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時代:推動社會變革的互聯與創意

融合時代:推動社會變革的互聯與創意

《融合時代》是一本論述移動互聯所激發的融合趨勢的著作!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推動社會的變革,社會的發展需求又不斷推動新技術的產生。如今,社會發展和技術變革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並不斷顛覆我們的想像。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融合時代”。於是,原有的平衡和秩序在不斷被打破,我們也因此而進入了一個更加複雜、卻也更加精彩的世界。在新的世界裡,所有的邊界都在被逐漸打破,產生新的聚合,而所有的企業都將不斷面臨全新的競爭格局和挑戰。《融合時代》主要講述的就是如何更好地為各種變化做好準備,我們需要對當下趨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也需要樹立積極改變自身行為的堅定意願,更需要通過合理的想像去預見未來。全書分9個章節分別描述了正在發生的九大趨勢:新日用品、掌上社會、數據制勝、O2O時代、無限協作、無邊界聚合、實時的學習、全民的創新、全球融匯的社區。通過對這九大趨勢的分析,相信《融合時代》可以幫助你以更加明晰的態度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幫助個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高速變化的世界的挑戰。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融合時代》教你把握移動互聯社會的9大趨勢。搶占無限商機,享受創意生活,指尖上的融合時代,已經到來!3年以後,你在哪裡,在做什麼?這取決於你對當下潮流的判斷和抉擇。

作者簡介

劉積仁,博士,東軟集團創始人,現任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東北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導師,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同時,劉積仁博士目前也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成員,並曾多年擔任亞太經合組織商業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
劉積仁博士是中國第一個計算機套用專業的博士,於1991年在中國東北大學的教室里創立了東軟集團。東軟集團於1996年在上海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體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
劉積仁博士曾獲國家科學與技術傑出成就獎、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第六屆亞洲商業領袖·創新人物獎、2009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0安永企業家獎中國區大獎等。
作者:(美國),史蒂夫‧佩珀馬斯特( Steve Papermaster)
佩珀馬斯特擁有25年之久的創業歷史,在美國先後成功創業了多家軟體公司,曾任美國喬治‧W‧布希總統特別顧問及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在白宮工作多年。他積極推動全球協同創新,曾任中美聯合清潔能源合作組織的聯合創始人及聯席主席。佩珀馬斯特曾在多家上市公司及私營機構擔任過董事長、執行長、董事等職位,目前佩珀馬斯特也是與東軟共同創立的網際網路服務公司艾普科美的董事長。
佩珀馬斯特曾擔任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的創始評審及美國區評審,並曾榮獲安永企業家大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技術的發展與更迭日新月異,使得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卻也越來越精彩,充滿機會。作為移動變革浪潮中極具活力的兩位商業領袖,本書的作者對於科技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和遠見,在本書中生動細膩地描繪出了一個變化中的新世界。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夠幫助個人和企業重新認識網際網路與創意經濟的佳作。
——日本著名管理大師 大前研一
每一次新的技術變革必將帶來新的創意展示和用戶體驗,進而逐步影響、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移動時代帶來的龐大信息互動以及商業機會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也使其成為IT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疊代創新”作為中國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業方式,正在帶來更大的行業融合、資源交匯及數據升級。本書《融合時代》提及的未來趨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逐一被證實。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開復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史無前例的。人們越來越相信網際網路將改變一切,顛覆一切。未來網際網路還將改變什麼?以何種方式改變?這些改變對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融合時代》 一書對這些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改變做了很好的闡述,非常值得一讀。
——新浪董事長兼CEO 曹國偉
