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技術

表達性技術可以分為內容表達和情感表達。 內容表達:是指諮詢師傳遞信息、提出意見、提供中高、給與保證、進行褒貶、、和反饋等。內容表達時應注意措辭的緩和、尊重,不應該認為自己的忠告是唯一正確的、必須執行的。 情感表達:諮詢時告知來訪者自己的情緒、情感活動狀況,讓來訪者明白,就是情感表達。諮詢時所作的情感表達,其目的是為來訪者服務的,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表達欲望或宣洩自己的情感。因此其所表達的方式、內容應有助於來訪者的敘述和諮詢地進行。

常用的表達技術

鼓勵與重複語句

鼓勵是指諮詢師職介、簡明地重複來訪者的話,尤其是重複來訪者回答問題中最後一句話,或者僅以某些詞語,比如“嗯”、“接著說”、“以後呢”、“別的情況下如何”之類的過渡性短語老強化來訪者敘述的內容,並鼓勵其進一步講下去。

解釋

解釋是諮詢師基於相關知識和理論對來訪者所提供的信息予以分析和說明的過程。

(1)、解釋內容

a. 認知內容。認知內容包括感覺、知覺、表象、記憶和注意等方面的內容。例如,諮詢師向來訪者解釋“因為同學過生日沒請我,所以這說明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是一種自動性思維。向來訪者解釋什麼是自動性思維,並舉例說明自動性思維的基本特點。

b. 情緒內容。情緒內容包括心境、情緒和激情等內容。例如,如果諮詢師認為來訪者所遇到的問題是心境惡劣障礙,那么諮詢師就要從心理學角度向來訪者簡明扼要地解釋什麼叫心境和心境惡劣,心境惡劣的基本特點等,通常結合來訪者的具體情況分析則效果會更好。

c. 行為反應。行為反應這個概念的含義很廣泛,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行為反應指的是軀體外在表現出來可以觀察到的身體外在變化,如四肢運動、面部表情等。廣義的行為反應所指的含義很廣,人對刺激所做出的一切反應均稱作行為反應,包括外在能夠觀察到的行為變化,身體內部的一切體驗和變化,包括認知、情緒和生理反應。這裡所指的行為反應顯然是狹義的行為反應。必要時,諮詢師有責任向來訪者解釋其行為的相關特點,如“為什麼有的人整天沒有笑

容?”諮詢師必須結合其它相關症狀來判斷來訪者的症狀做鑑別診斷和解釋。究竟屬於抑鬱症性情緒低落?還是分裂症性情感淡漠?還是其它原因所致?不同的症狀背後存在不同的臨床解釋。

d. 生理反應。生理反應按身體不同系統分,可以表現為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症狀。諮詢師需要了解心理因素與某些系統症狀之間的關係。如某些有綜合性排除了的胸悶、頭痛、心悸、胃腸道不適等症狀可以與神經症相關的焦慮有關。而根據精神分析相關精神病理學解釋,引起焦慮的真實原因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e. 潛意識內容。潛意識內容包括夢境、口誤、心理防禦等。有關潛意識內容的理論支持主要是精神分析,因此諮詢師在解釋這些內容時必須具體充分的精神分析知識和受過相關係統訓練,否則千萬不要輕易對來訪者的潛意識內容做主觀分析。

f. 相互之間的關係。對上述內容之間的關係的解釋需要諮詢師具備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2)、解釋步驟

a. 確定來訪者信息中暗含的含義。來訪者提供的信息對一位受過訓練有素的諮詢師來說應該有一系列支持和解釋它的理論。

b. 幫助來訪者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諮詢過程中,來訪者總是習慣於從自己的立場來審視自己的問題,而諮詢師總也是習慣於從專業出發多視角來審視來訪者的問題。對於來訪者來說,諮詢師的立場是一種專業的立場,使用得當能讓來訪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問題。但是如果使用不當,諮詢師使用大量專業術語,來訪者會有一種如墜十里雲霧的感覺。

c. 諮詢師保持與來訪者非衝突性文化背景。諮詢師要尊重來訪者所在的文化,不能將諮詢師的文化價值觀強加給來訪者。

d. 解釋所用措辭適用於來訪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e. 檢查解釋反應效果。來訪者的言語與非言語反應是對諮詢師解釋最好的反饋。

指導

直到就是諮詢師直接告訴來訪者做某件事情以及如何做或者以某種方式去做。

注意事項:根據不同的理論趨向而不同。

勸告與提供信息

諮詢師向來訪者提供相關經驗、科學、文化、法律及事實等知識。提供信息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來訪者的相關資源和知識,以幫助他們利用相關知識,準確理解其問題及相關諮詢行為。

