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崗

1981年3月,改稱大連市西崗區。 1998年12月末,西崗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共有居民委員會229個。 2000年,西崗區轄13個街道。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西崗鎮

概況

沿革 1931年,西崗劃歸滕縣第六區。1938年,西崗現轄境屬級索區。40年代屬臨城縣六區(人民政權) 。1953年劃歸臨城縣二區,同年改稱薛城縣三區。1956年3月撤薛城縣,為滕縣西崗區。1957年併入鮑溝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西崗人民公社改稱西崗鎮,下設8個辦事處。
地理位置 西崗鎮位於滕州市西南部,西與微山縣留莊鄉接壤,南與微山縣歡城鎮毗連,東鄰鮑溝鎮,北鄰級索鎮,東北一隅隔郭河與洪緒鎮相望,西南一角與昭陽湖吻連。 東西長14公里,南北長8.3公里,總面積約7980公頃。鎮政府駐前寨村,老龍溝西岸,距縣城20公里。濟(寧)微(山)公路在境內通過,可北到濟寧市,南到微山縣夏鎮;從級(索)西(崗)公路,可徑達縣城;由篤(山口)西(崗)公路到鮑溝村,至前皇甫村與104國道十字交叉,可徑達北京、福州。
自然狀況 西崗鎮地處滕西平原,東高西低,西南系湖濱地區,東部的郎莊最高,海拔43.6米,西部的甘橋最低,海拔35.8米,但整個地區較為平坦。境內有城、郭二河, 流經鎮內約6公里,系季節性河流,在鎮境內泄洪排澇作用較為顯著。另有內陸溝洫5條:老龍溝(躍進河) 、團結河(蛤蟆溝)、稻田溝、豐收河、勝利溝,多雨季節起到排澇作用。耕地面積4200公頃。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棉花、黃姜等。
全鎮72個行政村, 總人口為12.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全鎮少數民族有11個, 少數民族總數為251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0.19%,全鎮姓氏有46個,其中王姓最多。
主要經濟狀況 建國初期,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615萬元, 1978年為841.5萬元,200 0年為61238萬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為23.6∶36.8∶39.6。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09.5萬元, 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7.8億元。鎮內有蔣莊、柴里、郭莊、曹莊四座大中型國有煤礦。已探明的煤礦有田陳、菜園、泉上三座外埠煤礦。 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31億噸,服務期限50年,並建有年產洗精煤150萬噸的亞洲最大的洗煤廠。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建設促進了西崗鎮工農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的大發展。
強鎮由來 2000年,西崗鎮在棗莊市十大鄉鎮位次排名中,全鎮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財政收入、人均收入、糧食產量等9項指標得以入圍。
西崗鎮是棗莊市首批“小康鎮”“文明鄉鎮”。1999年以來,先後被省政府評為“中心示範鎮”“小康鄉鎮”“創安先進單位”,被棗莊、滕州兩級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強鎮”“個體私營經濟先進鄉鎮”“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文明鄉鎮”等

