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貢米

西江貢米,又稱西江大米,是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保護範圍為吉林省通化縣西江鎮現轄行政區域。

地理標誌保護

2013年9月25日,質檢總局關於受理隆化大米等產品申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2013年第132號)進行公示,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初審的西江大米(西江貢米)地方政府建議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吉林省通化縣西江鎮現轄行政區域。標準或技術規範為Q/TLS0001S-2013《西江大米(西江貢米)》。

2014年2月13日,質檢總局發布關於批准對安澤連翹等產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2014年第13號),西江大米(西江貢米)被批准為地理標誌產品。

2015年7月8日,通化市人民政府在《通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稻米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重點把西江貢米等4個地理標誌大米品牌逐步打造成通化大米地理標誌品牌。

2016年,吉林省糧食局對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第134號代表建議的答覆(吉糧米〔2016〕64號)提到,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西江貢米等7個大米品牌獲得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專用標誌使用

西江大米(西江貢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通化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西江大米(西江貢米)的檢測機構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淵源

據《通化縣文史資料》1984年版記載,清朝順治帝定都燕京後,朝廷將包括通化縣地域在內的長白山地區視為發祥聖地,實行封禁,設台兵把守,並把通化縣西南部區域(即西江鎮轄區)劃為狩獵場,狩獵者在這裡狩獵,以獵物上供朝廷。待鹹豐年間(1856年)弛禁後,關內遊民增多。當時江甸子(現西江鎮)來了王氏等三戶人家,他們在三道溝河下游大草甸子上開墾水田百餘畝,種植水稻。由於大甸子上土質肥沃,含磷量高,顯酸性,加之所用灌溉水源系二龍山岩中流出,富含矽、鐵、鈣、鉀等多種微量元素,王氏等三戶人家種植的水稻喜獲豐收。碾出的米粒飽滿,色澤純正,煮出的米飯柔潤芳香,狩獵者吃後,讚不絕口。地方官員認為此米是米中之最,當進貢皇上,於是,便把江甸子大米和獵物一起載送京城進貢。鹹豐皇帝見西江大米白若珍珠、食之芳香可口,遂封西江大米為御用“貢米”,每年定量繳納,不得有誤。因此,每到深秋,進京送米車隊浩浩蕩蕩,煞是威風,西江貢米的名號也由此而得。

光緒二年(1876年)盛京大將軍崇實奏請朝廷,欲在江甸子設立通化縣,慈禧太后因喜愛西江貢米,唯恐占用良田,未準。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知縣米種鼓勵鄉民大量拓耕水田,貢米產量大增。

宣統二年(1913年)通化縣知事潘德荃通令各鄉效法江甸子,廣植水稻.待民國五、六年間更實地勘察,發布土地調查報告,宣傳西江貢米的優點,請示上級官府,凡是繳納貢米者,可抵頂或免交其它賦稅。

民國十五年(1926年)知事李春雨,數次踏察江甸子,多有褒獎,樹之為鄉民楷模,並廣泛張貼“興修水利、開發水田”之布告,全縣水田日益劇增,稻米加工和交易也得到了空前發展,大小糧米商行和店鋪達100餘家。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非常重視西江大米的開發,在當地農民的辛勤耕耘下,水稻連年獲得豐收。1958年12月,西江大米以高產優質榮獲了周恩來總理親筆簽署的獎狀。1968年,通化縣引進水稻新品種,推廣水稻育苗、人工插秧。1976年,吉林省科委在江甸子鄉貢米產區進行了專項實驗,證實西江大米由礦泉水培育,含有人體所必須的礦物質元素,長期食用對人體非常有益,並因此在《吉林日報》做了專題介紹。1977年,國家商業部領導親自來江甸子項召開座談會,調查、了解和幫助開發西江貢米。1980年全縣引進水稻栽培技術後,採取大棚育苗、機械插秧、化肥混施,水稻產量迅速增加,2012年通化縣水稻種植面積10萬畝,其中西江水稻總產量2.5萬噸。

知名度

百年前鹹豐帝對西江大米(西江貢米)白若珍珠之觀感、芳香可口之口感的偏愛為它贏得了御用“貢米”的嘉譽,百年間積澱下來的優良品質和人文特色則讓西江大米(西江貢米)在歷史傳承中名揚四海,遠銷八方。

1958年周恩來總理親自為貢米產區簽署了“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獎狀,所產稻米連續多年調運到北京。

1963年,北京來的工作隊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還以西江大米為題灌制了唱片,歌名為《西江大米千里飄香》。

1993年3月17日城市晚報還曾頭版刊載過《西江貢米,香飄中南海》的大幅報導。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食用的就是西江大米。日本、朝鮮、阿爾巴尼亞、俄羅斯等國家首腦和代表團訪華時,均特調西江大米,以供食用。江澤民總書記來通化視察期間,給予西江大米高度的評價,說“西江大米很好吃”,並請隨行人員多吃點。

2003年在中國(淮安)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上,“西江大米”獲得“十大金獎產品證書”;2004年在吉林省第六屆吉菜美食節上“西江貢米”被組委會授予“吉林暢銷原料”證書。

