蛆蟲柑橘

蛆蟲柑橘

“柑蛆”是柑桔大實蠅的俗稱,被害果稱“蛆果”、“蛆柑”,是國際國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柑桔大實蠅自上世紀60-70年代在四川開始發生以來,疫情呈逐年加重趨勢。由於其發生面積大,危害損失重,疫區果實不準外銷,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已成為四川柑桔生產上的第一大蟲害。

柑蛆

“柑蛆”是柑桔大實蠅的俗稱,被害果稱“蛆果”、“蛆柑”,是國際國內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柑桔大實

蛆蟲柑橘柑橘大實蠅危害造成落果
蛆蟲柑橘柑蛆

蠅自上世紀60-70年代在四川開始發生以來,疫情呈逐年加重趨勢。由於其發生面積大,危害損失重,疫區果實不準外銷,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已成為四川柑桔生產上的第一大蟲害

形態特徵

柑桔大實蠅是檢疫對象,屬雙翅目,實蠅科,俗稱柑蛆。成蟲體長10-13mm,翅展約21mm,全體呈淡黃褐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紋,從基部直達腹端,腹部第3節近前緣有一條較寬的的黑色橫紋,縱橫紋相交成“十”字形。雌蟲產卵管圓錐形,長約6.5mm,由3節組成;卵長1.2-1.5mm,長橢圓形,一端稍尖,微彎曲,中部乳白色,兩端較透明;老熟幼蟲體長15-19mm,乳白色圓錐形,前端尖細,後端粗壯。口鉤黑色,常縮入前胸內。蛹體長約9mm,寬4mm,橢圓形,金黃色,鮮明,羽化前轉變為黃褐色,幼蟲時期的前氣門乳狀突起仍清晰可見。

危害症狀

柑桔大實蠅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省等省(區),僅危害柑桔類,以酸橙和甜橙受害嚴重,柚子紅桔次之,偶而也危害檸檬香櫞佛手。幼蟲在果實內部穿食瓤瓣,常使果實未熟先黃,黃中帶紅現象,而且被害果實嚴重腐爛,使果實完全失去食用價值,並提早脫落,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生活習性

該蟲1年發生1代,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出現成蟲,5月上旬為盛期,6月份到7月中旬進入果園產卵,6月中旬為盛期,7—9月份孵化為幼蟲,蛀果危害。受害果9月下旬脫落,幼蟲隨落果至地,後脫果入土化蛹。成蟲多晴天中午出土。成蟲產卵在果實臍部,產卵處有一小刺孔,果皮由綠變黃。陰而濕潤的桔園和蜜源多的桔園,受其危害重。柑桔大實蠅主要通過水流和蟲果的運輸或攜帶而傳播蔓延,也可通過成蟲的遷飛和少量蟲蛹帶土苗木而傳播,成蟲飛翔力很強,飛行距離可達400m左右,可以自身傳播蔓延。

蛆蟲柑橘柑橘大實蠅
蛆蟲柑橘柑橘大實蠅(柑蛆)

為了迅速控制柑桔大實蠅的危害,保護柑桔生產安全,現將柑桔大實蠅的主要防除技術簡介如下:

一、誘殺成蟲。

利用柑桔大實蠅成蟲產卵前有取食補充營養(趨糖性)的生活習性,可用糖酒醋敵百蟲液敵百蟲糖液製成誘劑誘殺成蟲。具體方法有噴霧法和掛罐法。

蛆蟲柑橘2

1、噴霧:於成蟲盛發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用90%晶體敵百蟲100克(2兩)+紅糖3斤+水100斤的比例配製成500-800倍藥液,在上午9時成蟲開始取食前,大霧滴噴於柑桔果園中枝葉茂密、結果較多的柑桔樹葉背。全園噴1/3的樹,每樹噴1/3的樹冠,隔5-7天改變方位噴霧一次,連續噴4-5次。

2、掛罐:用紅糖5公斤、酒1公斤、醋0.5公斤、晶體敵百蟲0.2公斤、水100公斤的比

蛆蟲柑橘3
例配製成藥液,盛於15厘米以上口徑的平底容器內(如可樂瓶、掛籃盆、罐等),藥液深度以3-4厘米為宜,罐中放幾節乾樹枝便於成蟲站在上面取食,然後掛於樹枝上誘殺成蟲。一般每3-5株樹掛一個罐。從5月下旬開始掛罐到6月下旬結束,每5-7天更換一次藥液。