大事記

1945年2月22日夜,中共魯南地區黨委二地委宣教處長文立正在臨城六區(今西崗鎮) 丁堂村開展工作, 被叛徒告密, 遭頑軍申憲武部突然襲擊,壯烈犧牲。後稱為“丁堂慘案”。
1959年,西崗西部段莊、半樓、鄧集、卓樓等三千多畝農作物受蝗災。國家派飛機兩架噴灑農藥,時經兩天,滅除蝗群。
1960年9月, 建棗莊礦務局柴里煤礦。該礦位於西崗公社柴里村西。1964年10月建成投產,年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地質儲量3.05億噸,可採煤量2.47億噸。
1977年7月,公社決定動工興建郭莊煤礦。
是年,動員民工2000人,參加造地整平大會戰,在清泉寺、祝陳村、柴里、孫寨、溫堂、西孔莊、卓樓造地110畝,整地400畝。
1978年4月27日, 棗莊礦務局蔣莊煤礦由國家煤炭部批准建礦。蔣莊煤礦位於西崗鎮南孔莊村近側,屬國營統配煤礦。1988年投產,年設計能力150萬噸。總投資約2億元,煤礦服務年限99年。
1985年2月1日,美國道斯公司銷售經理麥克英特來郭莊礦參觀。
是年6月, 經有關部門同意,曹莊煤礦由西崗鎮開發,二年建成,礦井設計年產量30萬噸,日產原煤910噸,服務年限為31年。
1995年6月,國務院“減負”檢查組來西崗檢查農民負擔情況,給予高度評價。
1997年7月1日,西崗鎮完成小城鎮建設第一期施工任務,累計投資2000萬元,建設商業用房2000平方米,拓寬、硬化了寬36米、長10公里的新港路。
1998年4月, 35千伏變電所動工興建,1999年投入使用,總投資1255萬元,是棗莊市第一家無人值守變電所。
1999年4月6日,國家開發辦領導在棗莊市開發辦主任趙曰斌、滕州市副市長張冠中等人陪同下,到西崗考察黃淮海項目區、採煤塌陷地治理情況。
2000年1月11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農大教授余松烈到鎮機關科技示範園考察省科委張世明研究的“秸桿創新利用和生態農業增產技術體系”課題--秸桿生物反應堆。這項成果1999年10月在鎮機關示範園進行中試,試驗成功後在全省得以推廣。
2000年3月4日,占地10畝、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容納6個班的中心幼稚園落成。西崗鎮投資120萬元。 幼稚園建築設計新穎別致,其規模、風格、功能在全省鄉鎮級中心幼稚園中屬於一流。
2000年5月27日,投資120萬元建起的計生服務中心大樓舉行落成儀式。該服務中心規模、標準、設施在全市鄉鎮中屬一流。
2000年8月4日,棗莊市委授予西崗鎮“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130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335公斤。
該鎮有耕地面積4200公頃,農作物面積4150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700公頃,經濟作物2450公頃。由於提倡科學種田,大搞農業綜合開發,全鎮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路渠、橋涵閘、井電灌相配套,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2000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513.2公斤,總產達3988.2萬公斤。
1963~1995年,該鎮林業多以種植楊樹用材林為主,到1996年,加強林業布局調整, 發展了3.6萬畝國槐用材林網和2萬畝銀杏林網,利用湖濱、灘涂開發經濟林1000畝,沿郭河兩岸又開發了300畝防護林帶,四旁植樹達16萬株。1998年,中柴、西柴、後寨等8個村種植銀杏采葉園200畝,增植銀杏苗林20畝,在採煤塌陷地,新開發銀杏經濟林網7500畝。農田林網覆蓋率達21.2%。
西崗鎮很早就有種植蔬菜的習慣,主要有白菜、蘿蔔、馬鈴薯、芫荽、茄子、辣椒、黃瓜、大蒜等。解放後,由於西崗鎮工業的發展,非農業人口的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並發展了塑膠大棚,一年四季都有鮮菜供應市場。隨著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到1998年,全鎮蔬菜保護地栽掊面積發展到1.2萬畝,複種指數達到220%。
畜牧養殖:主要有牛、豬、羊、兔、雞等。牛、馬等大牲畜,在建國前多集中在地主家中,1958年後為集體飼養,到1987年後,全部放到戶養,數量僅有2160頭,並多從事勞役。豬、羊養殖發展很快,並注重了優良品種引進和科學規模飼養。家禽養殖主要是養雞。1978年後,西崗鎮大力發展規模養殖,1980年從青島、泰安引進雞種蛋60萬隻,在劉仙莊、高廟、西張莊發展孵化專業戶,年孵化量近70萬隻。1978年後,肉雞大棚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已向規模化、區域化、集約化飼養轉變,主要集中在辛莊、 西孔莊、程樓、王場等村。到1998年,全鎮養殖基地已發展到8個,養殖專業戶發展到1240餘戶,畜禽總量達260萬隻(頭)。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7億元,其中,種植業2392萬元,林果業1139萬元,畜牧業9878萬元,漁業291萬元。
