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花栽培技術

2.1袋鼠花是一種生長時間短的植物,一般栽培3-5年其生長勢開始衰落。 2.3生長需要陽光充沛,稍耐陰。 2.7花期長,春天到夏天都能開花。

概述

澳洲袋鼠花(kangaroopaws)又名袋鼠腳爪(因管狀外形上附著天鵝絨似的絨毛,酷似袋鼠爪而得名),屬於高檔切花品種,原產澳大利亞,在西澳洲分布廣泛,生長於多種土壤與氣候條件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共兩個屬,12個種,40多個園藝品種,為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花卉,被出口到全球的許多地方,同時在美國、以色列和日本等國進行種植。袋鼠花因其特有的型態和花色使它成為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庭院植物,同時也是製作乾花的優良材料。袋鼠花目前在國內還處於引種開發階段,因其具有花期長,花型獨特,花色絢麗多彩,易於栽培,管理成本低等特點逐步受到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量逐年呈增長態勢。

形態特徵

袋鼠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鬚根較細但很發達。莖上附著細絨毛,顏色視品種不同而著生,莖的粗度達0.4cm左右。葉扁平且叢生,線狀披針形,株高90至150厘米。花序碩長,有花達15至20朵之多。花色繁多、絨毛狀,仿佛一隻只袋鼠的腳爪,適應性較強。

生態習性

2.1袋鼠花是一種生長時間短的植物,一般栽培3-5年其生長勢開始衰落。有的品種最佳長勢只有一年。分株時向土壤中加入有機肥可以恢復長勢。
2.2生長適溫為18至28℃,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當溫度高於30℃或低於5℃時,植株生長速度減緩甚至停止生長。
2.3生長需要陽光充沛,稍耐陰。
2.4喜肥。
2.5喜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2.6分櫱性較強。
2.7花期長,春天到夏天都能開花。
2.8病害主要是黑斑病,保持空氣乾燥是預防黑斑病的關鍵。袋鼠花喜歡通風透氣好的環境。
2.9繁殖方法為組培和分株,袋鼠花很難通過種子繁殖,商業種苗一般通過組培生產。組培生產出的植株常常表現為生長高度一致,花期花色基本相同,易於商品性生產和管理。由於袋鼠花具有分櫱性較強的特點,所以當植株生長過密時可以進行分株。分株時,根部切口需用800倍液的多菌靈或1000倍液的百菌清進行消毒。分株後澆透水,待新芽開始生長後進入常規管理.此繁殖方法可以保持母株當年開花,但繁殖係數低,分株後,植株恢復生長慢,不適於規模栽培。

栽培方法

3.1整地作床袋鼠花對土壤要求不高,土質為沙壤土且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為佳。可做成1-2米的床面,開好排水溝。結合耕作施足基肥(每畝施1噸腐熟化的牛糞或豬糞),每畝撒施硫酸亞鐵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
3.2栽植技術按株行距30厘米 40厘米栽。栽植時,不能過深,也不能過淺,一般以苗心的頸部與地面平齊,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栽好後澆足定根水,第二天復澆一次並注意檢查,如出現淤心和露根,要重新定植。炎熱季節栽植時,需遮陰。如果是盆栽,要根據苗的大小進行選盆,袋鼠花分孽性強,選盆時要適當考慮偏大些。上盆的基質為:草炭土2份,園土1份,沙1份。
3.3苗期管理
3.3.1澆水袋鼠花根系很細,很容易失水,如表土乾旱應及時澆水。要小水漫灌,以免水大衝倒小苗,同時可保持床面濕潤。溫室栽培,澆水不能過勤,濕度不宜過大,因為濕度過大容易得黑斑病。因此,還應加強通風透光。光照不足,植株細弱、徒長易倒伏,葉片細而薄,不易開花或開花數量少,花質差,花期短。因此,開花期間適當保持光照,有利於延長花期和提高花質。
3.3.2遮蔭一般7-9月份氣溫偏高,苗子生長緩慢,因此要採取必要的遮蔭措施,夏季高溫期每天在9:00-16:00遮光30%-60%即可,在適宜的光照條件下,植株直立、挺拔、葉片厚,有光澤,開花茂盛,花期長。遮蔭,春、秋、冬季均不用遮光。
3.3.3防病袋鼠花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這種病害傳播很快,如不及時防治,可導致全株毀滅性災害。可用1000倍液的百菌清進行防治,每十天噴霧一次,效果較好。
3.3.4施肥植株栽植後半個月,新葉長出,開始追肥,這時期用高氮複合肥(30-10-10),施用濃度為1500倍水溶液,每隔10天施一次。
花芽分化期的成齡株宜用高磷鉀複合肥(10-30-20),施用濃度為1500倍水溶液,每隔10天施一次。
另外,在花枝採收後,要根據植株的長勢追施葉面肥,用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霧。
3.3.5防寒冬季,植株會休眠(一些會完全枯死),這期間在栽培管理上應注意10℃以下不施肥、少淋水,5℃不淋水.9月份以後夜溫維持在13-15℃左右,這是花芽分化和伸長、春節期間正常開花的必要條件。
對於氣溫低於5℃的地區要進行防凍保護。或在冬末將齊地面10cm處把袋鼠花割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受過凍害以及有病蟲害的葉片清理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