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露

袒露

袒露,是指毫無掩飾的表露;又指暴露、露在外面,沒有東西遮蓋,裸露。也指完全告訴別人某件事。泛指人體、心情無遮無擋。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詞目:袒露
拼音:tǎnlù
英譯:[expose;bare]

解釋 

毫無掩飾的表露;也指暴露,無遮蓋;露在外面,沒有東西遮蓋;裸露

詳細解釋

⒈脫下上衣,露出身體。
《北齊書·王昕傳》:“武帝或時袒露,與近臣戲狎,每見昕,即正冠而斂容焉。”宋何薳《春渚紀聞·寺認法屬黑子如星》:“每暑月,袒露竹陰間。”
⒉暴露,無遮蓋。
康濯《水滴石穿》第一章:“﹝男人﹞看見了袒露在斜坡根底的一樓上的情景,就對著下面吆喝。”
⒊毫無掩飾的表露。
林雨《刀尖》:“這是一位革命戰士寬大胸懷的袒露。”
單字解釋

tǎn
<;動>
(形聲。從衣,旦聲。本義:綻開)
也指透露心聲。
同本義[burst;splig]
袒,衣縫解也。——《說文》
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
乃右肉袒於廟門之東。——《儀禮·遂覯禮》
勞毋袒。——《禮記·曲禮》
袒右。——《史記·陳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奮發、激昂或願意歸降);袒肉(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謝罪或祭禮時的一種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開(袒露解開)
古代行禮時脫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漢書·高帝紀》
又如:袒左(古代行禮時,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禮事皆左袒);袒免親(指五服以外的遠親);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種表示);袒裘(謂在君之側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種違禮不敬之舉);袒裼(脫去上衣左袖,露出內衣)

lòu
〈動〉
[口]∶顯出;冒出。如:露刃(刀劍出鞘);露光;露相;露白(露於外。白:銀子)
另見l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