近年來飛速發展起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已經打破了人類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的購物、交友方式。把移動網際網路與社交網路作為社會發展要素並不為過,離開它我們就偏離了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航道。本書預測分析了九大改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幫助讀者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對信息社會發展了解本源、把握走向、準確定位、走向成功。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文

名人推薦

技術的發展與更迭日新月異,使得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卻也越來越精彩,充滿機會。作為移動變革浪潮中極具活力的兩位商業領袖,本書的作者對於科技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和遠見,在本書中生動細膩地描繪出了一個變化中的新世界。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夠幫助個人和企業重新認識網際網路與創意經濟的佳作。
——日本著名管理大師 大前研一
每一次新的技術變革必將帶來新的創意展示和用戶體驗,進而逐步影響、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移動時代帶來的龐大信息互動以及商業機會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也使其成為IT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疊代創新”作為中國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業方式,正在帶來更大的行業融合、資源交匯及數據升級。本書《融合時代》提及的未來趨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逐一被證實。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開復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史無前例的。人們越來越相信網際網路將改變一切,顛覆一切。未來網際網路還將改變什麼?以何種方式改變?這些改變對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融合時代》 一書對這些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改變做了很好的闡述,非常值得一讀。
——新浪董事長兼CEO 曹國偉
近年來飛速發展起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已經打破了人類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的購物、交友方式。把移動網際網路與社交網路作為社會發展要素並不為過,離開它我們就偏離了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航道。本書預測分析了九大改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幫助讀者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對信息社會發展了解本源、把握走向、準確定位、走向成功。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文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新日用品
第二章 掌上社會
第三章 數據制勝
第四章 O2O(online to offline)時代
第五章 無限協作
第六章 無邊界聚合
第七章 實時的學習
第八章 全民的創新
第九章 全球融匯的社區
結語
鳴謝

文摘

洞察未來的大趨勢 大前研一
41年前,我寫下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截至目前,我已經寫了240多本書。身為知識工作者,對於預測全球經濟的未來發展,我始終有一種巨大的熱情。在我的許多本書中,我都曾提到過中國,一直認為中國是全球變革大潮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多年以前,我有幸結識了劉積仁博士,並和他成了朋友。我們經常一起交流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在興趣愛好上也有著相當的默契。在我看來,劉博士是一位富有遠見的實踐者,是現實中的理想主義者,他身上展現出了一位大學教授出身的企業家所應有的特質。對於未來、對於創新,他有著無比執著的熱情。這也是他能夠將個人願景成功轉化為一家軟體及服務業巨擎的原因所在。
當今時代,技術的發展與更迭日新月異,使得我們面前的世界一方面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另一方面卻也變得越來越精彩,充滿機會。著眼於移動互聯驅動之下的全球變革,劉博士與他的朋友兼事業夥伴史蒂夫·佩珀馬斯特(Steve Papermaster)共同撰寫了這本關於網際網路將如何改變教育、工作、娛樂乃至城市生活的著作。對於此書中談到的多種趨勢,我都深有同感。
多年前,我在《看不見的新大陸》一書中曾提到過,21世紀的財富將通過無邊界的平台創造。在這方面,中國是一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顯而易見的最突出的案例。在中國,以淘寶和天貓商城為代表的網路市場正迅速發展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鮮有大型商場的農村地區也從網路零售中大獲裨益。網際網路本身,就是創造公平性的一條有效路徑。隨著中國無線網路和寬頻滲透率的不斷提升,網路上產生的商業與服務將形成一個天文數字的巨大市場。實際上,電子商務改變了城市零售商場、店鋪的前景,是人類當代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如今,即使在非洲的偏遠村莊裡,手機也已經隨處可見,手機銀行甚至已經替代了銀行的傳統角色,成為當地村民向家人及朋友匯款的一種常見渠道。
