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五中

襄陽五中

襄陽五中,湖北省重點中學。省級文明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和群體活動先進學校,也是清華等全國名牌大學定點保送畢業生學校。學校始建於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蕭楚女、謝遠定,校友黃火青、劉道玉等是五中歷史的光榮和驕傲。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進入迅速發展的新時期。襄陽五中全體師生將會抓住這一大好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熱情和求真務實的態度,開拓性地開展工作;我們將通過進一步凸現校園文化特色、創新管理機制、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基本信息

學校設施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擁有兩個校區,形成了教學區、藝術區、運動區、生活區四大格局。2008年9月,占

地450畝的新校區開門迎接首批新生。學校擁有教學樓6棟,外語特色教學樓2棟,實驗樓2棟,藝術館1棟,圖書信息樓1棟,體育館1棟,行政辦公樓1棟,學生公寓12棟,A級學生食堂2棟,電梯化教師小高層商住樓10棟,400㎡標準運動場2個,籃球場16個,排球場13個,羽毛球場13個,網球場3個,桌球台20個。

截止2011年,學校圖書館藏書達130,000餘冊,有32個理、化、生國家標準實驗室,102個多媒體教室、8個網路教室,4個通用技術教室;建立了校園網、電視台、廣播站和錄播教室,設有形體訓練房、力量訓練房、美術畫室、科技小製作室、書畫室、棋社、藝術館、狀元橋文學社等活動室。館、室、場齊全。

校名沿革

襄陽府中學堂(1902-1911)

湖北省立第七區鹿門中學(1912-1924)

湖北省立第十中學(1924-1926)

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13-1926)

湖北省立第五中學(1928-1938)

湖北省立聯合中學鄖縣分校(1938-1942)

湖北省立第五高級中學(1942-1948)

湖北省立襄陽聯合中學(1948-1950)

湖北省立襄陽中學(1950-1956)

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學(1956-2010)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2010-)

師資力量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語音教室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語音教室

截止至2011年,學校在崗教師367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02人,高級教師115人,襄陽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學

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40餘名,優秀奧林匹克教練近4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近100人。學校先後培育出25名特級教師;一大批青年教師在優質課比賽、說課比賽中獲全省一等獎,“十一·五”期間,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公開發表論文將200多篇,“十一五”省級、國家級立項課題達20餘項。

歷屆英才

學校一直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早期共產黨人肖楚女、謝定遠曾在這裡任教並播撒革命的火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黃火青,武漢大學原校長、著名教育家劉道玉,著名高能物理科學家、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主要設計師、國家自然科學特等獎獲得者魏開煜,打破百年物理定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華裔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都是在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畢業。

成果跨越

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的襄陽五中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先後共有77人在全國數、理、化、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占全大市獲全國一等獎的學生總數的近80%)),成為全省奧賽名校。2002—2010年的9年(五中新的百年征程)中,五中培養出王詩婕等15名全市狀元,為清華、北大輸送了145名高素質人才,占全襄樊市本階段上清華、北大總數的近70%;重點大學上線率50%、本科上線率90%以上、升學率100%。學校多次榮獲全市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最高獎項一等獎的第一名,創造出高考成績連續9年文科居全省第一、理科居全省第二的奇蹟!學校連續三次以高質量的辦學水平入選“中國百強中學”。

2010年高考,襄陽五中以文科全省第一、理科全省第二的明顯的優勢再創全面輝煌,取得了17項輝煌成績,包攬全市文理科狀元,過北大、清華錄取線人數多達32人,文理科過一類重點大學人數938人,文理科過600分人數308人,創襄陽歷史記錄,成為轟動全省的四大亮點。

2011屆畢業生是五中新校區首屆畢業生,目前呈現出“開門紅”的良好勢頭,陳濟美、張逸飛2名學生分別獲得北大實名推薦和清華大學“A計畫”名額(全市第一);侯宇航等6學生分別被保送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楊大威等7名學生榮獲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全國一等獎;高自生、劉天宇2名同學榮獲全國機器人大賽省賽區第一名、全國決賽第三名(二等獎),創全省記錄,並分別被保送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在2011年1月全市調研統考中,五中學子表現非凡,高分段上線人數及比率、一類重點大學上線人數及比率、二類本科大學上線人數及比率均在全市遙遙領先。

多年來,襄陽五中堅持開展學生髮明創新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並取得了顯著成績。2008年4月,著名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在襄陽五中設立“劉道玉創造教育獎勵基金”,專門獎勵創造教育成果突出的襄陽五中優秀教師和學生;近三年來,襄陽五中100多名學子獲國家發明專利,60多名學子獲省創新大賽獎,學校連續3次獲全國創意大賽團體金獎並榮獲全國創新性學校,有一千多人次獲作文、英語競賽獎,校籃球隊多次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決賽,近百人次獲湖北省中學生田徑競賽前6名。

學校榮譽

襄陽五中襄陽五中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全國十佳校園文學報刊”、“全國東西部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學校”、“中華美德教育行動示範學校”、“全國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全國五五普法先進單位”、“省最佳文明單位” 、“省最佳安全文明單位” 、“省綠色學校” 、“省花園學校”、“省級園林式單位”、“省普法先進單位”、“省科技興校50強學校”、“省電化教學示範學校”、“湖北省中學後勤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單位” 、“省高中教育行業狀元單位”“中國百強中學”等光榮稱號。

