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廷天頂畫

西斯廷天頂畫

西斯廷教堂本來只是羅馬教皇的一個私用經堂。其教堂內的天頂畫,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的繪畫藝術豐碑,它與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畫《最後的審判》並立為米開朗基羅一生最有代表性的兩大巨製。西斯廷教堂因為米開朗基羅創造了《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而名揚天下。這兩幅壁畫工程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最偉大的藝術貢獻。

西斯廷天頂畫故事

關於米開朗基羅創作西斯庭教堂壁畫,有著一段辛酸的歷史過程。1503年,教皇朱理二世取得聖彼得王位後,便想把

西斯廷天頂畫西斯廷天頂畫
整個義大利歸在他的教權統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岡,興修聖彼得大教堂,裝飾豪華的羅馬宮廷,便請來了建築家布拉曼特。5年後,教皇為紀念其叔父西克斯特四世,請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爾後又把米開朗基羅召來羅馬,讓他停下正在進行的陵墓雕塑工程,要他塗掉教堂內的舊壁畫,為其重繪天頂上的壁畫。米開朗基羅沒有辦法只好接受(據瓦薩里說,布拉曼特米開朗基羅存有芥蒂,因妒嫉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任務,布拉曼特乃說服教皇,使其就範,迫使他放棄雕塑)。米開朗基羅建議讓布拉曼特幫助製作繪畫腳手架。布拉曼特設計了一個懸掛式吊架,在屋頂上鑿了好些窟窿。米開朗基羅氣憤地問他畫到有窟窿處如何辦,後者無言答對。米開朗基羅就稟告教皇,撤掉他的吊架,並羞辱了這位建築家,要求另請幫手。天頂全部畫稿完成後,他決定讓助手來完成一部分繪製任務。但這些助手一開始就令米開朗基羅不滿,於是再度抹掉已畫上的部分,由他獨自一人來完成全部天頂畫。在這間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家要完成全部壁畫加上裝飾,時間長達4年5個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除了配製顏料的助手外,沒有第二個人上去幫助他,其繪畫工程之浩大和艱巨性甚難想像。當他走下腳手架時,眼睛已經毀壞。事後,他連讀信也要把信紙放到頭頂上去。那時,米開朗基羅不過37歲,可是那長期高仰脖子的艱苦作業,使他的臉容變得憔悴不堪,已儼然一個多病的老人了。到1512年10月31日那幅全長40米寬14米的巨畫終於完成,整幅畫面覆蓋著天花板上。

西斯廷天頂畫結構

西斯廷天頂畫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繪畫總面積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幾百個。在拱頂上按照它的長矩形(全

西斯廷天頂畫西斯廷天頂畫
長40米,寬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個畫面,分別描繪《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與動植物》、《創造水和大地》、《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樂園》、《諾亞祭獻》、《大洪水》、《諾亞醉酒》等九個主題。周圍再以建築結構等柱壁裝飾,把每個畫面分隔開。並在每一分隔的區域內四角,畫上共二十個裸體青年,再在各區域的四個大框內畫了十二個形體較大的先知與巫女的形象。矩形的兩條長邊上,共有八個三角檔,在檔與檔之間又畫了“基督祖先的故事”,而在矩形兩端的四個大三角檔內,又畫了四個聖經故事:《禮拜銅蛇》、《大衛殺哥利亞》、《哈曼的磔刑》、《朱提斯殺荷羅芬尼斯》,共同組成一首以頌揚人類創造性智慧,讚美人性與人的肉體的美的宏偉的色彩交響曲。其中每一個主題,每一個畫面以及每一個壯美的裸體形象都蘊含著對人生歡樂與創造力量的肯定。