我曾親身參與過“商務突破”(Business Breakthrough)課程的教學工作,這門課是全球首個利用網路平台講授的MBA課程。該網路平台名為“空中校園”(Air Campus),主要基於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平台系統使得我和其他教職人員不但能夠隨時隨地向全球各地的學員們授課,還可以隨時隨地加入到他們的學習和互動中去。
作為移動變革浪潮中極具活力的兩位商業領袖,劉博士和史蒂夫對於科技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和遠見。在這本書中,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生動細膩地描繪出了一個變化中的新世界。就此而言,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夠幫助個人和企業重新認識網際網路與創意經濟的佳作。
在我看來,這次變革浪潮的本質是:那些身處已開發國家以及開發中國家的新一代正在崛起,逐漸開始主導嶄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而這使得以前的原則無法繼續適用……
劉博士和史蒂夫在書中闡述了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融合已經成為新經濟環境下不可避免的趨勢,這種趨勢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和跨越很多原來曾經存在的邊界。為了適應這個充滿變化的新世界,學習與創造成為必需。如果我們不想被困在一個墨守成規的舊世界,就必須努力跨越數字的界限。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每個人確實都不得不持續地學習,企業也需要不斷地隨勢而動。這就是我向讀者推薦此書的原因。我自己也在通過創業家學校幫助更多的人提高學習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新的世界,甚至成為異軍突起的企業家。
劉博士和史蒂夫詳細論述了移動互聯與創意經濟對於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衝擊,以及在未來可能帶給我們的無限可能性。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企業的競爭環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社會的經濟與文化,推動社會的深刻變革,對此我深有同感。經常在全球各地旅行的我,每天都在深切感受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繁榮為世界帶來的改變,尤其對於高速成長的新興市場更是如此。在這場大潮中,我看到了很多企業的興衰與沉浮。只有那些能夠清晰洞察未來趨勢,明確工作中的驅動力量、勇於創新的企業,才能繼續生存下去並發展壯大。
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在顛覆很多企業過去賴以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完全超越國界的概念。作為全球最大、最活躍的新興經濟體,中國無疑處於這輪浪潮的中心,甚至是前沿的位置。這本書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日本北海道札幌的一名業主計畫建造一座兩層帶地下倉庫的宅院,而他的設計方案卻來自遙遠的中國大連的一家公司——碰巧,這家公司是我創辦的。在這樣的一場浪潮中,與劉博士和史蒂夫一樣,我也在積極推行全球化協作的實踐。
因此,我非常同意劉博士和史蒂夫的看法,當一種趨勢以不可阻擋之勢到來的時候,不要想著去躲避或者對抗,而應該想方設法地去適應它,並且從中發現機會。正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所言,關於趨勢,人們總是高估2年(短期)的影響,但又低估5年後(長期)的變化。我覺得,關鍵在於我們的想像力和完成目標的決心。一旦看到未來某種可能性,我們就必須敢於大膽地做出嘗試。
對於樂觀主義者來說,身處這個急劇變化的世界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而對於那些悲觀主義者而言則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總會抱怨還沒有做好準備。希望我們都能夠明確認識到變革世界中的長遠趨勢,能夠將我們的這些洞察用於長遠的戰略規劃。只有這樣,我們才有理由對未來保持樂觀:我們已為未來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後記

在本書正文部分的九個章節中,我們談到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用一個關鍵字來概括——融合。
我們看到了企業和消費者的融合、固定網路和無線網路的融合、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融合、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融合、管理職位和專業職位的融合、不同行業和企業之間的融合、學習和玩樂之間的融合、平民和精英之間的融合、國家和社區之間的融合……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融合時代。在這個時代里,過去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性很小的產品、個人、企業、國家都可能匯聚在一起,通過新的商業模式重新組合,創造新的價值。
融合讓網路無處不在,我們能夠隨時隨地接收我們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考慮通過何種設備;融合讓商務無處不在,我們能夠在家裡採購來自全球各地豐富多樣的商品,也可以在外面的任何場所隨意採購;融合讓協作無處不在,即使是相隔萬里的朋友和同事,也能夠通過網路完成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融合讓學習無處不在,生活就是學習,工作也是學習,休閒仍然是學習……
