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神娘娘

蠶神娘娘

蠶神娘娘:臘月十二,舊時稱為“蠶花娘娘”的生日,相傳那位化作“馬頭娘”的馬姑娘就是這一天出生的。到了這一天,塘棲農村的“拜蠶神”活動便達到了高潮。四鄰八鄉的蠶農們紛紛在各自的家中供奉起“蠶花娘娘”的塑象或“馬張”,一種印有馬頭娘的木刻像。然後焚香點燭,備上大魚大肉,由家中的蠶婦先行祭祀,口中還念念有詞,祈求“蠶花娘娘”保佑來年“蠶花廿四分”(過去認為收成最好是十二分,“廿四分”是指雙倍豐收之意)。蠶婦拜過之後,一家老小從大到小輪流著祭拜。一些條件好一點的蠶農,此日還請些民間藝人來家裡唱花蠶(一種民間歌謠),演皮影戲等等,頗為熱鬧。

蠶神娘娘有幾種形象。
第一,是一個女子,身上披馬皮。宋朝戴埴的一篇文章中引用唐朝人的話說:“蜀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馬頭娘,以祈蠶。”《山海經》中也說:“歐絲之野……女子跪踞樹歐絲。”《搜神記》中作了解釋,第一是說,古時候,一家的獨生女兒思念遠行的父親,對她家的馬開玩笑說,如果你能把我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馬匹似乎聽懂了,掙斷韁繩跑了。不久,馬匹果真把姑娘的父親馱了回來。此後,不論餵什麼草料馬都不吃,只要見到姑娘,就又叫又跳。在父親逼問下,姑娘說了實情。於是父親把馬殺了,馬匹晾在院子裡。一天,姑娘和鄰居女孩在院子裡遊戲,馬皮突然把姑娘捲起來跑了。幾天后,人們在一棵樹上找到卷著馬匹的姑娘,她已經變成蠶了。“因名其樹為喪,桑者喪也。”臘月十二民間稱為“蠶花娘娘”的生日,相傳那位化作“馬頭娘”的馬姑娘就是這一天出生的。
第二,蠶神為兩人。《後漢書·禮儀志》劉昭注引《漢舊儀》說:“今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第三,嫘祖。《路史後記》說,北周之後,“黃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