(1)、信息內容

a. 科學信息(心理學、醫學等)。如上述解釋內容中所說的,心理學和醫學知識對幫助來訪者理解其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及其在諮詢計畫實施過程中均起著很大作用。

b. 經驗信息。一位優秀諮詢師的臨床經驗和實際生活經驗對來訪者來說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它能為來訪者提供多方面視度來審視自己的問題。

c. 法律信息。心理諮詢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通常是與夫妻離婚、子女撫養、女性性侵犯等與心理健康和維護之間的關係。因此,一位有豐富法律知識的諮詢師能夠在跨學科問題之間遊刃有餘,熟練幫助來訪者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d. 道德信息。來訪者的道德通常取決於其所處的文化、所受的教育、家庭成長環境、個性心理特徵等諸多方面。諮詢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不少來訪者是因為超我力量過強,心理壓力大,而來尋求幫助的。因此,幫助這些來訪者分析超我、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將有助於他們重新調整價值體系,解決心理矛盾。

e. 社會文化信息。社會文化信息是作為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來有意識和無意識對個體心理產生影響的。例如,一個受傳統文化嚴重影響的年輕人會因為無法接受自己深愛的女朋友不是處女而陷入極度矛盾和痛苦之中。作為諮詢師這時,有必要向他提供一定量的傳統和現代文化信息,以幫助該年輕人解決問題,走出陰影。

(2)、提供信息步驟

a. 評估來訪者所缺乏的信息。在評價來訪者缺乏信息時,諮詢師最關鍵的是要向來訪者提供其當前問題有關的信息,並且判斷所缺信息的類別,以及自己有無能力向來訪者提供這一方面準確和充分的信息量。

b. 確定欲提供信息與來訪者文化的關係。所提供的信息必須儘量尊重、避免與來訪者的文化價值體系發生激烈碰撞,除非來訪者的問題是直接由不同文化衝突引起,其解決必須讓來訪者去面對這些不同的文化價值體系。

c. 確定信息提供的順序。信息提供有一定的順序,安排科學可以最大程度幫助來訪者充分獲得及利用這些信息。順序安排原則是最大程度讓來訪者接受。如果來訪者無法接受這些信息,諮詢師應該考慮暫緩或延期呈現這些信息,或從根本上改變信息呈現的方式。

d. 考慮有利於來訪者理解的信息呈現方式。該原則是上一原則的延伸。目的還是幫助來訪者最大程度接受。

e. 評估信息內容可能對來訪者帶來的衝擊。諮詢師在向來訪者提供相應信息前,必須儘可能評估來訪者對這些信息可能的接受程度,及可能對其帶來的全方位衝擊。

f. 檢查所提供信息的效果。來訪者的言語非言語反應是檢查信息提供效果的最好方法。

(3)、表達的意義

a. 建立溝通渠道。傾聽和表達是溝通不可缺少的兩個互動環節。光有傾聽或表達不能建立正常的溝通渠道。只有傾聽和表達都具備時溝通才是完整的。

b. 傳遞有用信息。廣義上的表達可以傳遞包括言語與非言語在內的一切信息。

c. 糾正錯誤理解。表達作為傾聽內容的一種反饋,有助於糾正傾聽理解上獲得的不正確信息,通過表達和再次傾聽將不正確信息予以澄清。

d. 澄清問題實質。表達與傾聽互動的過程就是來訪者問題得以逐步具體化和澄清的過程。其中,表達在其中起到了糾正和澄清信息的作用。

e. 影響交談方向。除了糾正和澄清信息之外,表達還能通過諮詢師或來訪者對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側重點不同而將談話引向不同方向或進一步深入的作用。

面質

(1)、面質的定義

面質是諮詢師對來訪者言語非言語行為反應不一致的質疑。目的是為了澄清來訪者表述中的矛盾地方,更好地了解來訪者的問題。質詢技術的使用一般只有當諮詢關係比較穩定的情況下,或者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認為有必要澄清某些問題,或提醒來訪者諮詢過程上的一些阻抗行為和無意識錯誤,或旨在挑戰來訪者的思維方式、價值系統中才使用。

(2)、面質內容

a. 言語與言語之間。即來訪者前後說話有矛盾的地方,不通過質詢澄清會影響問題的確定和解決。

b. 非言語與非言語之間。即來訪者姿體語言之間所存在的矛盾的地方,不通過質詢澄清會影響問題的確定和解決。

c. 言語與非言語之間。即來訪者說話與姿體語言之間的矛盾地方。諮詢師認為有必要予以澄清。

(3)、面質的步驟

a. 仔細觀察來訪者,確定矛盾或含糊信息。諮詢師沒有必要對來訪者所有陳述中的漏洞全部指出來,這樣做尤其在諮詢初期諮詢關係還沒完全建立起來之前,是相當有風險的,會因此影響來訪者繼續陳述的興趣,可能讓來訪者對陳述本身感到拘謹或緊張,感覺自己不是在自由陳述,而是受到另外一個人的嚴密挑剔和監視中。通常情況下,諮詢師只有當認為有必要時才對來訪者的陳述予以質詢和糾正。

b. 用陳述句將矛盾內容表述出來。諮詢師使用自己的語言對來訪者的言語非言語過程中的矛盾地方予以質疑。

c. 評估質詢效果。同樣,來訪者對質詢所做出的言語非言語反應是對諮詢師質詢效果最好的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