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生

褚宏生

人物簡介 :褚宏生1918年出生,上海旗袍著名製作大師。 旗袍真是件難定義的衣裳,被不同的女子穿了,竟可注入迥然的靈魂。 旗袍本是以前旗人的服飾,獨獨在上海灘發揚光大,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美麗的時代,而三十年代又可謂這一段時間的頂峰,“中國時裝”的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全世界家喻戶曉、並被稱為“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是北方服飾文化和南方地域特色的“中和”,這種加入了西式服飾裁剪和修身效果的海派旗袍,有種被更廣泛女性接受的特別美感,“旗袍穿起來最顯身材”。

人物簡介

褚宏生1918年出生,上海旗袍著名製作大師。

旗袍定義

旗袍真是件難定義的衣裳,被不同的女子穿了,竟可注入迥然的靈魂。

旗袍本是以前旗人的服飾,獨獨在上海灘發揚光大,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美麗的時代,而三十年代又可謂這一段時間的頂峰,“中國時裝”的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全世界家喻戶曉、並被稱為“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是北方服飾文化和南方地域特色的“中和”,這種加入了西式服飾裁剪和修身效果的海派旗袍,有種被更廣泛女性接受的特別美感,“旗袍穿起來最顯身材”。

老上海旗袍定製

上海的旗袍定製店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如今從未消失過。從張愛玲偏愛的猩紅配翠綠到張曼玉的《花樣年華》,定製的旗袍讓每個女人為之心馳神往。當年張愛玲在所有人穿灰藍工裝的作協會議上穿著旗袍赴會,上演了一出絕妙的“成衣秀”,她也一定去過當年的翰藝,或者是長樂路上徜徉。

獨樹一幟--------他們一直堅持純手工製作

褚宏生回憶,老上海的裁縫店競爭激烈,各家都在細節上做文章。單一種“搶針刺繡”技法,就分出正搶、反搶、疊搶三種針法。纏好一枚精美的盤扣,往往得花上熟練裁縫三個小時。時令、年齡不同,旗袍上搭配的盤扣不同,春節配“如意扣”“鳳凰扣”,老太太做生日配“壽字扣”,年輕女子喜歡簡單柔美的“蘭花扣”“盤香扣”。講究的客人,會要求隨著月份變化而更改旗袍上盤扣的花型,一年12變。比如宋美齡,往往一種料子的旗袍,就要做12件,每件的盤扣都不同。就連如今看似樸素的裙擺滾邊,在傳統的技法里也要滾上三四道,要講究里外“一馬蓮葉寬”,手工細縫,一分五一針,針腳寬度絕對要一樣,一道工序花上一天工夫是常事,極盡繁複。

褚宏生告訴記者:“那時沒有機器,全靠手工做。一件普通的旗袍最快也要做上一個星期。”到了上世紀70年代,旗袍開始使用拉鏈,省去了手工做扣子的時間,製作時間大大加快。再後來,許多店鋪開始用縫紉機給客人做旗袍,速度與以前更不能相比了。但是,褚宏生卻要求自己的徒弟們堅持手工製作。“機器踩出來的衣服硬梆梆的,體現不出女性柔美的氣質”,老裁縫拿一件旗袍比劃著名,“人手才能縫出圓潤的感覺。”

“工藝上的複雜顯示了當時老上海對旗袍的講究,女人們對服裝的品位和那個時候手藝人的高超技藝。”朱進友這樣說。

適合穿旗袍的人

大師眼中------哪種女人穿旗袍最好看

褚宏生對旗袍最有發言權,問他心目中什麼樣的女人穿旗袍最好看,他想了想,“身高在1米6到1米65之間,上半身一定不能比下半身短,最重要的是三圍一定要很清楚,千萬別太瘦,旗袍是體現女性曲線和豐腴的,不是以瘦為美的東西……還有……做旗袍和穿旗袍格外注重3個點:胸、腰,以及行內稱為‘浪腰’的後腰最細處。提高腰線,可以掩飾女人最恨的小肚子,降低一些,則能把那些天生很‘S’的女人勾勒得更為玲瓏。料子薄,臀圍要略緊一緊,厚重的織錦緞,要略微留些空隙。”媒體曾這樣評論:要知道自己的身材真正好不好,穿旗袍就是終極考試。一種說法是,上海人講女孩生得美,叫做“賣相好”,而看一個女人“賣相”好不好,就要看她穿上旗袍的樣子。

