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的郁達夫

明知世亂天難問,終覺離多會漸稀。 茫茫大難愁來日,剩把微情付苦吟。 歸來海角求凰日,卻似隆中抱膝時。

內容介紹

作為一個自小就很喜歡讀郁達夫作品的日本學者,鈴木先生難以相信、也不願相信郁達夫慘死於日本人之手。三十年前,由於某個契機,他著手考證郁達夫避難蘇門答臘的事跡,意想不到地得以窺見了郁達夫失蹤的真相。為了徹底查清這一歷史疑案,他沿著當年郁達夫活動的軌跡,苦苦追尋當事人與知情人,作了大量的調查,最後認定郁達夫確實是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值此郁達夫誕辰百年之際,鈴木正夫先生根據調查寫成本書,詳盡敘述了郁達夫由新加坡避難到蘇門答臘,以及在那裡的隱匿生活,直到失蹤的真相,為歷史留下一份正確的記錄。

作者介紹

近來讀郁達夫讀得上癮,有恨晚之意。讀郁達夫最可感的是他的真誠,文字也清麗可愛。日本學者鈴木正夫的這本書,起意在於澄清郁達夫被害的真相,結果寫成了類似於“郁達夫的最後七年”這樣的傳記作品。鈴木正夫是三位研究郁達夫的日本專家之一。
這本書寫作態度嚴謹,考證詳盡,更因為作者一直喜歡讀郁達夫的作品,反映在這本著作中,使之感人且可讀性頗強。郁達夫為抗日戰爭中死於日本人之手的文名最盛者,尤其令人痛恨的是,日本憲兵是在日本投降後顯然為滅口目的而害他的。作者有另外的假設郁達夫如果可以絕對韜光養晦,不與日本人接觸,不顯示他精通日語及懂幾門外語的本領,也許能避免此難,但郁達夫性格開朗,對一般日本人並無太深惡感(但絕對是個愛國者),這種假設就只能是假設而已。
也必須肯定此書的翻譯,譯者李振聲把這本書譯得流暢好讀,好像是一流的中文作者所寫。
另一個發現是郁達夫的舊體詩寫得相當出色。我本來的印象是郁達夫之學養取自外國,而這本書里詳細介紹了他的《亂離雜詩》,讓我對郁達夫的舊學功底刮目相看。這些詩寫得氣象沉鬱,用典豐富而精當。無怪乎郭沫若認為郁的詩比文好,連李敖也不得不肯定郁達夫的七言詩寫得好。
附:亂離雜詩十一首
又見名城作戰場,勢危累卵潰南疆。空梁王謝迷飛燕,海市樓台咒夕陽。縱慾窮荒求玉杵,可能苦渴得瓊漿。石壕村與長生殿,一例釵分惹恨長。
望斷天南尺素書,巴城訊息近何如。亂離魚雁雙藏影,道阻河梁再卜居。鎮日臨流懷祖逖,中宵舞劍學專諸。終期舸載夷光去,鬢影煙波共一廬。
夜雨江村草木欣,端居無事又思君。似聞島上烽煙急,只恐城門玉石焚。誓記釵環當日語,香余繡被隔年薰。蓬山咫尺南溟路,哀樂都因一水分。
謠諑紛紜語迭新,南荒末劫事疑真。從知邗上終兒戲,坐使鹹陽失要津。月正圓時傷破鏡,雨淋鈴夜憶歸秦。兼旬別似三秋隔,頻擲金錢卜遠人。
久客愁看燕子飛,呢喃語軟泄春機。明知世亂天難問,終覺離多會漸稀。簡札浮深殷羨使,淚痕斑駁謝莊衣。解憂縱有蘭陵酒,淺醉何由夢洛妃。
卻喜長空播玉音,靈犀一點此傳心。鳳凰浪跡成凡鳥,精衛臨淵是怨禽。滿地月明思故國,窮途裘敝感黃金。茫茫大難愁來日,剩把微情付苦吟。
猶記高樓訣別詞,叮嚀別後少相思。酒能損肺休多飲,事決臨機莫過遲。漫學東方耽戲謔,好呼南八是男兒。此情可待成追憶,愁絕蕭郎鬢漸絲。
多謝陳蕃掃榻迎,欲留無計又西征。偶攀紅豆來南國,為訪雲英上玉京。細雨蒲帆遊子淚,春風楊柳故園情。河山兩戒重光日,約取金門海上盟。
飄零琴劍下巴東,未必蓬山有路通。亂世桃源非樂土,炎荒草澤盡英雄。牽情兒女風前燭,草檄書生夢裡功。便欲揚帆從此去,長天渺渺一征鴻。
千里馳驅自覺痴,苦無靈藥慰相思。歸來海角求凰日,卻似隆中抱膝時。一死何難仇未復,百身可贖我奚辭。會當立馬扶桑頂,掃穴犁庭再誓師。
草木風聲勢未安,孤舟惶恐再經灘。地名末旦埋蹤易,楫指中流轉道難。天意似將頒大任,微軀何厭忍饑寒。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FROM:http://lukesun.blogcn.com/diary,271221.shtml

作品目錄

一部發人深省的歷史實錄――《蘇門答臘的郁達夫》中譯本序
前言
序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及在新加坡的活動
一 逃離新加坡與避難他鄉
二 寫《亂離雜詩》
三 落戶巴爺公務
四 翻譯時期(日軍占領時期的武吉丁宜)
五 在巴爺公務的生活
六 結婚
七 日本人眼中的“趙廉”
八 身份被發覺
九 身份被發覺之後
十 失蹤
十一 失蹤的真相
終 蓋棺
後記
譯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