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圖詠

《孔雀東南飛》,邵甄、吳廷王官編,1954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初版,到1981年9月第2版第10次印刷時,已累計達140萬冊,該書60開,68面。 《梁山伯與祝英台》,司徒鳳韋根據同名越劇劇本改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54年初版,60開,118面,到1981年第2版第2次印刷時已達152萬冊。 《西廂記》,根據王實甫同名雜劇改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初版,24開,128面,到1982年第2版第4次印刷時已累計達百餘萬冊。

作者介紹

王叔暉(1912年至1985年)原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15歲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先後就學於吳鏡汀、吳克宇,學習人物畫、花鳥畫。受仇英、陳老蓮、改琦影響至深,所創作的人物形象,概括、含蓄中略加誇張,線紋描繪勁健有力,落墨潔淨,設色清雅。她作畫“學古而不泥古”,用她自己的話說是“繞開道,走自己的路。”
她在解放後創作了一系列連環畫,如《孔雀東南飛》(1954年)、《木蘭從軍》(1956年)、《西廂記》(1957年)、《楊門女將》(1980年)等。
《孔雀東南飛》,邵甄、吳廷王官編,1954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初版,到1981年9月第2版第10次印刷時,已累計達140萬冊,該書60開,68面。
《梁山伯與祝英台》,司徒鳳韋根據同名越劇劇本改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54年初版,60開,118面,到1981年第2版第2次印刷時已達152萬冊。
《西廂記》,根據王實甫同名雜劇改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初版,24開,128面,到1982年第2版第4次印刷時已累計達百餘萬冊。在初版後不久,1957年7月,外文出版社即印行了一些外文版,法文版便是其中之一,32開,88面。初版、再版與外文版在封面及頁碼上多有不同,以封面為例,再版似比外文版好,如鶯鶯的裙裾後擺,富有動感,更符合她進門時的情形,因之更加傳神。
《楊門女將》,根據同名京劇改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7月初版,48開,94面,印數105萬冊等。
從這些連環畫可以看出,王叔暉的創作以古代婦女形象題材為多見。她們或是禦侮保國、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或是追求美好愛情,爭取婚姻自主的鬥士;她們或掛帥彎弓,英姿颯爽;或寶鈿花釵,娉婷婀娜,顯示出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外貌與神韻。
但是,如果認為王叔暉的創作題材僅限於“仕女”,那就錯了。1954年河北石家莊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福松老漢》,該書42開,全書53面,收入了兩部作品,其一為《福松老漢》,28面;其二為《向老福學習》,25面,兩作品均為羨智改編。至於源於何處,不得而知。從內容上看,所刻畫的是一位熱愛集體的樸實老農的形象,也是王叔暉創作不多的現實題材的連環畫之一。
王叔暉創作的連環畫的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在第一屆(1949年至1963年)全國連環畫評比中,《西廂記》榮獲一等獎,正如著名連環畫畫家孟慶江說:“《西廂記》連環畫和條屏年畫,譽滿國內外,受到廣大讀者的高度讚賞,成為我國美術史上劃時代之作,這是對工筆重彩畫的復興作出的貢獻,也是對連環畫藝術的提高、發展作出的貢獻”。所以,當人們談及王叔暉的連環畫時,言必稱《西廂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