2008年學校先後榮獲 “全國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先進單位”、“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單位”、“首屆中國和諧校 襄陽五中榮譽獎牌園之星”、“國家留學基金委出國留學人才選拔基地”、“全國百佳校園文學社團”、“全國百佳校園文學社刊”、“省青少年科技教活動示範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市平安單位”、“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市公共事務公開先進單位”、“市工人先鋒號”、“市區女職工保健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五中新校區被高新區授予“三好單位”(環境好·形象好·發展好)。

劉道德校長被評為“全國支持校園文學社團校長”,《狀元橋》主編田玉波老師被評為“全國傑出校園文學社指導教師”,劉世國同志被評為“全國校園法制教育先進工作者”和“湖北省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優秀會員”,王啟波、鄭國龍同志被評為“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個人”,楊兵同志被評為“省中國小信息技術優秀教師”,陳曉紅同志被評為“省生物優秀教師”,廖愛紅同志被評為“省音樂學科優秀教師”,馬德軍、徐五一、趙明富、王啟波、楊立軍、李偉才、張瓊、鄒德菊、李天艷、謝家祥、馮長春、胡修強、段仁保、張道華、羅本忠、徐大保、陳紅、廖愛紅、熊選勇、陳曉紅、周天菊、康則強、金毓、劉靜、李大林、何清、紀宏濤、王丹、塗聖義、龍明英等31名同志受到市級表彰。

辦學理念

襄陽五中襄陽五中

在教學實踐中,該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動襄陽五中校園美景進教學改革,積極進行“理想的教育”的辦學模式實驗,力求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夠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通過實施這一實驗,讓學生形成“崇尚禮儀、崇尚科學、崇尚創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學校辦成“先進教育理念的實驗園、先進教學技術的示範園、先進人才的百花園”。2005年以劉道德校長為核心的襄陽五中領導集體提出了“制度激勵,文化引領, 建設名校工程、名師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構建和諧持續發展的新五中”的治校方略, 圍繞“理性、質量、和諧、規範”八字方針,全面打造以書香校園、歌聲校園、藝術校園、快樂校園、平安校園為主題的“五園” 學校,推進了五中又好又快發展。

辦學理念: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個體正確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挖掘每一個 學生的發展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揚起希望的風帆,讓每個教師都能享受教書育人的樂趣,讓每一個學 生家長都獲得子女進步的喜悅。

學校發展

襄陽五中襄陽五中

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英明決策,決定將新五中建設納入全市“十一五”規劃,以“跳出五中,發展五中”的戰略建設襄陽五中新校區(同時加掛“襄樊市外國語學校”的牌子)。 2006年10月8日,襄陽五中新校區奠基儀式在國家級開發區――襄樊高新園區隆重舉行。新五中建設檔次體現了“三高”,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新五中的整體風格體現了“三大”,即展呈高中學校之大氣,彰顯地域文化之大風,集容襄陽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辦學理念要體現“三重”,即重外語特色,重文理兼優特色,重國際合作特色。首批規劃校園用地450畝(含教師公寓區60畝,教學區建築面積110000㎡,教師生活區建築面積60000㎡),同時再預留150畝作為學校今後發展備用地。

根據規劃已新建教學樓(3棟),學生實驗樓(1棟)、圖書館(1棟)、科技信息樓(1棟)、外語教學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體育館(1棟)、藝術館(1棟)、學生公寓(6棟)、師生食堂(2棟);在建的項目有400m運動場2個、籃球場16個、排球場12個、羽毛球場12個、網球場2個、桌球台20個、學生超市 1個、校內醫院1所。教學區計畫投資2.4億元,已完成投資1.8億元。

2008年2月18日時任市長唐良智、副市長曹敬蘭帶領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在視察襄陽五中新校區建設工地時強調:襄陽五中新校區整體規劃設計體現了學校育人特點,布局合理,建築大氣。五中新校區要建成襄樊市設施最齊全的標準化學校,各種配套設施要一次性到位,還需要考慮規劃設計並建設室內游泳館。市委市政府保證資金投入,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搞好服務;五中新校區建設領導小組要在堅持質量第一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進度,確保新校區又好又快建成;要認真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已建成的校舍要及時通風,保證校舍環保達標,確保2008年6月底所有工程完工,9月順利開學迎接新生。 五中新校區的辦學規模為年招生能力在1500-2000人,在校生最大在校生規模可達6000人。

五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後,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效益:首先,五中的招生規模擴大了,有更多的人民民眾子女可以享受到優質高中教育資源,襄陽五中可以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排憂解難。第二,它可將徹底改變襄陽市優質高中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滿足我市人民民眾子女就近入學的需要。第三,服務東風,服務高新是全市人民共同的願望和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襄陽五中新校區建在高新區,為高新區、為東風基地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服務,將會極大地改善高新區的投資環境。第四,可以減輕襄陽古城的壓力,既有利於五中的發展,也有利於保護古城,可謂一舉多得。 襄陽五中新校區的建設,將大大提升這所百年名校的品位,增強襄陽五中的輻射力。

襄陽五中全體師生將會抓住這一大好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熱情和求真務實的態度,開拓性地開展工作;我們將通過進一步凸現校園文化特色、創新管理機制、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作用、文化的薰陶和引領作用,繼續圍繞“理性、質量、和諧、規範”八字方針開展工作,繼續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中心,搞好名校工程、名師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設,確保學校可持續和諧發展,爭取早日跨入全國最佳文明單位和全國示範學校的行列,為襄陽市的教育事業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