以上方法任選一種。藥液必須現配現用,防止敵百蟲農藥失效。同時要按標準配藥液,不得隨便加大或減少晶體敵百蟲的用量,以免降低誘殺效果。

二、斷絕蟲源。

1、摘除青果:在柑桔樹比較分散,柑桔大實蠅發生危害嚴重的地方,在7-8月將所有的柑桔紅桔柚子、枳殼類的青果全部摘光,使果實中的幼蟲不能發育成熟,達到斷代的目的。2、砍樹斷代:對柑桔種植十分分散、品種老化、品質低劣的區域,可以採取砍一株老樹補栽一株良種柑桔苗的辦法進行換代。

在摘除青果和砍樹斷代的地方,不需要用藥液誘殺成蟲。

三、摘除蛆果,殺死幼蟲。從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止,摘除未熟先黃、黃中帶紅的蛆果,拾淨地上所有的落地果進行煮沸處理、集中深埋處理,達到殺死幼蟲,斷絕蟲源的目的。

四、冬季清園翻耕,消滅越冬蛹。結合冬季修剪清園、翻耕施肥,消滅地表10-15厘米耕作層的部份越冬蛹。

注意事項

1、兌好的藥液要妥善保管,不要讓人畜特別是小孩誤服,以免造成人畜中毒。2、要在柑桔園比較醒目的地方插上“樹上罐內有毒,不得誤服”或“劇毒,不得觸摸!”的字樣予以警示。3、容器口面要大,設定防雨界面,藥液表面要放漂浮物,為成蟲取食提供棲息地。4、不能用白糖代替紅糖,紅糖濃度越高,誘殺效果越好。

誤食柑蛆

不會對人體產生多大危害

農業廳植保植檢站副站長農科專家張忠民說,柑蛆屬柑橘果品寄生蟲,具有較強隱蔽性。只有一瓣瓣撕開橘肉,才能發現米粒長短的白色蛆蟲。柑蛆其實很不容易被誤食,因為多數長了“柑蛆”的柑橘,裡面的柑瓤被柑蛆吃過後,已經形成海綿狀腐爛,一眼就能看出來,只有極少數仍能保持柑瓤完好,因此,誤食的幾率並不大。

少量誤食柑蛆不會產生什麼問題,目前也沒有導致疾病的醫學報告。張忠民對記者說,通常誤食少量的柑蛆和誤食白菜上的蟲子沒多大區別,不會對人體產生多大危害,只是覺得噁心。但大家在食用柑橘時要多加小心,儘量不要食用“蛆柑”,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

張忠民說,目前在貴州還沒有因誤食“柑蛆”致病的訊息。

選購柑橘

看果皮有無蛀孔

張忠民說,由於柑蛆是實蠅產卵在柑橘中,因此在果皮表面往往會有小的蛀孔;被柑蛆侵害的柑橘,有未熟先掉果、未熟先黃等特徵。因此,市民在選擇柑橘時,可以先看其果皮是否成熟自然,再看是否有小的蛀孔,吃的時候掰開果肉先檢查一下。

最新報導

受川橘生蟲事件的影響,鄭州市的橘子出現了滯銷。水果商販們也覺得很冤,“川橘還未到成熟期,一般到12月才進入市場”。鄭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流通中心也表示:“水果在進入流通領域之前,都要經過多道檢測手續,不合格產品不會進入市場。”

批發商三天賣不出1000斤

蛆蟲柑橘商戶現場吃橘驗證

“這么好的橘子都賣不出去,我都替果農難過。”昨天一大早,鄭州市二環道果品批發市場工作人員王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

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二環道果品批發市場。市場最北部是橘子的批發攤位,二十多輛貨車整齊地排列,橘子像小山一樣堆在車上,攤主們有的躺在車上睡覺,有的聚在一起聊天。“四川廣元的橘子可把我們給害慘了!”攤主楊正波告訴記者,他是湖北丹江口人,在這個市場幹了三年多,這裡的橘子幾乎都是產自湖北,平時一車10噸左右,從早上四五點開始,一般到上午七八點鐘就能銷售完畢,最慢到中午也能賣完。但是自從媒體曝出四川廣元柑橘生蟲的訊息後,老百姓都不敢吃橘子了,“到現在三天了,原來每斤六七角,現在降到每斤兩三角,也沒有賣掉1000斤!”

