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灣古村

蘭灣古村

蘭灣古村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泳溪鄉靈坑。

歷史

蘭灣古村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東北部,距泳溪鄉點7公里,泳溪鄉也是徐霞客入天台首游之地,是浙東天台山深處一個古老的小村莊,唐詩之路其中一支線路及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開闢的霞客古道其中一支線路經過該村。村里皆為柴姓,柴氏於明清時從寧海縣遷至蘭灣。靈坑古村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溯溪而上之坑路是浙東唐詩之路其中一段寧海縣通往天台山的古道。大旅行家徐霞客三游天台山,第一次從寧海縣到天台山華頂旅遊時他就經過蘭灣。附陸樹棟先生霞客古道線路考:筋竹庵-筋竹嶺-泳溪街-梁坑-三王嶺-槍旗嶺-坎頭湖-豐家-蘭灣-外岙-楊家岙-燒基彎-八遼-桐油樹-毛竹蓬-天封寺。

概述

靈坑從村間流過,從上游往下蘭灣村,豐家村,坎頭胡村相鄰而立,張家山村位於半山腰上,村後雞冠尖山頂是另一支霞客古道,也是李白觀賞海日之處。2002年行政村合併後四個自然村統稱為靈坑村,靈坑古村是典型的江南山區村落,因古建築群保存的相對完整,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及旅遊價值,又因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傳統村落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在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景致

蘭灣古村高山深谷,獅子岩當與大楓樹立於靈坑兩岸之村口,如忠誠之衛士,聳壑昂霄。村景春發鮮綠,夏涌蒼翠,秋呈綺麗,冬藏幽闃,極目茂林修竹,梯田造妙,靈坑湛然,鳥語歌天趣,煙霞染我眸,窗外峰林常著色,門前溪水永彈琴。村里大多為明清建築,石木磚瓦結構,古趣橫生,姿神高逸,石屋錯落有致,隨坡而建,就勢而宜居,置身怡心,放懷於天地。石亭,名蘭亭,亭有本地高賢柴永寧先生撰聯:涼亭依橋添光彩,石橋戀亭增姿色。石橋,名呆橋,古樸典雅與自然完美相契,峰巒起伏,松竹掩映,如詩如畫,日觀山色舒心意,夜枕濤聲美夢鄉,宛若世外桃源。

呆橋

呆橋是一座石拱橋的名字,跨於靈坑之上,此橋是張家山村跟蘭灣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建造,此名有多層含義,張家山姓周,蘭灣姓柴。是取周之“口”,柴之“木”,寓意兩村同心協力之成果。又造橋為的就是方便出行,呆意為不靈活,你想石橋要是靈活了還行嗎?所以為民方便為民造福之呆非呆,呆橋之名名副其實,字呆而意活,名憨而義豐。

愛心天梯

在蘭灣有一條村腳通往村居最高處壩頭的直嶺,村人叫壩頭嶺,長80米、寬1.3米,共185級,坡度50度左右的平整台階,遠遠看去如同一條天梯。以早是亂石砌磊,遇落雨落雪打滑難走,在2008年柴永寧先生帶領村民一起修好,方便大家,愛心天梯,愛心築就。

柴氏宗祠

蘭灣村迢圏以早有大片粽箬山,柴氏先祖長長摸泳溪坑路隨坑上到蘭灣山上摘粽箬,路蠻遠到旦來,摘一日、摘哈兩日弗一定,要點火燒飯,有一套粽箬摘好轉寧海開,走恰火焐旦,等下次到旦相著火還沒烏,現奇祥之象,兆旺盛之運,照格子一機相坑路蘭灣風水的確好,明清恰從寧海縣遷到旦,花大心機,做路起屋,作刺爬、燒荒草、開田地、種東西,安穩樂業住旦。蘭灣村柴氏宗祠位於發源於蒼山的靈坑之岸霞客古道邊上,與古香楓樹相守,與獅子岩當相峙,共佑寶地蘭灣。

蘭灣古村柴氏宗祠 位於發源於蒼山的靈坑之岸霞客古道邊上,與古香楓樹相守,與獅子岩當相峙,共佑蘭灣寶地。因歷史滄桑、歲月更替,蘭灣村柴氏宗祠幾經修建:第一次建於清嘉慶歲次己卯年陽月吉旦。第二次建於清光緒廿三年歲次丁酉桂月。第三次重建於公元二〇一八年歲次戊戌十月十二日。