像這樣大規模的壁畫,如此壯觀的天頂畫,畫得又那樣精確、和諧,多彩多姿,並且是出自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一人手筆,這在16世紀以前是不能想像的,它所存在的精神價值在整個藝術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天頂畫的裝飾圖案全部繪以建築結構的樣式,這與教堂實際的建築結構取得諧和,因而當人們仰觀整個天頂畫時,它更顯得莊嚴華麗。在主題思想上,米開朗基羅確定所繪人物的內容時,不拘泥於情節的宗教依據,只著重於表現人的本質力量。有的重在表現英雄人物的複雜內心世界,有的為加強先知與女巫的聰慧與睿智因素所有那些作為四角裝飾的裸體形象,則是他的裸體雕像主題的繪畫再現,他們有的是一些民族利益的捍衛者,有的在讚美自身的美,有的是在檢閱巨大的天賦人權。
在《創造亞當》上,左側那個體魄健壯的裸體青年男子,使我們聯想起他那著名的雕像《大衛》,而右側那個點化人類精英的耶和華,一位年長的智者形象,又使我們聯想起他的雕像《摩西像》。他後面由一群天使擁戴著,背景空無一物,象徵廣袤的宇宙空間。這幅宗教畫給人以新的提示,那就是說,創造生命的力量存在於無限的空間,亞當與人類的創造者,在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們可以自由地創造一切!當拉斐爾看了這幅巨大的天頂畫之後,不禁感慨地說:“米開朗基羅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

據報導,為了搶救天頂壁畫,由詹路易吉.科拉盧西為首的修復小組,利用現代技術,經九年時間,現已修復如初。

西斯廷天頂畫雖然是採用了宗教題材,但是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卻十分明確:通過對人的創造力的神化,來讚揚人的肉體美和精神沒。在《創造日月》里,飛翔的天堂里的耶和華是一個精力飽滿的老年人的形象,他滿懷激情地伸開兩手來創造天體,顯示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量。在《創造亞當》中米開朗琪羅把賦予人以生命和力量處理成為:由於創世主堅定的意志的感染而使人身上假寐的力量活躍起來。耶和華把手伸出去接觸具有完美而剛健的軀體的亞當的手,這一接觸使亞當具備了生命、力量和意志。對於人類“墮落”的主題,米開朗琪羅也以新的方式進行了處理他要著力表現的不是人的原罪,而是人的獨立自主的感情:他以夏娃大膽地伸手去摘取禁果的構圖表現了人對命運的挑戰。在表現災難的《大洪水》中,藝術家以一個戲劇性的悲劇情節突出強調了人的求生意志。就連穹窿兩側的先知與女巫,藝術家也把他們刻畫為一些充滿生命力與激情的形象:神秘狂熱的以西結,全神貫注的約珥,神采奕奕的伊示雅、熱情奔放的但以理、英勇威武的庫姆女巫、興奮熾烈的特爾斐女巫等等。即使是在天頂畫上起著輔助的裝飾作用的人物,也都是貫穿著形象的情感洋溢的表現力。稱之為奴隸的裸體青年,分布在情節性結構圖的角隅,在這些裸體青年身上,米開朗琪羅體現了無法抑制的歡樂與旺盛的生命力,發揮了造型手法的豐富多彩,使得整個天頂畫充滿了熱情。

西斯廷天頂畫西斯廷天頂畫

與天頂畫中心形象的熱情、有力、大氣相比,米開朗琪羅對天頂的橫槽與支架上的構圖則處理得比較壓抑、寧靜。安排在模槽里的人物身上,占壓倒優勢的是寧靜、超然物外、淡淡的哀愁的氣氛;但是安排在支架里的人物身上,則是不安、焦慮、呆滯的情緒。這些形象是米開朗琪羅在教堂工作的最後一年裡完成的,他們標誌著這位藝術家創作進展中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西斯廷天頂畫的完成顯示了米開朗琪羅在回話領域中異乎尋常的創造力和高度完美的技巧,為了解決天頂畫的整個布局問題,藝術家探索了天頂畫的結構分劃,儘管人物眾多,可是這樣的結構分劃不僅使場面具有條理井然的首尾一貫傾向,使無數獨立的人物之間每一個人物都一目了然,同時也使龐大的畫面具有裝飾處理渾然一體的印象。天頂畫符合文藝復興時代的紀念性繪畫原則,不僅沒有破壞穹窿與牆垣的建築形式,恰巧相反,它豐富了穹窿於牆垣的建築形式,明確了穹窿與牆垣的建築結構,加強了穹窿與牆垣建築形式的造型可感性。

總之,在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教堂天頂畫裡,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理想得到了極度鮮明的表達: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格的力量、生命的激情與創造是藝術家應該表達的永恆主題。我想,除了上面說到的藝術形式、藝術技巧方面的價值以外,這一點可以說是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天頂畫給後人留下的最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