2006年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

2007年—2010年被全國粳稻米產業大會評為"金獎大米”、“優質食味大米”。

2003年、2006年、2010年至今西江貢米連續三屆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名牌產品”。

發展現狀

近年來通化縣委、縣政府積極加快開發建設西江大米(西江貢米)項目,各方面均有大力支持,先後在西江鎮建立了綠色稻米生產基地、有機稻米生產基地、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

2001年,西江大米(西江貢米)通過實施綠優米工程,選用名牌優質米品種,採用先進加工包裝設備,獲得了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並被評為吉林名牌產品,西江大米的聲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008年5月國家級西江大米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開始籌備建立,同年被國家標準委列為第六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於201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頒發證書。

目前西江大米(西江貢米)其優良品質已被廣大消費者認可,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暢銷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 產區年產優質水稻2.5萬噸,產值達3億元以上。西江大米(西江貢米)已經成為通化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高效產業。

2012年,西江鎮黨委、政府通過將“江甸鎮”更名為“西江鎮”這一舉措,進一步提升了西江貢米產品附加值。

質量特色

(一)感觀特徵

米粒整齊、通體透明、白若珍珠、米粒飽滿、手感光滑沉實;煮熟的米飯鬆軟油亮、柔潤芳香、入口爽滑、唇齒留香,冷飯不易回生。

(二)理化特色

水分小於15.5%,直鏈澱粉:15%~18%, 膠稠度大於75㎜,蛋白質含量6.0%~8.0%,堊白粒率小於或等於8%,堊白度小於或等於1,食味值達84。

品質特色與地域的關聯

西江地區特有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水資源和土壤造就了西江大米(西江貢米)膠稠度高、蛋白質(6-8%)、直鏈澱粉(15-18%)含量適中、食味值較高的獨有質量特色,以及其米粒整齊、通體透明、白若珍珠、米粒飽滿、手感光滑沉實外觀品質和煮熟後米飯鬆軟油亮、柔潤芳香、入口爽滑、唇齒留香的獨特口感。

(一)地理位置

吉林省通化縣西江鎮位於通化縣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1°25′~41°34′,東經 125°37′~125 °47′,距縣城27公里,距201國道16公里。南與集安頭道鎮隔江相望,北與通化縣快大茂鎮比鄰,西與大泉源鄉依山相處。轄區13個行政村,52個自然屯,全鎮幅員面積142.6平方公里,素有通化縣“小江南”和“魚米之鄉”的美譽。西江鎮四周群山環繞,居住區和耕地平坦,地勢東高西低,渾江穿鎮而過,海拔300m—1200m之間。屬東亞季風氣候,中溫帶濕潤氣候區。每年秋季因受渾江水域影響,霜期延遲7—15天,特有的地理位置,優良的生態環境,形成了西江鎮獨特的小氣候,為西江大米(西江貢米)獨特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條件。

(二)氣候特點

西江大米(西江貢米)生產地處通化縣南部,屬東亞季風氣候,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5.5℃以上,最高氣溫7月份35.5℃,最低氣溫1月份 -39.2℃,年平均日照2514小時,無霜期140~150天,終霜期4月末5月初,初霜期在9月末。雨水較均衡充沛,年平均降雨量790mm,集中於6、7、8月份。雨熱同季,日出早,日落晚,並且中午陽光特別充足,對水稻的生長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稻成熟期晝夜溫差大,大於10.0℃期間的積溫和一般在2600-2850℃之間,最高可達3129℃,出苗到成熟平均年積溫2350℃,抽穗到成熟年平均積溫1000-1192℃,抽穗到成熟平均氣溫23℃,平均溫差為15℃,最大溫差達到20℃以上,有利於西江大米(西江貢米)營養物質積累。

(三)豐富的水資源

通化縣境內地表水屬鴨綠江水系渾江流域,共有大小河流626條,其中流程在10公里發以上的有34條,具有代表性的是兩江八河,即渾江、富爾江、頭道溝河、二道河、喇蛄河、依木樹河、二密河、下四平河、大羅圈河、小羅圈河。現建有水庫19座,其中中型水庫有1座(英額布)、小(一)型水庫2座(太安、和勝)、小(二)型水庫16座,塘壩13座,總蓄水量為3185.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1713畝。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水資源十分豐富,而且水質非常好,經檢測各項指標已接近礦泉水的要求,又有自然形成多處泉眼,特別是灌溉用水中偏矽酸含量高達15.4mg/L。

(四)良好的土壤

西江鎮地勢開闊,土質肥沃,多為衝擊型淤淀土壤,土層深厚肥沃, pH值5.5~7.5。土質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土壤中有效矽的含量為220mg/kg,土壤氮的含量為155.6mg/kg—229.4mg/kg,土壤磷的含量為10.4mg/kg—20.5mg/kg,土壤鉀的含量為80.6mg/kg—170.4mg/kg,同時,含有銅、鐵、錳、鈣、鋅、鎂、鉬、硒等作物生長必須的微量元素。由於其特殊的水質、土壤、氣候形成了耕層通透性好、土壤養分豐富的獨特農作物生長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