第二產業 西崗鎮辦工企業始於1968年,初建農具廠(即今砂輪機廠),後陸續成立了運輸隊、服務站、建築隊(即今建安公司西崗十三分公司)、招待所、化工廠、建材廠(即今磚廠)、印刷廠、木器廠、服裝廠、鞋廠、漆廠等十二個單位,到1998年,全鎮共有十三家企業。1998年4月,對全鎮12家鎮辦企業實施改制,盤活資金800萬元。
砂輪機廠: 1968年9月成立,當時稱西崗公社農具廠,1972年改稱農機修造廠。1984年改滕縣砂輪機廠。 有5個車間和財務、供銷、生技3個科,廠房120間;占地面積21畝。 經過10多年的經營和努力,到1995年,已形成30000台砂輪機配套生產流水線,擁有固定資產320萬元,流動資金280萬元,砂輪機品種共15個。1996年正式加入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 成為會員廠,生產的M3025、MD3220砂輪機獲山東省優質產品、國家機械工業部部優產品稱號。
從1995年以來,西崗鎮培育了電暖器、抽油煙機、電動刮刀、液壓球閥和砂輪機等一批名牌產品。其中,砂輪機廠研製開發的手提式砂輪機被評為省優產品,礦山配件廠被國家煤炭部定為礦用液壓球閥的定點生產廠家。
西崗鎮按照“加大投入、 加快開發”的工業發展思路,不斷增加科技投入。1998年, 鎮礦山配件廠研製開發了礦用液壓球閥;1999年,鎮金利精密鑄造廠研究開發了PVC管材系列產品、 礦用快速接頭和貨櫃扣件等四種新產品。到2000年,全鎮第二產業人員20424人,實現產值153602萬元,實現利稅14900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有集市的村莊大都有中藥鋪、旅店、百貨店、湯鍋店、飯店等, 均無字號,從業人員50人,總資本5000元左右,經營品種100餘種。建國初,民眾入股辦供銷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多數納入合作化。1978年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服務業日趨繁榮。1986年,有國營網點16處,集體網點38處,個體網點發展到800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先後建起了礦區綜合農貿市場、東劉仙綜合市場和建築建材等私營園區。1999年以來,鎮內先後又建起了汽車維修、食宿、加油站等項目,全鎮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各類服務網點2 047戶, 從業人員1.3萬人,年創產值82041萬元,利稅7959萬元。到2000年,全鎮個體工商戶達到3000戶,私營企業38家,個體運輸戶4000戶,運輸車輛3100輛,僅交通運輸業年創稅收即達200多萬元。
特色產業 西崗鎮按照“沿線、連片、示範”的方針,投資1500萬元,規劃和建設了10個百棚以上的冬暖大棚基地、 2個科技示範園,發展菜果牧大棚1500個。在小麥專家余松烈院士的指導下, 與山農大聯合建立了300畝農業優質創新科技園,建設三圃田20畝, 原種田200畝,引進小麥良種26個。同時,按照“變劣勢為優勢、變包袱為財富” 的思路, 加大了採煤塌陷水面的開發力度,對3000畝採煤塌陷水面進行“魚鴨混養”“上糧下漁”模式開發,挖魚池29個,面積106畝,建台田300畝,建鴨棚1 16個,飼養江南一號、二號鴨5.5萬隻。
規劃建設了宏港民營工業園區,第一期工程有12家民營企業入園,新上項目6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3460萬元;興建了礦山配件廠、奧鑫工貿有限公司、金利精密鑄造廠、建安公司等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大戶10餘家。其中礦山配件廠年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利稅過百萬元,棗莊日報頭版頭條給予了報導,棗莊市委書記張傳林專門作了批示。 2000年全鎮新發展個體工商戶704戶、民營企業22家。民營企業發展形成“百舸爭流”的好局面,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呈現出歷年來最好勢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25年王其鑫創辦了高廟國小,1928年李家貴創辦了私立段莊國小,均於日軍侵入滕縣後先後停辦。 1943年西崗有卓樓、高廟、西崗、兩河岔4處完全國小, 有李莊、 清泉寺、 程樓、丁莊、半閣、郭莊、祝陳、後寨8處初小,共有學生1083人。 1944年有完小3處,初小14處,共有學生1898人。1945年先後停辦。1948年春僅有私塾2處,國小5處,在校生310人。
建國初西崗有國小7處,在校生658人。到1978年有國小60處,在校生9796人,但學生流動較大,教學質量不高。1985年普及五年教育,共有國小30處,187個教學班,在校生8072人。到2000年,全鎮有國小18處,257個教學班,在校生19721人。其中,有5處學校達到棗莊市級規範化學校標準,7處學校達到了滕州市級規範化學校標準。
