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胃癱綜合徵

病因胃大部切除術後發生胃癱綜合徵的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遠端胃切除時,切除了分泌胃泌素、胃動素等興奮性激素的部位,殘胃排空功能減退。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術後胃癱,宜採用以下方法非手術治療。

病因

胃大部切除術後發生胃癱綜合徵的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 近端胃切除時,迷走神經被切斷,位於胃大彎中上1 / 3 的胃蠕動的“起搏點”被切除,使胃的正常蠕動和排空受到抑制。
② 遠端胃切除時,切除了分泌胃泌素、胃動素等興奮性激素的部位,殘胃排空功能減退。
③ 胃腸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結構破壞,可誘發PGS 。
④ 迷走神經損傷、手術應激、精神緊張、糖尿病等可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一方面可抑制胃腸神經叢,另一方面由於兒茶酚胺的釋放,可抑制平滑肌收縮,使胃排空延遲。
⑤ 手術時間過長,臟器暴露過久,胃壁組織挫傷,吻合技術欠佳,縫合線反應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腫、粘連等,從而影響其動力。
⑥ 手術前後情緒緊張、恐懼、焦慮、抑鬱等,均可能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胃排空障礙。
PGS 發生後,會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很大的痛苦、焦慮和經濟負擔,但最終預後尚好。對術前已經具有高齡、糖尿病、幽門梗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術中或術後應儘量避免再添加其他危險因素。術中儘量採用畢I 式胃腸吻合;儘可能縮短手術及麻醉時間;術後避免使用自控性鎮痛泵;圍手術期積極糾正低蛋白血症和電解質紊亂,控制血糖;術前做好心理輔導,消除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術後限制補液,積極營養支持,注意補充膠體,避免胃腸道水腫等。以期減少PGS 的發生。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必要的輔助檢查,胃癱的診斷並不困難.一般符合下列特點即可做出診斷。① 症狀多發生在術後第6 ? 12 天。② 上腹部飽脹,嘔吐胃內容物,嘔吐後暫時緩解,但稍後又發生嘔吐。③ 嘔吐但不伴腹痛,腸鳴音減弱。④ 再次胃腸減壓後,症狀消失,但停止胃腸減壓後症狀又出現。
胃癱屬於動力性梗阻,需要與機械性胃排空障礙進行鑑別,兩者鑑別要點如下。① 機械性梗阻症狀較重,胃液引流量多且不含膽汁;動力性梗阻症狀較輕,胃液引流量略少,可含有膽汁。② 鋇餐檢查,若梗阻部位不在幽門或胃腸吻合口處,則基本可以斷定為機械性梗阻;若梗阻部位在幽門,或造影劑雖可通過胃腸吻合口,但胃內殘留較多,且看不到明顯的胃蠕動波,則動力性梗阻的可能性較大。③ 胃鏡檢查,可明確吻合口是否有機械性梗阻。

治療

治療予以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促進胃腸道蠕動藥物,還可配合針灸與中西醫結合方法。較大的腹部手術中做預防性空腸造口,術後早期開始滴注葡萄糖、生理鹽水,並逐步過渡到滴注瑞素、能全力等腸內營養,有助於維持營養,平穩地等待胃排空功能的恢復。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術後胃癱,宜採用以下方法非手術治療。
① 心理治療。由於胃癱發生後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長期留置胃管造成的不適,各種檢查帶來的痛苦,這些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應進行心理治療,使其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治療。
② 禁食、持續胃腸減壓,溫生理鹽水洗胃,以消除胃貓膜及吻合口水腫及胃痙攣。
③ 可用甲氧抓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小劑量紅黴素等促胃動力藥物,但由於受禁食的限制,使用不太方便。
④ 加強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糾正低蛋白血症,保證足夠的熱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果治療超過3 周,可置人腸內營養管,24h 持續均勻低流量輸注,既能保證足夠的營養,又能保證胃動力藥品及時有效的使用。
⑤ 通過微量泵持續運用迷走神經興奮劑,可用於治療術後胃癱。胃癱綜合徵多屬於功能性病變,其演變和轉歸具有自限性,只要及時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胃腸減壓,加強營養支持等,一般均可治癒,不宜盲目手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