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島鴯鶓

袋鼠島鴯鶓(Dromaius baudinianu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一種動物。 是一種已滅絕的鴯鶓。它們只生活在南澳州袋鼠島,較澳大利亞大陸上的鴯鶓細小。它們約於1827年滅絕。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鴕鳥目 Struthioniformes
科: 鶴鴕科 Casuariidae
屬: 鴯鶓屬 Dromaius
種: 袋鼠島鴯鶓Dromaius baudinianus(Shane A. Parker, 1984)
歷史:
袋鼠島鴯鶓是於1802年由馬修·福林達斯(Matthew Flinders)所發現,出沒於尼匹彥灣。它們第一塊骨頭是於1903年在甘西奧米角西部的砂丘上發現。但是由於當時將袋鼠島鴯鶓與塔斯曼尼亞的王島鴯鶓混淆在一起,要到1984年才有正式的學名。
有關袋鼠島鴯鶓的資料是來自歷史記載及一些骨頭。在瑞士日內瓦的博物館記憶體放了一個袋鼠島鴯鶓毛皮的標本,但卻有可能是屬於一隻大陸的雛生鴯鶓。
袋鼠島鴯鶓的滅絕可能是因獵殺或因燒林而失去棲息地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