1958年新建滕縣第六中學, 當年招生230人。1978年,西崗公社有國中36處,88個班,學生3504人;高中3處,學生131人。1986年,西崗鎮國中為4處,即中心中學、卓樓聯中、 程樓聯中、 野莊聯中, 38個班,2433名學生。1991年新建柴里中學,1992年,5處中學合併為3處,即中心中學、卓樓中學、柴里中學。2000年,全鎮3處中學有70個班,在校生5589人。3處中學先後被評為棗莊市級規範化學校。
1958年,多數大隊辦起了託兒所性質的幼稚園。“文革”中停辦。1977年又漸恢復, 當年西崗公社有幼稚園7處,7個班,入園幼兒390名。到2000年,西崗鎮幼稚園發展到53處, 65個班,在園幼兒2788人,幼教普及率達98.5%,學前一年教育率達100%。其中,有16處幼稚園達到棗莊市一、二類以上標準,中心幼稚園被評為“棗莊市級示範幼稚園”。
1980年前,成人教育以掃盲為主,1980年後,以技術培訓為主。1984年建西崗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990年改稱為成人教育中心。隨後,各村建立了村級文化技術學校。到2000年,全鎮各級成人教育學校舉辦培訓班487期,培訓4.4萬人次。鎮成教中心創建了省級規範化學校。
1958年有國小教師92人, 都是公辦教師。1980年,共有公民辦教師450人,其中公辦200人、民辦250人。2000年共有公辦705人、民辦45人,其中中學教師265人、國小教師485人;中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98.5%和100%。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147名,其中大學本科5名、專科105名。
1989年,西崗鎮《麥套花生豐產技術大面積推廣》獲省農業廳一等獎。1996年玉米百畝方千畝方攻關、花生百畝方千畝方攻關分別獲滕州市農業局二等獎、一等獎。1997年玉米高產攻關獲省農業廳二等獎和優勝獎, 1997年《棗莊市100萬畝高產優質玉米組合及綜合配套技術》 獲國家農業部二等獎。1998年《西崗鎮200畝魯麥22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獲棗莊市農技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冬暖蔬菜大棚生產,在全省率先利用秸桿進行了蔬菜無公害栽培,並在部分大棚安裝了二氧化碳施肥器,實施了滴灌、 微灌、管灌等高效節能灌溉工程。還先後引進優質小麥良種26個,建設三圃田20畝,原種田200畝,新建脫毒馬鈴薯繁育基地,繁育脫毒馬鈴薯原種1500公斤。
西崗鎮歷史悠久,民間藝術、地方戲曲代代相繼。建國後,段莊、杜莊、張莊、程樓、郭莊、杈子園等村,加上機關學校的宣傳隊共有20多個民眾文藝團體,活躍在農村舞台上,其表演形式有呂劇、評劇、歌劇、話劇、快板、相聲、舞蹈等。1996年以來,每年春節都由鎮裡組織段莊、程樓、南孔莊、六中等單位,成立近千人的民間遊藝隊在鎮駐地演出,曾先後參加棗莊市、滕州市的文藝調演,受到棗莊市委宣傳部、文化局、滕州市委宣傳部、文化局的表彰。1979年馬廟村的馬士軍等,姜橋村的蔣廣保等先後成立新樂隊,在傳統曲目的基礎上,又學習新曲目。1997年以來,鎮黨委、政府規劃了文化一條街、文化園區、西崗公園等。1997年鎮運輸公司和前寨村各新建一處歌舞廳,1998年鎮建安公司投資10萬元新建周末歌舞廳,1998年前寨村的楊崑山投資一百多萬元,在柴里礦商業區新建一座文化娛樂城,集歌舞、旱冰、電子遊藝、攝影、檯球、兒童娛樂、餐飲為一體。全鎮卡拉OK共發展到一百多家。
建國前,有中藥鋪一家,西藥鋪四家。1958年公社衛生院與各聯合診所(保健站)實行院所合一。1970年實行合作醫療,每個大隊建立一個衛生室。1983年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 各村衛生室又相繼轉為個體經營。1998年8月根據上級精神,實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把全鎮69個衛生室合併成18箇中心衛生所,中心衛生所均達到五室分開的標準要求。
西崗人自古就有尚武的習俗。1938年杜莊村杜維起在本村建拳房,教徒弟數千名,傳授大洪拳、棍棒、槍、刀、劍、鞭等,而後他又在河南、河北、江蘇等地設拳房,共收教徒弟5000多名,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1982年西崗專門成立了兒童少年武術業體隊。1986年在滕州市舉行的少兒武術比賽中,西崗兒童組獲總分第一名。這些學員先後有30多名考入大中專學校,其中大專10人。2000年春,由西崗鎮杜莊村武術教練杜亮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私立宏港學校,實施文武教學,現有在校生500多名。
人民生活 建國前,年人均糧食60公斤,經濟收入不足30元。1978年,農民人均收入不足80元, 年人均糧食211.5公斤。進入90年代,廣大農民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巨大的變化,2000年,全鎮有60%以上的農戶建起二層樓房,後寨、前寨、大滿等村多戶農民建起了新穎獨特的小康屋。全鎮電話裝機總量7800餘部,行動電話3000餘部,閉路電視普及率達80%,全鎮有機動車輛1.8萬輛,其中個人擁有1.4萬輛。200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06元。