融合讓行業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讓商業模式從簡單的價值表達變成多方價值的傳遞與轉移;融合也顛覆了過去賴以成功的商業模式,它使免費的套用也能夠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讓客戶之間不直接交易的利益關係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融合意味著我們能夠將更多的想法變成現實,意味著我們能夠將個人獨特的天賦、才能及看法轉換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意味著一種能面對日常生活的問題或挑戰而衍生出創新主張或辦法的能力。融合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意。
如今,創意已經成為新的商業模式下創造價值最重要的力量,商業語言也在從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專有技術,向我們的創意是否可能被拷貝轉變。技術、商業模式、套用環境、跨行業知識與業務等要素日益交融,將產生一種十分複雜的、多彩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我們一直生活在變革的時代,我們的創意就是不斷地再生自己的生命。我們經歷的每一次生命的持續時間變得越來越短,這需要我們在一次新生命開始的同時就要創造下一次生命。創意將成為常態,它不是在垂死之前的挽救,而是創造無數個可以接力的新生命。
創新、創意和創造將成為所有產業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動力,這是一個用頭腦和智慧做成的產業。創意產業所產生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是智慧財產權,他們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等活動,所創造的產品最後變成了遺產、藝術、媒體等表現形式。
我們並不將自己所在的軟體和服務行業定義為單純的IT行業。我們認為,這個產業的業務本身就是人才的創造,它必須是個創意產業。
另一方面,創意產業的興起對整箇中國經濟的變遷有著重大的意義。被譽為創意產業之父的約翰·霍金斯說過,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從以成本為主要競爭力的製成品出口經濟,向以創新為主要競爭優勢的創意經濟轉型;因此,將創意經濟充分納入中國整個經濟體系,勢在必行。
國際經驗表明,在實現工業化後,大多數大城市都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比如英國倫敦,從農業社會美麗的田園風光到工業化革命後的大量污染和持續整治,再到今天成為世界廣告、金融、音樂、媒體和教育的中心。美國的創意產業也很發達,好萊塢聚集了全球最多的電影產業,舉世聞名。中國目前正處於調整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關鍵時期,經濟轉型的內在需求與強大的外在壓力,使得創意產業必將成為城市經濟轉型和升級的重要動力和領域。
我們看到,幾種典型的創意經濟正在興起,比如數字媒體產業、國際動漫遊戲產業、現代醫療服務業、Apps Economy(小套用軟體經濟)。我們還看到,創意產業本身已經走向國際化,企業的國際化過程不僅僅是將產品銷售到國外,而是與競爭對手在全球PK競爭能力,特別是對於全球人才和資源進行整合的能力。
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的創意產業,要取得成功,都必須滿足查理德·佛羅里達(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商業與創意教授,創意階層集團和華盛頓特區全球智庫的創始人)所定義的“3T要素”,也就是創意人才(Talent)、技術(Technology)和寬容度(Tolerance)。
我們認為,哪裡有創意,哪裡就必定會有技術創新與經濟成長,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財富的最重要來源。中國的創意產業一定會在一些新興的套用領域和新的商業模式中產生。移動網際網路上不斷湧現的全新商業模式將會顛覆許多傳統的商業模式,將會產生一批新的創造者。而中國在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廣泛覆蓋、高質量及巨大用戶基數,將會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創新與創業平台,也會使中國進入一個“全民創新”的新時代。

序言

變革中的世界
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推動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需求又不斷推動新技術的產生。如今,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並不斷顛覆我們的想像。
20年前的所謂“超級計算機”,如今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掌上玩物”。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在手掌上使用曾經的“超級計算機”打電話、傳數據、傳照片、傳送語音信息,甚至進行視頻通話,我們幾乎能夠與世界上的任何人互聯互通。可以說,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超級聯接”的時代。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我們的日常生活,以至整個社會形態,都在不斷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
我們的消費習慣在變化。2012年11月11日零點剛過,
1 000萬人在網際網路上同時登錄兩家購物網站。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自己的“購物車”里塞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品;這一刻,他們則忙著下單和支付。由於數據流量實在太大,這兩家網站不得不限流,導致很多人在一個多小時後才完成支付。
這是天貓商城和淘寶網發動的“雙十一”購物節。零點10分,兩家網站的交易額突破2.5億元;凌晨2點,交易額超過了2011年“雙十一”全天的交易額;而當時針又一次轉回零點的時候,兩家網站竟然完成了191億元的交易額!
