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降靈圖

該畫卷被認為是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1049年—1106年)的傳世名作之一。 該畫卷最後的私人收藏者是近現代佛學大師、書畫家、鑑藏家葉恭綽(1881年—1968年)先生。 《西嶽降靈圖》正是他歸隱龍眠山莊後所作,準確的創作時間應是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他晚年55歲時。

內容介紹

《西嶽降靈圖》,絹本墨筆,縱26.5厘米,橫513.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畫卷被認為是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1049年—1106年)的傳世名作之一。從畫卷後的跋語及其所鈐蓋的印章來看,該畫卷在明初曾為黔寧王沐英(1345年—1392年)家族收藏,明成化至正德時,又流落到大太監錢寧(?-1521年)手中,清代則為鑑藏家梁清標(1620年—1691年)所有。該畫卷最後的私人收藏者是近現代佛學大師、書畫家、鑑藏家葉恭綽(1881年—1968年)先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葉恭綽先生曾經的重要藏品還有《鴨頭丸貼》、《毛公鼎》等等。雖然《西嶽降靈圖》並未見諸著錄,但經許多收藏大家之手審定、珍藏,也可說是流傳有序了。

作者介紹

據宋史記載,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江舒州(今安徽銅陵)人。他出身名門望族,自幼為家學所染,長於詩文,能書法,更好古鑒。據說他對古代異體字、生僻字頗為精通,又能考訂夏商以來的鐘鼎尊彝的世次。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李公麟考中進士,從而踏上仕途,先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又為檢法御史(宋代尚書省負責檢查執法之事的官員),後官至朝奉郎(宋代無實權的散官名,正六品以上)。李公麟為官時交友廣泛,其中不乏當時響噹噹的大人物,如宰相王安石(1021年—1086年)、駙馬王詵(1048年—1101年),以及蘇軾(1037年—1101年)、米芾(1051年—1107年)、黃庭堅(1045年—1105年)等等。他曾與王安石同游金陵(今南京),又曾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於王詵家聚會,並作《西園雅集圖》記錄盛況。宋代,隨著文官政治的發展,文人的藝術訴求和藝術話語權在畫史中日漸成為主流。李公麟作為文官團體和文人階層的一員,其深厚的文化修養、過人的藝術才情,使得他的繪畫在團體和階層中頗得推崇。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李公麟因不堪風濕病引起的關節疼痛,而辭官歸隱修養,居住在龍眠山莊。
《西嶽降靈圖》正是他歸隱龍眠山莊後所作,準確的創作時間應是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他晚年55歲時。與宋代一般文人畫家,執著於在山水畫、花鳥畫上信筆墨戲不同,李公麟是極為少有的能畫佛道、人物、鞍馬的文人畫家。除了這幅《西嶽降靈圖》外,他的傳世名作還有《五馬圖》、《免胄圖》、《維摩演教圖》(該卷作者存疑,學者金維諾先生認為非李公麟所畫)等等。從這些傳世名作上看,他的人物畫,絕少設色,多以墨筆白描為主要表現手法,線條流暢而嚴謹,注重人物特徵和個性的表現,對人物之表情、氣質更特別著意,從而自成一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