“要緊的是人。”張愛玲如是說。“要緊的還是你真正喜歡不喜歡旗袍,喜歡不喜歡這種手工編制的另一層皮膚。”褚宏生如是說。

後代改行-------“太遭罪,娃娃還是做別的吧”

現在,褚宏生已不再準備收徒,關門徒弟朱進友也說不讓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個行當,“太辛苦,太遭罪,娃娃們還是做別的吧。”老上海最後的傳統旗袍大師,正面臨手藝“失傳”的危險。我們趕在上海世博會閉幕前的一段時間去探訪褚宏生和最後的老上海傳統旗袍技法,就是想通過這些殘留的民藝物事,始終提醒我們的過去和現在:生活在其中,美學在其上。

而對於93歲的褚宏生來說,“旗袍大師”的稱呼他並不接受,“我就是個做旗袍的,現在連旗袍都做不了了,就只能幫別人量身,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的這77年,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現在,褚老爺子的太太和兒子都已經過世,孫子在做駕駛員,三個孫女有的做教師,有的是公司職員……重孫女又剛剛考上南京大學,這是一個委婉柔和的家庭,自然而然地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一部分,他們都沒有選擇褚宏生引以為傲的旗袍定製行業,據說是“都沒有興趣勞心勞肺地鑽研這門太過細緻的手藝活”———沒人再願意追問那些過往的生老病死,疼痛艱辛———幸好,褚宏生和他的旗袍手藝都還在。

顯然,如此簡單自然的生活狀態已經漸漸遠離我們的當下:為生活而耕作,為美感而鞠躬、抬頭,並不壓抑物質需要,也不貪婪的行為,恰是生活之“中和”,而此中產生的,必定會承襲天然的優良味道,我們尋找這種味道,也明白其困頓的處境。“匠人”,褚宏生說自己就是做了一輩子旗袍的“匠人”,其生活也許並不具備與器物(旗袍)相稱的美感,他們以畢生心力沿襲傳統工藝,卻已尋不回傳統中自給自足的平心靜氣。也許,這就是我們時代造成的尷尬。匠藝的復興,才是這個溫和年代之本。

傳統海派旗袍的細節

褚宏生利索地把皮尺從自己脖子上拽下來,在顧客脖子上輕輕一攬,接口處,伸入食指留出些許空隙,又稍稍往外一滑。別小看這一攬一滑,即便略有差錯,旗袍硬硬的高領也會讓人“受罪”———現在,褚宏生的職責就是專門為客人“量身”,這看似簡單的一量,卻是旗袍製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褚宏生一輩子練就的手藝。

一位新加坡太太正好抱著10多件旗袍進來要改,翰藝旗袍店的特點就是根據客人身材的變化可以隨時對旗袍進行手工修改。旗袍最講究“可身”,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窄。做一件旗袍,需要量衣長、袖長、前腰部、後腰部等26個尺寸,這是傳統海派旗袍的正統做法。褚宏生眼不花、手不抖,皮尺在客人身上上下翻飛,不一會兒,整套數據一應俱全,他眯起眼睛,腦海里已勾畫出成衣的模樣。有一次鞏俐特意安排自己的助理過來找褚宏生做旗袍,可她又不能親自來,助理抱歉,只拿出一張鞏俐穿旗袍的照片,他要褚師傅光靠目測給鞏俐做衣服!在獲取了相關資料數據以後,再結合鞏俐本人的氣質和材料偏好,褚宏生硬是做出了一件讓鞏俐感到非常合身的海派旗袍!

如今,每天早上10點半到晚上7點,褚宏生都會在店裡,從沒有禮拜天的概念。一件普通的旗袍手工製作需要半個月,帶繡花的則至少需要3個月,翰藝旗袍店上次接了個單子,要做一件龍袍,由於繡花的部分實在太多,又要按照傳統方式手工繡制,整整花了師傅們兩年多的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