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星時代

虐星時代

虐星時代,指當前的中國綜藝節目為了創造高收視,非主流明星“不務正業”,也參與到娛樂欄目中來,而被人稱之為“虐星時代”。

現象

2013年讓成名歌手忐忑接受觀眾評頭論足的《我是歌手》(觀看)落幕了,兩檔對明星更不留情面的跳水節目《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又相繼出現。從《百變大咖秀》《我是歌手》再至如火如荼的明星跳水節目,為了創造高收視,各大衛視煞費苦心。

正當人們感嘆國內綜藝節目山窮水盡、形式只剩下“滅燈”“轉椅”時,2013年忽然柳暗花明,觀眾猛然間發現各種新奇節目噴涌而出。一群非主流明星在舞台各展十八般武藝:歌舞、模仿跳水、主持,對此有人說,中國綜藝節目在短短几年間經歷了三級跳——從草根選秀的“造星時代”,到明星自己參與的“真人秀時代”,再到把明星往死里整的“虐星時代”。

暫不說國內綜藝是否因此走向繁榮,但憑藉“不務正業”,明星名利雙收卻是不爭的事實。

成因

片約大減

沙寶亮沙寶亮參與節目:《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

不少藝人片約大減,而且即便有戲拍,也不能確保這些戲最終能跟觀眾見面,他們發現倒是綜藝節目最有保障。對於藝人來說,在沒有太多機會當劇集主演的情況下,上綜藝節目是雙贏的合作,電視台賺到收視率,而明星則為自己贏得了人氣。經紀公司也認為,既然老百姓都能通過這些真人秀展示個性,明星更應該抓住這個平台來展示自己。

影視過剩

國產電視劇市場有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有數據顯示,僅前兩年市場囤積的電視劇數量就已經超過3萬集,而每年全國電視台黃金時段加起來能消化的電視劇只有3000多集。

優質娛樂

另外,在“限娛令”下,國內綜藝節目進入“優質娛樂”時代,各家衛視紛紛丟車保帥,集中資源主打少數幾個王牌節目。

韓國狀況

這種“盛況”,讓人想起“綜藝大國”韓國。在韓國,綜藝節目的地位十分重要,是藝人的主要宣傳陣地。從《情書》到《XMAN》,再到《女傑》《家族誕生》,還有《我們結婚了》和現在火熱的《Runningman》,既有形式固定的遊戲節目或真人秀,也有節目組為某位明星量身定做的任務挑戰類或情感體驗類節目,但不管哪種方式,無一不是“明星越遭罪,觀眾越買賬”。

評論

藝人成批扎堆綜藝節目,或許正標誌著中國的綜藝節目走向繁榮,現在是從“小成本”到“精英大片”,將來希望能實現從“引進著作權”到“自主開發”的飛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