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岡山》

《西江月·井岡山》

《西江月·井岡山》是毛澤東於1928年秋創作的一首詞。

詩詞原文

《西江月·井岡山》《西江月·井岡山》
《西江月·井岡山》
毛澤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導敵軍宵遁。

1928年秋

詩詞譯文

《西江月·井岡山》《西江月·井岡山》
戰旗在山下搖盪,
戰鼓及軍號聲響徹山頭,
任憑敵軍團團圍困,
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動。
整飭的防禦工事已嚴陣以待,
所以更加團結一心如築成的堡壘。
黃洋界上我軍炮火轟鳴,
快馬報之敵軍在漸濃的夜色中逃去。

詩詞賞析

整個60年代,紅衛兵徒步長征去井岡山可以說是實現其理想的一大壯舉,而那時我沒有趕上這趟長征,我年僅10歲,規定不得外出,但我的一個比我大四五歲的堂哥卻同幾個同學在一個黃昏背上簡單的行裝和一個我當時覺得非常奇怪而並非必須的軍用水壺出發了,我還清楚地記得我被某種美好而激動的遠方生活所拋棄了,但那時我並不理解這些,也不懂“生活在別處”的含義,我產生了某種錐心刺骨的疼痛,使痛來自何方,我年齡太小當然不知道,我看見他們在灰濛濛的夏末黃昏嬉笑著出發了,而我仍在原地生活踏步。
但痛苦消失得那么快,幾乎是幾小時之內就無影無蹤了,去不了井岡山,但很快那個時代的另外的快樂又湧來了,那些快樂我不需一一列舉,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人習以為常的文革時代的各種兒童遊戲。
突然有一天(那時堂哥走後大約三個月以後),堂哥在深夜回來了,由於旅途中持續的興奮和體力消耗,他的身子顯得更加精幹,眼睛中興奮的餘輝還未退盡,爆發式的疲勞即將來臨,在他倒頭沉睡之前,他遞給我一件圓領土紅色的運動衫,上面印有紅衛兵重慶兵團戰士到達革命聖地井岡山紀念,其中井岡山三個大字非常大,是黃色的,我激動異常,當即穿在身上,連續幾天沉浸在歡樂里;我似乎在提醒我的同學,這是高人一等的標誌。
接著井岡山的歌聲以另一種聲音在我少年時第二次響起,重慶當時是全國武鬥重鎮,全城分為二派,一是“8·15派”,二是“反到底派”。重慶是“8·15派”的天下,“反到底派”幾乎全面撤出重慶,但它卻留下一個堅實的堡壘。位於解放碑(重慶市中心)一幢大樓內,這是它的一個廣播站,名字叫“完蛋就完蛋廣播站”。這廣播站可謂在一派之中心孤軍奮戰,日夜廣播,其中反覆播出的一首歌就是一個渾厚的男中音唱的《西江月·井岡山》,尤其是在灼熱的夏日正午、黃昏或夜晚。我開始被這首歌感動,被它蒼涼、沉鬱、穩健的旋律所震動,我也開始莫名地喜歡上了這首歌,很快記住了這首詩,其間也為傳聞中死守那個廣播站的兩三個傳奇人物所激動。據說其中有一女廣播員(她本來音色絕倫),文武雙全,能用手槍和匕首,還經常夜間出擊“敵人”,她的確帶給我無邊無際的遐想。那種遐想里瀰漫著某種難以言傳的非凡女性的暴力……但這一切,最重要的對美的新發現卻是由毛主席的這首詩及譜成的曲完成的,無比驚險而璀璨的一步,詩歌最初的閃光點,但我知道我離理解這首詩還差得很遠。
今天,重讀此詩,我得莊重地寫下我的認識。
這首詩詩人通過對1928年8月黃洋界保衛戰的描寫,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井岡山將士武裝割據的偉大鬥爭,表達了詩人從容不迫,以不變應萬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戰略戰術的思想。
全詩以寫意手法,再現了戰爭場面,沒有正面的詳細的激戰描寫,但在整個大意境中讓人感到從容無敵的風度,穩重帥氣不在話下。
透過這首詩,我們還感覺到紅軍最初成長的路線,以及毛澤東、朱德、陳毅會師並肩作戰的風采。
這就是井岡山,中國工農紅軍成長的搖籃,革命的策源地,它的星星之火若詩人的詩句星光閃閃,勝利是必然的,如井岡山上的紅軍採取的口號:一、敵進我退!二、敵駐我擾!三、敵疲我打!四、敵退我追!以及最早的八項紀律(克敵制勝的法寶):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對老百姓要和氣,要隨時幫助他們;四、借東西要還;五、損壞東西要賠;六、和農民買賣要公平;七、買東西要付錢;八、要講衛生,蓋廁所離住家要遠(最後兩項為林彪所加)。
即便是如此超級的以多(敵人)打少(紅軍)的激戰,而且生死未卜,但毛主席依然談笑風生,舉重若輕,以輕鬆筆法寫出最後二行,即敵人宵遁。其實當時形勢是十分危險的。在黃洋界大戰中,敵軍多次猛攻,被我擊潰。午後,紅軍從茨坪運來了主力部隊留下修理的一門迫擊炮,出其不意地向敵轟擊。可惜當時只有三枚炮彈,而且前二枚由於火藥受潮未能打響,第三枚終於在敵群中炸響,敵人以為我部主力到達,連夜撤退。
如果以我個人趣味,要挑出此詩最令我喜愛的一行,那就是“黃洋界上炮聲隆。”黃洋界這幾個字的字形和讀音都極美,接著的“炮聲隆”顯得戰鬥敦厚堅實而無血腥味,而“隆”字的發音也渾厚有力,如用“響”字就敗筆了。當然以毛澤東這樣一代天才,對詩的音、色、味、形是輕鬆把握、出入自如的了。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 ,其他已公開發行的著作有《毛澤東書信選集》《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毛澤東詩詞選》等。毛澤東有三子二女。長子在朝鮮戰爭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