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路

現在的蘇堤路是從前防洪的蘇堤。但最早的蘇堤並不在這裡,它的歷史要從北宋神宗熙寧十年(元前1077年)談起。

那年秋天黃河由澶淵(現河南濮陽附近)決口,大水嚴重威脅徐州。這時剛到任不久的徐州知州—蘇軾率領軍民“首起戲馬台,尾屬於城”(即東南隅一帶)修築了一條大堤,終於截住了洪水。人們為了紀念蘇軾的業績,便把它叫做“蘇堤”。後來大堤移至雲龍山下。據志書記載:清康熙三十八年自黃茅崗至西關柵欄門(今段莊一帶)築一長堤,名為“蘇堤”,乾隆三十二年加固並增築涵洞一座,用以宣洩石狗湖(現名雲龍湖)水達於奎河。這一長堤,就是現在蘇堤路的蘇堤。舊時這條長期伏臥雜草、蘆葦叢中經歷了漫長歲月的長堤而今經過休整,已變成寬闊平坦的公路。從黃茅崗至淮海西路口叫蘇堤南路,以北直至黃河南岸叫蘇堤北路,已成為市區的主要交通幹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