鄉鎮建設

從1948年至1996年,西崗轄區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篤西公路兩旁和柴里礦區。從1996年春季開始,西崗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實施、高效能管理”的原則,採取鎮礦聯動建設,民眾參與開發的辦法,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 完成了小城鎮開發建設的第一期施工任務。 其中,投資110 0萬元, 建起風格獨特、造型新穎的商貿房2萬平方米;投資700萬元,拓寬、硬化、美化了長10華里、寬36米的新港路;投資200萬元,架設了160盞長臂路燈,完成了商業街的供水、供電、通訊、排水等各項配套工程的建設,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迅速崛起了一座集商品流通、服務於一體的商貿城,大大提高了西崗人民的改革意識、城鎮意識和發展意識。1999年西崗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中心示範鎮”,2000年10月5日至11日, 西崗鎮黨委書記楊位明參加了省政府在臨沂召開的培訓班,並作了典型發言。該鎮按照“一邊扎框子,一邊填內容,一年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大發展”的目標要求,聘請省、市城建部門的專家,現場勘察論證,編制和完善了《新一輪西崗鎮小城鎮建設15年總體規劃》。2000年,小城鎮“六縱八橫”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已完成拆遷面積5.2萬平方米,硬化道路14條,總長度100餘華里,總硬化面積43萬平方米,完成了800餘套商貿房、158套小康屋和金融大廈、宏港住宅小區、郵政大樓、宏港國小等10多項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各類投資1.92億元。兩條商貿長廊的建設,“六縱八橫”主幹道路的打通與鋪設,重點工程建設與裝飾,構築了城鎮的框架,為外地客商和本地農民提供了經商辦企業的良好環境。
1999~2000年,西崗鎮圍繞小城鎮綜合開發,大力實施“通達網化”工程,完成了南王莊、後寨、程樓、大滿、孫寨、郭莊、東王等16個村的主幹道路及鎮駐地振興西路、 長春路、府前西路等6條城鎮主幹道路的硬化任務,總硬化面積46萬平方米;新修了長20華里、寬30米的外環路,使小城鎮規劃面積擴展到23平方公里。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8年6月, 在後寨、柴里建立了兩個“民族抗日先鋒隊”小組。是年10月,成立了後寨、柴里兩個黨支部,後寨支書李達、柴里支書趙良彬。1 939年11月建立中共滕西縣六區區委, 區委書記李達,建區後又發展了程樓、高廟兩個支部,全區共有黨員16人。滕六區委和這四個黨支部先後接受滕南特支、滕西縣委、沛滕邊縣委的領導。因時局動盪不定,黨的活動在1940年至1941年曾兩度轉入地下。1944年7月西崗地區第一次獲得解放,建立了臨城六區(現西崗鎮),區長范有功,區指導員趙清河,西崗區的黨員由原來的16人發展為115人。
建國後, 以村為單位建立了黨支部。截至1951年西崗鎮黨員發展到231人。1958年西崗公社召開了黨代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公社黨委會。
1984年,西崗公社更名為西崗鎮,召開了第五屆黨代會,建立了新的黨委。截至1985年全鎮共有總支9個, 支部93個,黨員1485人。1988年,建立了教育總支,全鎮共有總支10個, 支部101個,黨員1600人。1992年,鎮機關進行機構改革,成立六大辦公室黨支部, 新建了機關總支,全鎮共有總支11個,支部104個,黨員1741人。到2000年底,全鎮黨員人數發展到2043人。
基層政權建設 1939年9月,滕西縣委決定建立六區區公所。1946年6月,西崗、柴里、滿口一帶由臨城縣二區劃出,建立三區區公所。1953年2月臨城縣易名薛城縣,原臨城三區區公所改為薛城縣三區區公所。 1956年3月,薛城縣撤銷,西崗區劃歸滕縣, 改為滕縣西崗區公所。1957年3月,西崗區撤銷,併入鮑溝區。1958年10月,由西崗、 張莊等鄉合併建西崗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易稱西崗人民公社。1984年3月,機構改革,建立西崗鎮人民政府至今。
民眾組織。 1949年3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臨城縣第三區委員會正式建立,1954年全區各個鄉建立了團總支, 機關學校普遍建立了團支部,1957年5月改為共產主義青年團。西崗婦女組織始於1946年,當時稱婦女救國會,簡稱婦救會,1950年,改為婦代會,1958年改稱婦聯。建國以來,西崗婦女組織在各項運動中都發揮了較大作用。 抗美援朝時期,西崗婦女做軍鞋700雙;70年代,全公社各大隊成立“婦女突擊隊”,大搞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到80~90年代,全鎮婦女帶頭實行計畫生育,並積極開展了“為四化多做貢獻”、爭創“五好家庭”、爭當“好媳婦、好婆婆、好小姑”,評選“三八紅旗手”等各項活動。南荒村劉鳳霞被評為“山東省好媳婦”。在婦幼保健工作中,鎮婦聯配合教育及計畫生育部門認真做好托幼工作。西崗鎮現有教育工會、醫院工會、供銷工會、經委工會及鎮機關工會,主要配合黨政組織開展生產、工作、學習和文體等各種活動。 教育工會建於1951年。1952年3月成立西崗工商聯合會。供銷社工會建於1960年,西崗醫院工會建於1964年8月。1983年9月成立西崗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1984年6月成立西崗個體勞動者協會。經委工會建於1985年。19 86年成立了西崗鎮計生協會。1996年成立西崗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

