制的,他對自己的感情不能負責,因為感情是自發的。孩子的行為則完全不同。行為是外向的,看得到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孩子生氣時無法控制自己,但可以管住自己不向別的孩子扔沙子,不打弟弟,不搶玩具。雖然父母無法影響孩子的感情,但對孩子的行為卻可以大大地施加影響。其次,對孩子的管教必須都是“看得到”的行為,這一點很重要。舉例而言,父母常常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負責任”,這樣就太過籠統模糊了,不利於我們對孩子作出要求,對於“他做事不負責任”,其實就是“他的玩具、衣服滿屋亂放”。

當孩子最初開始學習用新的和令人滿意的方式做事時,每次做到了都能得到父母的積極回應,這一點很重要。而當他學會了新的行為,並且開始理智地正常地去做時,父母就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當孩子的行為是父母所讚許的並因此而得到獎勵時,父母並不僅僅是在鼓勵孩子繼續這樣的行為,對父母來說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全神貫注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自己孩子的進步。本書的重點也正在於如何培養與建立好的品行,如同在第三部分所講述的那樣“為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

威廉醫生和瑪莎不僅是八個孩子的父母,而且也是兒童養育問題的專家,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他們從孩子出生起,從如何培養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關於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理解孩子的成長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時也為父母們提供了相應的建議。本書的第二部分重點討論了如何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在此作者對孩子通常會出現的不良行為以及父母的養育對策進行了描述,為我們帶來了值得嘗試的建議。

從做老師、做父母一路走來,我的工作每天每時都在面對著這個或那個孩子,每個孩子都以他的方式在展示他自己,無論是你接納的還是你拒絕的,他們都是那個表達著他們自己的孩子。並且,從他們活潑的生命力量中,我清楚地知道那是走向未來的能量。今天成年人的陪伴與關注、耐心與支持、包容與鼓勵,都是為了孩子未來的海闊天空。

推薦序 文/高嵐博士

華南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教授

譯者序

一位父親的發現之旅

作為一個高等學校的教師,我自然十分注重年輕一代的培養,並以從事這個職業為榮。曾經有一位先生這么問我:你誇這個學生優秀、那個學生出色,這些學生的優秀和出色可都是你教出來的嗎?我一時語塞,這位先生的言下之意是這些學生之所以出眾,並不是我等大學教師的功勞。過後細想,確實,對於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成就來說,大學教師固然貢獻不小,但是他的中學老師、國小老師,還有他的父母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教師對學生們進行著各個方面的塑造,但是這些孩子的原坯造型可都是他們的父母打造出來的。一般來說,孩子待人處事的態度、孩子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都受到父母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父母不識字,或者沒有多少學識,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養育出品行良好的孩子,不妨礙他們培養出追求知識、奉獻社會的優秀公民,他們是用自己的良好道德情操薰陶出了孩子的高尚品質和進取精神。

既然親職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如此重要,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該怎樣養育孩子呢?或者說,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呢?一提到“管教”這個詞,許多人就會想到大人厲聲地責罵孩子、用棍棒懲罰孩子的情形。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管教”往往是嚴厲的,在我們許多人的觀念中,確信唯有“嚴加管教”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祖先才會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也正是因為如此,責罵和體罰被一代又一代人信奉為最有效的管教手段。事實真是這樣嗎?嚴厲的責罵和體罰難道就是“管教”和“養育”的同義詞?

西爾斯夫婦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們在這本書中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一種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情為基礎來塑造孩子行為的方法——親密育兒法。這種養育方法強調的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時要儘早地與他建立起互相之間的親密情感。西爾斯夫婦是美國當代有影響的兒童養育專家,在兒科領域從事了四十年的專業實踐,而且自己養育了八個子女。通過總結自己的長期實踐,他們已經合著並出版了數十本關於兒童養育的美國暢銷書,本書就是這些暢銷書之一。西爾斯夫婦認為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父母必須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權威,父母也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各種技巧去和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如果這一切離開了以濃厚的親子感情作為基礎,那么你對孩子的養育可能奏一時之效,卻無法轉化為孩子內在的稟性。每個家庭的養育風格和養育手段是各不相同、各有特點的,但真正有效的養育手段都必須建立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情感這個可靠的基礎之上。

