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中藥]

蟈蟈[中藥]

蟈蟈,中藥名。為螽斯科動物螽斯 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的全體。分布於東北、河北、江蘇等地。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尿少,腰膝腫痛,濕腳氣。

蟈蟈,中藥名。為螽斯科動物螽斯 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的全體。分布於東北、河北、江蘇等地。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尿少,腰膝腫痛,濕腳氣。

入藥部位

全體。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功效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主治

用於水腫尿少,腰膝腫痛,濕腳氣。

相關配伍

1、治水腫:山蟈蟈2個,瓦上焙,研末,黃酒沖服。(《吉林中草藥》)

2、治中耳炎:山蟈蟈1個,瓦上焙焦,研末,吹入耳內。(《吉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2~3隻。外用:適量,研末吹耳。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捕捉,捕後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灰屑。

形態特徵

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雄蟲在左前翅的軛區有圓形的發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聽器位於前足脛節基部外側。

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草叢及豆地中。分布於東北、河北、江蘇等地。

性狀鑑別

本品全體呈長圓形,灰綠色或黃褐色。頭略呈圓形,複眼1對,卵圓形,觸角1對,長鞭狀,多脫落;前胸背板略呈細長圓柱形,中後胸被翅;胸足3對,多脫落,後足較大。氣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