區情概況

西崗區位於大連市中心,東與中山區接壤,西與沙河口區毗鄰,南與中山區相連,北瀕黃海。地域範圍為北緯38°9',東經121°6'。西崗區是市政府所在地,居於大連市的行政中心地位。同時也是正在形成的大連市中部商貿商務中心、大連市網路信息中心和文化體育中心。總面積26.18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3年),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45個社區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街77號,郵編:116011。行政區劃代碼:210203。區號:0411。拼音:Xigang Qu。

自然地理

氣候特點
西崗區位於大連市中心,大連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海洋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0°C左右,其中8月最熱,平均氣溫24°C,日最高氣溫超過30°C的天數只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氣溫-5°C,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1°C左右。
夏季溫暖無酷暑,冬季雖冷少嚴寒,年降水量在550——1000毫米之間;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由於海洋的調節作用,冬季都給人以濕燥適中的感覺。大連市的春季,櫻花、丁香花、桃花、蘋果花競相開放,濃香襲人。5月下旬,槐花盛開,香沁肺腑,使大連展現出“槐花城”的迷人風姿。夏季平均氣溫為22℃左右,降水量為350——700毫米。

地名由來

因區內有一高地,昔為山崗,並且位於青泥窪之西,故名西崗區。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至1950年12月隸屬大連市,其後為旅大市直屬區。
1950年12月在城市區公所改為區人民政府的同時,調整轄區區劃,將原轄24個坊合併為14個坊,即:大同、朱德、長春、九三、日新、市場、東關、北崗橋、英華、北崗橋街、榮華、松山、廣和、水仙坊。
1953年3月,改革區、街體制,撤銷14個坊,改為14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1954年8月,撤銷街道居民委員會,改劃為12個街道辦事處,即:長春路、大同、朱德路、市場、日新、九三、榮華、北崗橋、東關、水仙、廣和、松山街道辦事處。
1959年5月,將12個街道合併為東關、松山、黃河路、日新、北崗橋、長春路等6個街道。
1960年3月,又將6個街道並為長春路、北京街、東關街3個人民公社。同年8月成立西崗區人民公社後,原有3個公社改為分社。
1963年,撤銷城市人民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將3個分社改為黃河路、北京街、日新、松山、長春路、東關、榮華等7個街道。
1969年9月,街道相繼改為人民公社革委會,同時調整部分區劃。原屬沙河口區的民運、香爐礁和原屬中山區的八一、民樂街道劃歸西崗區管轄,西崗區原有7個街道改為6個人民公社。至此,共轄日新、北京、紅岩、長春路、黃河路、民樂、八一路、民運、香爐礁、建設等10個人民公社,下屬60個街道。
1978年,撤銷城市人民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名稱不變。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市區的擴大,西崗區又增劃工人村、石道街、白雲3個街道辦事處。
1980年8月,西崗區召開第九屆人代會決定將西崗區革委會改為西崗區人民政府。1981年3月,改稱大連市西崗區。
