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記憶

虛假記憶

虛假記憶(pseudo memory)是大腦記憶的信息之間自動的組合導致不真實的回憶。每個人的大腦都可能產生虛假的記憶,或將事物的真實情況扭曲。人們會對自己的記憶堅信不疑,甚至會對大腦編造的謊言信以為真。這並非一種發病過程。所有人都會產生虛假記憶”,特別是關於童年時期親身經歷的場景的記憶。虛假記憶最早被注意是由於發現犯罪現場的目擊證人的證詞並不一定可靠,雖然證人自己確實認為他當時看到的情況就是這樣,但常常會因為情景信息的混淆,而導致對罪犯的錯誤指認或情景的錯誤描述。例如,證人並沒有看清罪犯的長相,但在回憶時會把以前看到過的並不熟悉的人臉指認為罪犯;證人對犯罪現場的細節根本沒有看清,但在回憶時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填充,而且確認是當時看到的情景。

簡介

虛假記憶虛假記憶

虛假記憶最早被注意是由於發現犯罪現場的目擊證人的證詞並不一定可靠,雖然證人自己確實認為他當時看到的情況就是這樣,但常常會因為情景信息的混淆,而導致對罪犯的錯誤指認或情景的錯誤描述。例如,證人並沒有看清罪犯的長相,但在回憶時會把以前看到過的並不熟悉的人臉指認為罪犯;證人對犯罪現場的細節根本沒有看清,但在回憶時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填充,而且確認是當時看到的情景。

揭秘

虛假記憶虛假記憶

被七個證人指認,“罪犯”遭受錯誤記憶之害

“曾有國外的一個統計,每年在大概幾千起誤判的案件中,有近一半都是由於證人的目擊有錯誤,最後出現了問題。”尹文剛說。

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國外的案例,一個類似牧師,長得彬彬有禮的人,無辜的被卷進了一宗案件,並且有七個證人,同時都認定他就是案件的罪犯。後來由於真正的罪犯自首了,該案件才水落石出。原來,兩個人都很文質彬彬的一個共同點,讓七個證人都誤認為最初的懷疑對象就是罪犯。

“錯誤記憶是記憶的扭曲。”尹文剛說,人的記憶在腦子裡並非固定不變;以前從沒有經歷過,但總是覺得經歷過;或者以前經歷過,但有一些記憶的扭曲,這些都屬於錯誤記憶。

人的記憶是信息編碼,編碼和解碼都會摻雜主觀因素而導致記憶錯誤

為什麼會產生錯誤記憶呢?

尹文剛告訴記者,最早曾有心理專家認為,人的記憶是一種信息編碼,這種編碼把人獲得的信息進行歸類,然後命名;最後在腦子裡存儲的就只是一個歸類後的命名,而不是信息本身。

“編碼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主動轉化的過程,而且,在人們以後回憶時的解碼過程中也有主觀性。由於主觀因素的存在,所以信息在轉換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記憶的錯誤。”

據尹文剛介紹,上世紀60年代曾有這樣一個實驗,最初讓一名被測者看一隻貓頭鷹,而後將貓頭鷹拿走;一段時間後,讓被測者回憶貓頭鷹的樣子並把他記憶中的貓頭鷹畫出來。畫完以後,再將畫拿給下一名被測者看,過一段時間,讓第二名被測者把他所看到的信息畫出來……就這樣一直傳下去,到第十八名被測者時,貓頭鷹已經變成了一隻貓。

情緒、因果關係和內隱記憶同樣會造成錯誤記憶

“錯誤記憶產生的原因還有很多。”尹文剛說,情緒、因果關係和內隱記憶也是造成錯誤記憶的重要因素。

人受到情緒影響,尤其是受強烈情緒影響的時候,會對某些事物特別注意。正因為如此,人們所注意的範圍就會變得狹窄。從而,人們可能會對感興趣的一些細節記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樣比較重要的細節就會完全忽略。這樣,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記憶上的錯覺。

與此同時,人們在看到一些支離破碎的事物時,就會主觀地、不自覺地將這些片斷組合成一個很符合邏輯關係的、合理的畫面。這被稱為歸因。“一件事是怎樣產生的,在事件的整個過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存在人的主觀因素。”

“記憶錯誤還往往和內隱記憶聯繫在一起。”尹文剛介紹,所謂內隱記憶,就是一種自動的、不需有意識回憶的記憶現象,人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擁有這種記憶,它只會在特定任務的操作上表現出來。

“曾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放某部電影的時候,影片裡反覆出現了某一品牌的罐頭。看電影時並沒有人注意到那個罐頭,可是看完電影以後卻發現,買該種罐頭的人明顯增多了。”

錯誤記憶促進了潛意識學說;專家認為,錯誤記憶並非不能矯正

“佛洛伊德曾對記憶錯誤有過定性的研究。很多錯誤的記憶,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潛意識學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記憶錯誤。”尹文剛說。

佛洛伊德認為,人在小時候,由於一些欲望得不到滿足,很多東西被壓抑在潛意識裡,從而也會表現為一種記憶錯誤。但實際是壓抑在潛意識裡沒有得到滿足的創傷性的一些欲望的表露。

“人們現在知道,記憶並不是完全可靠的,但並不是不能解決的。”尹文剛向記者介紹了對於錯誤記憶的矯正。

他說,人們知道自己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之後,可以根據每個人各自的不同,主動去克服,儘量避免;尤其是一些太有想像力的人和容易受暗示的人。

真實細節被用以充實虛假記憶

阿肯色州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士·拉姆皮恩說:“我們的記憶不是磁帶錄像機,但在我們的記憶中,有些要素能幫助我們預防嚴重的錯誤記憶。心理學家們不僅想知道這些虛假記憶是如何產生的,而且對怎樣避免出現虛假記憶也非常感興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拉姆皮恩和阿靈頓德克薩斯州大學的同事蒂莫西·奧德蓋德為《記憶》雜誌編寫了一期特刊,專門闡述了人們怎樣矯正他們記憶中的錯誤和矛盾。

心理學家們已經認識到,記憶中的錯誤是有意義的錯誤,它或多或少會給人們留下一些陳年舊事的正確依據。拉姆皮恩和奧德蓋德將記憶稱為一種建築工程,用複雜的質量控制系統來評估證據的可靠性。

“在那些歪曲事實和避免記憶失真的機制之間有一種相互影響。”質量控制系統包括的因素,如組成記憶的細節程度,與記憶有關的想法,相關的情感,其他前後關係的信息以及肌肉運動知覺的細節。

有時,虛假記憶中的細節是如此逼真以致它似乎肯定是真實的。在早期的研究中,拉姆皮恩和同事們已經證明,人們能夠用一種他們覺得真實的方式,採用真實事件中的細節來充實虛假記憶,這個過程叫做內容借入。拉姆皮恩說:“最近的試驗已經提供了內容借入過程的可靠證據。”

在與一位名叫克里斯汀娜·瓦特克林斯的大學本科生共同進行的研究中,一個被測試者面對測試單詞“dog(狗)”,自覺地記起他所學的是另一個單詞“cat(貓)”;因為他錯誤地回憶起自己因另一種有毛皮的動物———“cat”而學了這個詞。

意義

醫療

幫助醫生更好地評估伴隨年齡增長而引起的記憶力變化,同時給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工具,給診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司法

虛假記憶研究中的神經圖像技術對司法界評判證人和受害者的證詞具有重大意義。有望用於辨別證人證詞的真假,即用腦部掃描來區分哪些人是在說真話,哪些人則是在撒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