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彩繪包頭巾女俑

西漢彩繪包頭巾女俑

“貌比蔡文姬,腰若趙飛燕”女俑以巾裹頭,狀如風帽,面容豐滿,柳眉杏目,直鼻小口,雙手抱袖置於腹前。身著白色深衣長袍,衣擺寬大形似喇叭,長垂曳地。俑身材修長,線條優美,比例勻稱,神態端莊恬靜。

基本信息

西漢彩繪包頭巾女俑西漢彩繪包頭巾女俑

【名稱】:西漢彩繪包頭巾女俑
【類別】:陶俑
【年代】:西漢
【尺寸】:高31厘米
【收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出土地址】:西安市西郊漢長安城遺址出土

文物鑑賞

“貌比蔡文姬,腰若趙飛燕”女俑以巾裹頭,狀如風帽,面容豐滿,柳眉杏目,直鼻小口,雙手抱袖置於腹前。身著白色深衣長袍,衣擺寬大形似喇叭,長垂曳地。俑身材修長,線條優美,比例勻稱,神態端莊恬靜。
根據文獻記載,漢代社會對女性的審美觀是面容姣好,以唇紅齒白,皮膚光潔為美。身材方面講究體態輕盈,弱骨豐肌。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對此多有描述,如《孔雀東南飛》中有“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王桀《神女賦》中描述的“豐膚曼肌,弱骨纖行”,“膚柔曼以豐盈”。所見出土的大量漢代女性陶俑、木俑及畫像磚石中的形象,無論是長袖曼舞的女子,還是吹竽撫琴的伎樂,大多為細腰裊裊,輕盈欲飛,即所謂的“窈窕淑女”,漢代著名的美女趙飛燕就是由於體態輕盈、腰肢纖細而深得漢成帝的寵愛。與輕盈體態相應的是頎長身材,據漢應劭《風俗通義》載,東漢時入選後宮女子的標準之一是“長狀妖契有法相”,從史書中記載的漢和帝鄧皇后身高七尺二寸、漢靈帝何皇后身高七尺一寸看,所謂法相的身高大約是七尺一、二寸左右(相當於現代的165厘米左右)。該身材高度高於當時女性的平均身高。各地出土的漢代女性陶俑身材也多表現為修長。可見身材修長是當時對女性審美評價的標準之一。對比漢唐女性之間的審美觀,一般說法是“燕痩環肥”,給人們的印象是漢代以痩為美,但是漢代的痩絕不是枯瘦如柴,而是只講究肌肉豐澤而不肥胖。強調體態輕盈而不滯重。
該件女俑人體比例勻稱,面容秀美。製作工藝精細,衣著的形制和色彩都模擬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將一個溫婉嫻靜,端莊恭順的漢代女性生動準確地表現出來,顯得栩栩如生。同時突出了人體美,充分反映了那一個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工匠還巧妙地利用深衣寬大的下擺做成形如喇叭裙一樣的的底座,大大增加了俑的穩定性,同時形成輕盈飄揚的美感。充分顯示了漢代制陶工匠們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非凡技藝和智慧,是漢代陶俑中難得的別具風格的藝術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