1983年4月6日,將西崗區管轄的沙河口火車站以西,大連機車廠第一職工宿舍以東,瀋大鐵路線以南,中長街以北的區域,劃歸沙河口區管轄。
1990年末,西崗區轄街道13個,下轄居民委員會227個、居民小組4033個。
1991年末,西崗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紅岩、石道、香爐礁、工人村、黃河路、八一路、建設、長春路、民樂、日新、北京街、白雲、民運。
1998年12月末,西崗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共有居民委員會229個。
2000年,西崗區轄13個街道。總人口345098人,各街道人口: 工人村街道 22460人, 香爐礁街道 32572 人,民樂街道 27419人, 建設街道 25980人, 日新街道 9545人, 北京街道 29492人, 黃河路街道 15643人, 民運街道 17018人, 長春路街道 24422人, 紅岩街道 35708人, 八一路街道 51714人, 石道街街道 33453人, 白雲街道 19672人。
2003年底,民運街道、白雲街道與石道街街道部分合併為白雲街道,長春路街道與石道街街道部分合併為人民廣場街道,黃河路街道大部、北京街道大部與日新街道部分合併為北京街道,紅岩街道、日新街道大部、建設街道合併為日新街道,民樂街道、建設街道、黃河路街道部分、北京街道部分合併為站北街道,香爐礁街道、工人村街道合併為香爐礁街道。
2004年初,西崗區轄7個街道:八一路街道、白雲街道、人民廣場街道、北京街道、日新街道、站北街道、香爐礁街道。

行政區劃

西崗區轄7個街道:香爐礁街道、站北街道、日新街道、北京街道、八一路街道、人民廣場街道、白雲街道。
日新街道(轄6個社區居委會):廣和、紅岩、更新、平等、英山、東關。辦事處駐育仁巷2號。
人民廣場街道(轄6個社區居委會):橋東、石葵、勝利、五四、新華、民政。辦事處駐水仙街16-2號。
北京街道(轄7個社區居委會):黃河、北京街、得勝、長春花園、更生、慶賀、北崗。辦事處駐同化街22號。
白雲街道(轄8個社區居委會):迎春、蓮花、石道街、廣場、雲峰、康平、擁警、南雲。辦事處駐白雲新村山莊北二街2號。
八一路街道(轄8個社區居委會):付家莊、新南、新河、河園、林茂、新興、桃山、八一。辦事處駐三環街35號。
站北街道(轄4個社區居委會):萬全、建設、團結、民樂。辦事處駐北海街23號。
香爐礁街道(轄6個社區居委會):金海、香川、工人村、香榮、香秀、虹橋。辦事處駐香秀街6號。

社會經濟

轄區內交通、通訊、電力、供水、供熱等設施完善,涉外法規健全,社會秩序安定,市民安居樂業,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南部沿海風景區是著名的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和避暑療養的勝地,森林動物園群山環抱,綠水長流,藝術展覽館以其獨特風格展現出東方藝術的魅力。九大企業集團構築了西崗區的經濟發展基本框架,其中,萬達集團、實德集團享譽海內外。轄區內萬達國際村等別墅區,為投資者和旅遊者提供了理想的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
2006 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 61.8 億元,比上年增長 19% 以上;完成財政收入 5.77 億元,比上年增長 23.1% ;實際利用外資 6630 萬美元;出口創匯 1.5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32.0% ;固定資產投資 42 億元,比上年增長 27% 。

交通運輸

西崗區南北臨海,地理位置優越。北部毗鄰著名的大連港,香爐礁立交橋連線著疏港路、東北路等主幹道,是大連市的交通大動脈。東部的站北廣場是大連火車站、輕軌始發站和長途客運站的三站交會之地,是大連市進出港人流的集散樞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