商戶現場吃橘驗證

在批發市場,記者碰到了某連鎖超市的採購負責人劉女士。劉女士說,以前該超市每天都要採購6000斤左右的橘子,基本上當天都能賣完,可是這次她已經3天沒有再採購橘子了,“上次進的貨,現在降到4角錢一斤還賣不掉,顧客總是問‘是不是四川的橘子’”。

批發市場西區的箱裝橘子也是一樣,雖然箱子上標明著產自湖北三峽,但是照樣生意冷清。“要是發現一個蟲,我賠你10萬塊錢!”一位商戶向記者大喊,然後撕開橘子就往自己嘴裡填。“光我們這一個市場,每天至少比以前少銷售300噸橘子。”商戶王先生告訴記者。

川橘12月上市鄭州橘子放心吃

商戶楊先生是湖北宜昌人,在鄭州從事水果批發已有六七年,據他介紹,目前的川橘還未到成熟時期,一般到12月才進入市場,目前鄭州市場上大都是產自湖北、江西以及福建的蜜橘、甜橘等。他說,有一個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四川柑橘一般都有籽,而目前市場上的橘子大都是無籽的。

據鄭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流通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每種水果在進入流通領域之前,都要經歷多道檢測手續,首先在原產地就要經過當地質量檢測部門的檢測,質量完全合格後才能對外銷售。進入鄭州市場後,本地檢測部門還要進行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當即予以退回或者銷毀,根本不會進入市場流通,所以目前鄭州市場上的橘子都可以放心吃。

權威說法四川柑橘大實蠅疫情已控制

據新華社電記者昨日採訪植物檢疫專家時了解到,近日發生在四川廣元市旺蒼縣的柑橘大實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四川省至今未發現新的疫情點,市場上也未發現有“蛆果”銷售。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柑橘首席專家鄧秀新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柑橘大實蠅屬於對人畜無害的蟲類,它不同於動物身體裡面的寄生蟲,不會造成人畜共患疾病。

蛆蟲柑橘傳言為何未能有效阻止

蛆蟲柑橘因沒有生意,攤主幹脆坐在地上打起了牌。

就蔬果和食品安全來說,質檢部門的職責就是依法履行監管檢查職能,向公眾及時公布相關監管信息,只要能取信於民,那么謠言的作用是有限的。

近幾天,不少人收到手機簡訊說:“告訴家人和同事朋友暫時不要吃橘子,今年廣元的橘子在剝了皮後的白須上發現小蛆狀的病蟲,四川埋了一大批,還撒了石灰。”有媒體報導確實存在蛆柑,而廣元有關方面認為“純屬謠言”,要追查源頭,當地衛生部門也向公安機關報案。

當地有關部門認定此謠言的依據是:其一,雖然確有此事,但是我們已經做了處理,疫情已得到控制。按照這個邏輯,如果處理了的事再說就是謠言,那么歷史書可以直接叫做謠言大全了。其二,感染蛆蟲的柑橘只是一部分,不能說是大量。但是,從有關官員的口裡,我們也聽到了“大面積感染”的說法。而且,“大量”、“大批”和“大面積”是不確定的描述,要看你拿什麼作比較。比如廣元市旺蒼縣副縣長殷扶炯說,他們銷毀了1252噸柑橘,其中有蟲柑橘僅12噸。殷副縣長想用這個數據說明是少量,顯然是難以服人的。

專家解釋說,蛆蟲是有,但是危害不大。同時又建議,最好別吃,扔了就行。事實上,危害大並不是食物安全的標準。如果我們去上餐館,麵條里一個蒼蠅,肉片裡兩條蛆蟲,危害也不算大,但老闆一定會道歉甚至賠償。

最新的媒體報導是,四川方面處理柑橘之後,在太原和重慶也發現了蛆柑。也許這些蛆柑並非來自廣元,但只有查明來源,方能讓消費者放心。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信息公開不是一場發布會就能解決問題的,應該隨著情況發展解釋新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說服人。

的確,手機簡訊加快了這條壞訊息的傳播,客觀上也放大了效果,使得那些沒有受災的果農的柑橘銷售受到影響。但同時應該反思的是,如果當地政府部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能夠有預見性,把現在才公布的事實和科學道理當時就給公眾講清楚,讓權威信息跑在傳言的前頭,是不是可以避免或至少可以更多地保護無辜果農的利益呢?

為什麼要把政府部門叫做權威部門?是因為政府組織了專業人才、專業工具、專門的部門和專門的程式,對納稅人的正常生活予以維持和守護。就蔬果和食品安全來說,質檢部門的職責就是依法履行監管檢查職能,向公眾及時公布相關監管信息,只要能取信於民,那么謠言的作用是有限的。

公眾的一般認識是,如果我們是到正規市場去買的,應該可以放心。這句話的意思是,正規市場都有合法可靠的安全監管。如果果農的柑橘經過了當地權威部門的檢測和認證,仍然得不到市場的安全信任,那么應該追究的,除了傳言的源頭,也應該包括當地權威部門的失職。

社會傳言永遠不可能杜絕,而要有效防範傳言的危害,最重要的是有關政府部門認真履職,樹立起威信。

參考資料:http://www.mcdvisa.com/html/News/Focus/20081021/ganjudashiying.html

http://pl.cqnews.net/shwx/200810/t20081023_2383102.htm

http://news.qq.com/a/20081025/000779.htm

http://news.qq.com/a/20081024/000579.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