特產

蘭灣谷深林密,無工業,自然環境無污染,山珍特產豐富,香米、茶葉、小花生、竹筍(筍乾)及各種高山蔬菜品質都頂好。

泳溪香米

蘭灣地處泳溪上游靈坑之岸,茂林沃土,梯田或獨丘,或幾丘,或隨山勢連片一彎一彎層層疊疊。香米大多種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上,因高山冷水稻穀生長周期長,清泉自然灌溉,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病蟲害少,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蘭灣香米米色潤澤,煮時香氣四溢,嚼時酥軟爽滑,口感味道噴香,營養豐富又香又糯黏的品質。

蘭灣雲霧茶

天台山是中國最早產茶地之一,漢末高道葛玄就已在天台華頂峰施種,雲霧茶久負盛名。蘭灣田坎地頭多野生散茶樹,人工栽培之成片茶園在村後海拔700米-900米的山坡上,亦不施任何化肥農藥,呈自然野生狀態,分2個茶園,里茶山稍高,外茶山稍低,常年多霧,綠茶得雲霧滋潤,品質特好。皆手工炒制,經鮮葉攤放,高溫殺青,煽熱攤涼,輕加搓揉,初烘失水,煽熱攤涼,入鍋炒制,低溫慢焙,稍涼裝箱等多道工序製成,形成外形細緊圓直、白毫顯露、色澤翠綠等特點。茶湯色嫩綠明亮,甘潤清醇,天香濃郁。有詩讚:煙嵐幻杳隱仙家,雲霧玄虛沐野茶。森邃靈坑無俗客,一壺清友伴蘭花。

蘭灣小紅毛

蘭灣小紅毛花生又稱小京生,小紅毛是國內稀有的優質良種花生,是花生中的珍品。小紅毛於清朝末年從北京引進到嵊州新昌一帶,後在天台山區廣泛種植。具有果小殼薄、果實飽滿、香中帶甜、鬆脆不膩、越吃越想吃的特點,品質老實好,味道老實香;還有和胃悅脾、潤肺化痰、滋補調氣、延年益壽之功效,故民間有“長生果”之美稱。

文化

騷人逸客對蘭灣古村風情景勝多有吟詠,蘭灣本地人曰:
湛碧靈坑一路歌,峰巒靜立狀嵬峨。
蕭蕭竹海詩盈道,澹澹松林韻滿坡。
木構石牆高趣邁,磚垣瓦頂雅姿和。
心頭俗事皆拋卻,長對蘭灣伴笠蓑。
詩寄蘭灣古村柴君
湖北詩人李明華
詩寄蘭灣只慕君,狂歌小屋對斜曛。
凌霄自畫天台竹,未把煙霞向外分。
蘭灣訪友
湖北詩人李明華
天台山畔古村幽,別樣風光兩目收。
翠繞人家橫碧嶂,紅彌花樹馥青丘。
盈藤橋下水長詠,近日峰尖雲未游。
春滿靈坑開畫境,楚狂今到鳳歌留。
詠蘭灣古村
江西詩人黃清平
呆橋兩岸是蘭灣,曲折清溪繞翠山。
駐聽牧歌圖畫裡,遊人到此不思還。
蘭灣古村行
山東詩人張慶棟
朝至古蘭灣,紅霞染碧山。
路人相遇笑,如在故鄉間。
蘭灣印象
陝西詩人王忠勇
蒼山高下古村幽,一帶岩清轉曲流,
翠籠石房連阜嶂,紅彌晚樹共豐丘。
招風蘭竹噴嵐氣,引路金雞盛錦裘。
到此桃源凡念了,靈坑玉韻總相酬。
蘭灣古村
山東詩人和西典
茂林修竹映蘭灣,碧水穿村一路歡。
古樸民居青翠繞,清風美景似桃源。
蘭灣古村
山東詩人和西典
古樸小山村,風清環境新。
茂林四時綠,美景九州聞。
出入畫圖裡,旅遊南北臨。
民心尚仁善,和睦一家親。
題蘭灣古村
四川詩人雷秀春
明脊清磚百世功,嵐縈霧鎖妙無窮。
此間子弟何為姓,義薄雲天小旋風。
蘭灣古村(藏頭詩)
天津詩人陳東山
蘭草萌芽又一春,灣灣溪水繞山巡。
古來多少觀光客,村里始終柴姓人。
蘭灣古村
天津詩人王家祥
一入蘭灣夢寐中,尋幽直到浙江東。
天台景狀如詩畫,修竹清溪古雅風。
御街行·蘭灣古村
湖南詞家佘必武
天台東北蘭灣谷,香稻熟、倉滿蓄,周柴舉盞頌堯邦,歲歲安康享福,江山再造,同心齊力,追夢催騎速。
從寧遷至家園復,靈水暖、呆橋宿,獅岩楓樹兩牽情,誓為鄉鄰守牧,唐詩古道,徐公初詠,華夏心頭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