短短的一天裡,天貓商城和淘寶網的交易額已經是“十一黃金周”期間上海所有大中型商業企業總營收的3倍。而在2012年全年,網民們只是點點滑鼠、敲敲鍵盤,就在兩家網站上完成了1萬億元的交易額,幾乎相當於陝西省當年的GDP!
正如淘寶網的廣告詞所言,“沒人上街,不一定沒人逛街”。可以說,網際網路是傳統商業的重構者,也是大眾消費習慣的重構者。他們正在不斷掠奪傳統商業零售業的銷售機會,而且提供的是更便宜、更快、全天候7×24小時的諮詢、購買、支付和交付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日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新日用品和必需品。這首先為熱衷於追求新事物的新生代年輕人帶來了嶄新的生活,但也為不熟悉新技術的人群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挑戰,促使他們必須快速地學習和適應。
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手機提前辦理登機手續,不用再在機場排長龍等候。他們更傾向於在網上購物,讓賣家把貨物快遞到自己公司的地址,下班後就可以直接帶回家,這不僅大量節省了需要在業餘時間去商場、超市購物的時間和精力,也有效節約了相應的購物成本。他們甚至已經習慣於用手機查找和預訂餐館,支付各項日常支出費用。對於這部分年輕人而言,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似乎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
我們可以看到,在大街上、捷運里、咖啡館裡,年輕人無時無刻不在擺弄他們的手機:可能是在用微信跟朋友們盡情聊天,也可能是在發微博踴躍參與某個熱點話題的討論。截至2013年3月,已經有超過4億用戶在使用新浪微博,有將近4億人在使用騰訊微信。這兩種新興的溝通工具是如此的普及,發展勢頭是如此的迅猛,以至於就連坐擁7億用戶的中國移動也感到了威脅。要知道幾十年前人們還排著隊在電話亭里打電話;而如今,運用各種新興的溝通工具,天涯已經近在咫尺。
另一方面,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日益成熟,財富的形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數據,正日漸成為一種全新的財富形式。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在結婚的時候需要備齊“四大件”——腳踏車、手錶、縫紉機和收音機,這些當時的“奢侈品”都是實物。但如今,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海量的數據,也帶來了大量的新財富和新機會。今天,如果沒有數據,我們將寸步難行:我們會因為忘記了電子郵件或者QQ的密碼而焦躁不安,還可能會為了保住自己在網路遊戲中的等級而每天奮力打怪。還有更有意思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在離婚分割財產的時候,竟然可以為了爭奪一個原來共用的QQ號碼而對簿公堂。
網際網路逐漸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起來,進而創造了一個更加寬廣的世界。在現實的世界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但是,宅男宅女們在虛擬的數字世界裡卻一點兒也不“宅”;相反,他們每天都在很放肆、很無拘無束地展現自己的奇思妙想和自由意志。可以說,在現實的“宅”時代中,卻承載了許許多多在虛擬世界裡非常不“宅”、非常不安分的年輕人,他們通過網路所知道的事和所做的事,一點兒不比在現實世界中到處漫遊的人少。看看最近的網路小說作家收入排行榜,我們就會發現,一批更年輕的網路作家正在成為新的富豪。
於是,原有的平衡和秩序不斷被打破,我們也因此而進入了一個更加複雜,也更加精彩的世界。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為協同帶來了無限的空間和可能。
如今,在海爾網上商城購買家電的消費者發現,他們能夠自己設計想要的電視機。海爾將電視機整機拆分成了很多模組,消費者能夠隨意選擇自己中意的模組,組裝成自己心目中最想要的電視機;隨後,海爾將按照消費者的個性化訂單生產並將之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海爾集團希望未來網購平台的銷售額能夠占到海爾集團總體銷售額的60%,而其中有相當比例的產品是與消費者協同設計的。
在新的世界裡,所有的邊界都在被逐漸打破,產生新的聚合,而所有的企業都將不斷面臨全新的競爭格局和挑戰。
當亞馬遜開始大規模建設數據中心並為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提供雲計算服務的時候,誰還能說亞馬遜只是一家賣書的零售商?當阿里巴巴開始給淘寶賣家提供無擔保的小額貸款、給個人消費者提供快捷的第三方支付服務的時候,誰還能說它只是一家“純”網際網路公司?當銀行開始建設電子商務平台,開始賣保險、機票甚至鮮花的時候,誰又還能說它只是一家提供儲蓄和信貸服務的銀行?
