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學院音樂系

蚌埠學院音樂系始建於1978年,音樂系教學設備一流,擁有MIDI音樂製作系統一套、電鋼琴20架;教學設施齊全,擁有琴房、舞蹈排練廳、多媒體教室;教學樂器齊備,擁有鋼琴、手風琴、銅管樂器、民族樂器。

概述

蚌埠學院音樂系始建於1978年,音樂系教學設備一流,擁有MIDI音樂製作系統一套、電鋼琴20架;教學設施齊全,擁有琴房、舞蹈排練廳、多媒體教室;教學樂器齊備,擁有鋼琴、手風琴、銅管樂器、民族樂器。

師資隊伍

音樂系現有教職工33人,其中專任教師30人,副教授8名,講師13名。外聘國家一級作曲1名,一級編導1名。近年來,他們共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創作歌曲十餘首,在中央電視台、安徽省電視台、安徽省文化廳等舉辦的各類比賽中屢屢獲獎,組織學生多次參加各類藝術演出等藝術實踐活動,在安徽高校第二屆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和省首屆、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取得優異成績。《民族音樂學視野下的安徽花鼓燈》和《淮河流域民族民間音樂演變特點》為省級課題。《合唱與指揮》為學院重點建設課程,被譽為“東方芭蕾”的安徽花鼓燈歌舞為系特色課程。

專業設定

音樂系現有1個本科專業:音樂學(教師教育),1個專科專業:音樂教育(師範類)。音樂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音樂教育高級專門人才和套用型人才。音樂教育培養基礎厚實、素質優良、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中國小音樂教師和音樂工作者。
音樂系開設主要專業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和聲、民族民間音樂、合唱指揮、藝術概論、形體與舞蹈等。同時開設安徽花鼓燈歌舞、二胡、古箏、小提琴等選修課。

師資隊伍

高小平 一級編導 大 專 外聘 舞蹈
陳 健 一級作曲 大 專 外聘 作曲
吳希平 副教授 本 科 專任教師 舞蹈、音樂教學法
徐洪琴 副教授 本 科 副書記、副主任 鋼琴、視唱練耳
王 媛 副教授 本 科 副主任 聲樂
鄺 潮 副教授 本 科 副主任 聲樂
黃振聲 副教授 本 科 專任教師 鋼琴、樂理
曹萬玲 副教授 本 科 專任教師 聲樂
周亞平 副教授 本 科 專任教師 鋼琴
周建華 副教授 本 科 專任教師 聲樂、電子琴
張同心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管樂
湯 虹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舞蹈
陳 俊 講 師 本 科 教學秘書 聲樂
成海慶 講 師 本 科 黨總支秘書 鋼琴
吳宏武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鋼琴、即興伴奏
張永芳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聲樂、歐洲音樂史
李麗颯 講 師 碩 士 專任教師 古箏
李 清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聲樂
陳繼銀 講 師 碩 士 專任教師 聲樂
李曉寧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聲樂
楊 婕 講 師 本 科 專任教師 鋼琴、即興伴奏
楊庭武 講 師 碩 士 專任教師
朱 虹 講 師 本 科 輔導員 鋼琴、手風琴、視唱練耳
唐 辰 助 教 本 科 專任教師 音樂欣賞
盧 宇 助 教 本 科 專任教師 鋼琴、手風琴、視唱練耳
王 敬 助 教 本 科 專任教師 二胡、民族民間音樂
張 莉 助 教 本 科 行政秘書 中國音樂史
佐志剛 助 教 本 科 團總支書記 和聲學、基本樂理
郭 千 助 教 本 科 專任教師 鋼琴
牛衍敏 助 教 本 科 專任教師 小提琴、基本樂理
張 潔 助 教 碩 士 專任教師 鋼琴、音樂教育學
孫瑋娜 助 教 碩 士 專任教師 聲樂

科研成果

課題研究:省級課題2個:陳健的《民族音樂學視野下的安徽花鼓燈》,李清的《淮河流域民族民間音樂演變特點》。院級重點課題2個:張永芳的《蚌埠地區民間歌曲研究》,李利颯的《王建民箏曲創作分析研究》。院級一般課題2個:吳宏武的《數位化音樂教學與研究》,陳繼銀的《“原生態”民歌的保護和傳承》。學院重點課程1個:《合唱與指揮》。
教材建設:鄺潮副教授參編的音樂專業聲樂教材<外國部分(一)>已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另外徐洪琴副教授、黃振聲副教授、朱虹講師參編的鋼琴、視唱練耳教材,即將出版。

專業培養

音樂教育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中國小音樂教師。
培養規格
1 、基本要求:領會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
2 、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要求:
⑴ 系統掌握從事學校音樂教育所必備的音樂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和綜合實踐能力,能夠勝任中國小音樂課堂教學、指導課外藝術活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⑵ 熟悉國家有關教育法規和方針政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和把握學校音樂課程的性質、價值和目標,學會運用符合音樂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評估原則、方法。
⑶ 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國語水平達到二級乙等以上(包括二級乙等);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運用計算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具有現代教學手段的操作能力。
⑷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尊重他人,具有團結精神和協作能力。
3 、畢業生可從事的業務範圍:畢業生可從事中國小音樂教學工作和企事業單位、民眾團體的文藝宣傳或管理工作。
修業年限: 3 年。
課程設定
1 、主幹學科:音樂學、教育學。
2 、主要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舞蹈與形體、和聲、中國音樂史及名作賞析、外國音樂史及名作賞析、民族民間音樂概論、合唱與指揮、中國小音樂教材教法。
3 、主要實踐環節:
⑴ 社會實踐:入學教育 0.5 周;軍訓 1.5 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9 學時;勞動 5 周;社會調查 3 周;教育實習 4 周;就業指導 9 學時。
⑵ 教育實踐:見習 2 周;畢業實習 4 周。
⑶ 藝術實踐: 4 周,第 2 、 3 、 4 、學期集中進行,第 5 學期 1 周畢業匯報。
⑷ 科研實踐:論文寫作及答辯 3 周。
4 、課程體系設計概括說明:課程體系劃分為四大模組,課內總學時為 1844 學時,各模組占課內總學時比例分別為:公共基礎課 456 學時,占 24.73% ;專業基礎課 768 學時,占 41.65% ;專業課 560 學時,占 30.37% 、選修課 60 學時,占 3.25%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