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諾卡氏菌病防治技術

諾卡氏菌病(Nocardiosis [病因]病原體為星狀諾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o

諾卡氏菌病(Nocardiosis Of rainbow trout)

[病因]病原體為星狀諾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o

[症狀]可分為軀幹結節型和鰓結節型。軀幹結節型的主要症狀為在軀幹皮下脂肪組織及肌肉發生潰瘍,形成外觀形狀不規則白色隆起的癤瘡,剖開癤瘡流出白色稍帶紅色濃汁。內臟器管如心臟、脾臟、腎臟及鰾處也有白色結節。鰓結節於鰓絲基部形成乳白色大結節,形起鰓循環障礙後鰓絲呈蒼白色。

[流行及危害]諾卡氏菌存在於淡水及土壤中,因而由於環境中病原菌感染魚體,從而導致一些病魚為病原攜帶感染其他健康魚。

[診斷]①從具症狀魚體的膿瘍處取膿汁塗片,革蘭氏染色後,若有陰性絲狀分枝菌體可進行初步判斷。②對細菌分離、培養鑑定可確診。

[預防]避免放養密度過高,投餌過多和魚體受傷。

[治療]①投餵氯黴素、鏈黴素等,連續投餵20天以上。②用磺胺二甲基異噁唑按2克/千克/天餌料,連續投餵21天。

[注意事項]將純培養菌於33℃下在2.5%(W/V)氫氧化鉀與苯(1:1)溶液中皂化24小時,然後加等量乙酸/乙醚溶液提取脂肪。黏細菌沉積大量白色脂肪,熔點為45~70℃;而諾卡氏菌白色脂肪沉積極少,且熔點為150℃以上;由此可以將諾卡氏菌與其他黏細菌相區分。
(本文已被瀏覽 1348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