正如我們看到的這一切,世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變化。所以,我們每個人,無論性別與年齡,想要適應這個飛速變化的社會,就必須努力持續地學習,否則,就一定會落伍,隨時可能被淘汰。
我們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現在的學習已經不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在學校里的學習,而是終生的學習、實時的學習、跨界的學習,甚至跨國的學習。
在全球最大的學習社區ePals上,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 500萬名學生、教師和家長齊聚一堂,教學由多家國際權威教育機構提供的內容,開展基於項目的協作學習,閱讀來自各個國際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內容。中國的孩子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與外國的孩子討論同一門課程,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放假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到對方的國家和家裡寄居一段時間,親身感受異國文化的不同之處。當他們長大之後,他們也就有了全球化的視野,有了更強的協作能力。到那一天,他們又將開創怎樣的事業?
誠然,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誰都難以精確地預測。但是,能夠確定的一點是:一切都在改變,某些變化甚至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而來。這些變化不斷地挑戰我們的知識和習慣,豐富我們每個人的視野和技能,也在不斷提醒我們保持改變的意識,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本書主要講述的,就是如何更好地為上述各種變化做好準備:我們需要對當下趨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也需要樹立積極改變自身行為的堅定意願,更需要通過合理的想像去預見未來。
談到想像,不能不提到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合伙人、網際網路趨勢預測專家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近期發布的一份針對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的深度解析報告《2012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這份報告的主題是“移動貨幣化”,但其論述的主要核心卻集中在“再想像”這一方法論上,即: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被我們習慣認為早已“摸透”的各行各業。對於這些行業,如果我們能夠以一種重新審視的姿態去“再想像”,將會發現,我們以往所謂的“摸透”,其實不然。
這些行業、領域包羅萬象,包括計算(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筆記備忘(筆記本、相關軟體如EverNote)、繪圖、攝影、雜誌、書籍、音樂、音響、市場、醫療、教育、視頻、新聞、交通、電視、出租預訂等等。
就上述變革而言,企業家、投資者、消費者、服務提供商以及技術用戶都已經或即將成為這場變革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更令人激動的是,那些正在推動這些改變的人不再只是科學家那樣的頂尖人才,他們更多時候只不過是有著自己獨特想法、並且勇於將其付諸實踐的聰明人而已。換句話說,他們只不過是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民創新時代。
作為全球最大的創意創新項目眾投平台,Kickstarter已經成為那些有著奇思妙想的草根創客們追逐夢想的夢幻家園。在這裡,創客們以低廉的代價獲得客戶和資金,為小眾市場提供定製的產品。2012年,Kickstarter總共吸引了200多萬名出資人,他們提供了總額達3.19億美元的資金,支持的項目從獨角喜劇表演到iPhone手錶再到電子香蕉鋼琴,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正如Kickstarter體現出來的巨大潛能一樣,網際網路在顛覆傳統組織結構的同時,也創立了新型的組織——社區。如今,社區正在取代國家、陣營和聯盟等,成為最重要的組織結構。人們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和組織社區,利用社區進行高效率的信息交換和各種交易,日益改變著現實世界的種種規則及邏輯。
2004年2月4日,還在哈佛大學主修計算機和心理學的二年級學生馬克·扎克伯格發布了一個名為Facebook(臉譜網)的網站。一開始,只有哈佛大學的學生才能註冊訪問,很多男生在Facebook上與女生們搭訕和交往。兩個月之後,Facebook對美國波士頓地區的其他高校開放,此後又有更多的大學加入進來。2006年9月11日,Facebook對所有網際網路用戶開放,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截至2012年年底,Facebook的全球用戶數已經突破了10億,如果按照人口數計算的話,Facebook已經成為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第三大國家!