初次看到西爾斯夫婦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兒子正處於學齡前階段,我正為如何有效地管教他而犯愁,總覺得自己與大學生們溝通得很好,而要讓這個小傢伙聽話可真是太費勁了。像不少父親一樣,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簡單而嚴厲的。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常常發現問題並不在孩子的身上,而是我自己需要反思、修正一下對孩子的養育和管教方式。在翻譯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早已成了西爾斯夫婦“親密育兒法”的忠實實踐者,我發現孩子與我相處得更快樂了,對他的管教也變得容易了許多。我想,任何一個想要培養孩子良好品行的父母都會像我一樣,從西爾斯夫婦這本講述“親密育兒法”的書中得到有益的借鑑。

蔡駿

廈門大學教授

前言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

一直以來,父母們始終在爭論著什麼是對孩子的養育,以及如何對孩子進行養育。養育是你和孩子的全部關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可能從你的家庭生活中抽取出來、與家庭生活的其他部分相分離。我們原來想把本書的書名定為《為了生活而養育》,因為我們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掌握將來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工具。

這本書的創作是以我們的實踐為基礎的。遍布全書各處的許多故事都取材於我們自己的家庭,正如你後面會看到的那樣,養育孩子對我們來說並不總是容易的,而且我們也並不是始終正確地養育了我們的孩子。如果沒有那么多年養育孩子的經歷的話,我們根本寫不出這本書。直到我們的孩子們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後,我們才完全認識到過去自己作為孩子的管教者所做的一切以及沒有做的那一切的價值。除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之外,本書中還有許多建議來自於一些真正的專家:一些經驗豐富的父母們。他們的孩子具有良好的教養,他們多年來與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智慧。

你可能會認為本書中建議的一些做法過於寬鬆了,或者另一些建議又過於嚴苛了。你可能會認為:“我不能對自己的孩子那么做。”如果你感到某項建議不正確,那你就不應該去照著做。對孩子的養育並不是你可以從一本書中信手拈來,然後嚴格地、一成不變地在你孩子的身上冷漠地進行試驗的一組技巧。相反,你應該採用本書中講述的各種手段來形成你自己的養育體系,應該採用適合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的手段來創造出你自己的養育風格。

你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讀這本書。如果你們第一次為人父母、剛剛生了一個小寶寶,本書就是一本養育孩子的秘笈,是一套養育孩子的觀念體系,對於一部分父母來說,甚至還是一本生活指南。如果你已經經歷過養育中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那本書就是一本幫助你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修理手冊。父母們,我們希望你們能認識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投資所帶來的回報。儘管孩子長大後有好的教養並非全是父母的功勞,孩子長大後缺乏教養也不能全都責怪父母,但是我們相信當今的社會所面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犯罪、暴力、在兩性關係上的不負責任以及對社會的冷漠——都源自於孩子以及孩子長大成人後的缺乏教養。

有一位母親來到我的兒科診所,對於我給她的關於她會如何影響社會的指導感到不抱希望,她說:“大街上到處都是犯罪,家庭里又充滿了暴力,而且學校花在維護法律和秩序上的時間要比用於教學的時間多得多。我感到對改變社會無能為力,而且我也不相信政府知道如何去改變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告訴這位媽媽說:“你確實能夠改變世界,一次改變一個孩子。去做你、並且只有你才能做的事——養育你的孩子。”

威廉·西爾斯瑪莎·西爾斯

於加利福尼亞聖克萊門特

其他版本

《西爾斯育兒經》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作者:(美)威廉·西爾斯,(美)瑪莎·西爾斯

譯者:蔡駿

ISBN:9787811203813

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

頁數:462

定價:45.00

出版時間:2008-9-1

開本:16開

《西爾斯育兒經》最新版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作者:威廉·西爾斯/瑪莎·西爾斯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譯者:蔡駿

出版年:2013-6-1

頁數:464

定價:45.00

裝幀:平裝

ISBN:978750807735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