只不過,Facebook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一個社區。在這裡,朋友之間分享各種信息、圖片和視頻,討論感興趣的話題,或者默默地關注對方。像Facebook這樣的社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它使我們的溝通與交流完全擺脫地域界限甚至國界的限制。
信息技術就是這樣不斷創造著新的事物、新的世界。
在這個複雜而多變的時代,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充滿了不確定性,經濟成長和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問題重重。然而,我們堅信,技術領域將會不斷湧現越來越多值得我們歡欣鼓舞的進步和突破。這個世界有許多空白需要填補,各地區之間也還有許多差距需要彌補。對於個人和組織而言,怎樣才能通過改變今天的自身行為去充分應對正在來臨的移動互聯時代、並在其中獲得成功?本書或許能為你提供某種參考意見。
改變未來的九大趨勢
從開始創業到讓公司發展壯大,再到致力於研發改變人們尤其是中國人生活的技術,我們將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軟體和信息技術事業。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我們經常被問及這樣一個問題:對於希望了解市場的發展趨勢,希望了解未來可能給人類帶來何種生活的人們,我們有什麼可以跟他們分享?
這本書就是我們希望同大家分享的一些內容。在書中,我們一共描述了正在發生的九大趨勢。我們相信,這九大趨勢是能夠讓我們洞察未來並學會在未來乘風破浪的法寶。
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這九大趨勢對每一個個體都具有一定的意義,能幫助你以更加明晰的態度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幫助個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高速變化的世界的挑戰。
我們希望讀者能夠記住書中的九大趨勢,它們分別是:
● 新日用品
● 掌上社會
● 數據制勝
● O2O時代
● 無限協作
● 無邊界聚合
● 實時的學習
● 全民的創新
● 全球融匯的社區
這九大趨勢將以不同的章節貫穿本書的始終。對本書的大致內容有所了解之後,我們接下來要明確這九大趨勢的主要含義:
● 新日用品: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創造了新日用品,並帶來了“多快好省”的消費體驗。
● 掌上社會:絕大多數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將匯聚到掌上的移動終端中來,生活與工作越來越依賴移動網際網路。
● 數據制勝:網際網路帶來了海量的數據,掌控這些數據將成為新資訊時代制勝的關鍵。
● O2O時代: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消失,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和精彩。
● 無限協作:協作將變得完全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能夠產生更強的合力與效率,創造更多的奇蹟。
● 無邊界聚合:網際網路打破了過去的行業壁壘,加速不同行業之間的聚合,不斷重塑原有的競爭格局。
● 實時的學習: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得不學習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技術和時代發展的步伐。
● 全民的創新:最好的創新和創意越來越多地來自於普通人而不是精英,大眾創新正在顛覆傳統的創新定義和形態。
● 全球融匯的社區:全世界的文化行為和消費習慣都在社區化,實現全球融匯,社區的影響力已經超越國家。
當前的巨觀經濟環境紛繁複雜,這一場移動互聯變革與經濟和社會的變革交織在一起,呈現出更為複雜的特徵。上述九大趨勢不可能涵蓋我們所能想到的所有方面,但是我們認為,通過對它們分門別類,有助於梳理出應對變化的清晰思路,塑造對於未來的想像力。
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每一個人更好地了解技術引領的未來趨勢,把握好當下發生的種種變化。我們將在這些趨勢的指引下做出改變,進而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