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六橋

整橋長16.8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5.9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 壓堤橋蘇堤的第三橋,橋長16.9米,淨寬4.0米,單孔淨跨6.3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 橋長16.9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4.7米,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舊時通花家山港。

杭州蘇堤六橋,位於中國浙江杭州西湖西部,南起南屏山下花港觀魚,北抵棲霞嶺下曲院風荷和岳廟,全長約2.8公里,將西里湖同外西湖分割開來,與白堤、楊公堤並稱為西湖三堤
公元1089年,時任杭州知府的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率民疏浚西湖,以淤泥和葑草築成聯繫西湖南北的長堤,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此湖堤命名為蘇堤。為了紀念蘇東坡對杭州的功績,後人又在蘇堤南端與南山路相交匯處設立了“蘇東坡紀念館”,內有蘇東坡石雕一尊。
在南宋時期,由於蘇堤連線了南北山,是杭州市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所以逐漸發展成為集市,成為杭州市民郊外踏青的必到之處。蘇堤上還栽植玉蘭、櫻花、芙蓉、木樨等多種觀賞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而時序變換,晨昏晴雨,氛圍不同,景色各異。如詩若畫的怡人風光,使蘇堤成了人們常年游賞的地方。
當年為了保證西里湖和外西湖的通連,蘇堤上共建有六座橋樑,自南向北依次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元朝時人所評錢塘十景中,亦有六橋煙柳。自古便有民謠雲,“西湖景致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另一說為“十里長堤跨六橋,一株楊柳一株桃。”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於今站在蘇堤六橋眺望,西湖景色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裡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閒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邁步走在堤上、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

蘇堤六橋典故
映波橋
這是蘇堤六橋由南而北的第一橋,緊靠南山路一邊可見新建的雷峰塔,一邊則是另一處西湖十景“花港觀魚”。一路走過路邊的叢竹,行至橋頭又可見從堤橫入花港的小橋,那頭那是有名的蔣莊,曰“蘭陔別墅”。映波橋長17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7.40米,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舊時港通赤山教場。
東浦橋
蘇堤的第二橋,也有稱“束浦橋”的。橋始建於北宋,橋通曲院港,與西岸流金橋斜對。整橋長16.8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5.9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
壓堤橋
蘇堤的第三橋,橋長16.9米,淨寬4.0米,單孔淨跨6.3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是眺望全湖的最佳處之一,故名“壓堤”,舊時通茅家埠港。據說橋下之水特別深,則去靈隱天竺,舟行必取道於此,橋旁還有石檯燈籠以照夜船行走,橋邊湖中還產西湖蓴菜,但現在是沒有的了。橋邊靠西一側還有一座亭,便是清康熙書“蘇堤春曉”的御碑亭,雍正八年改亭為建岑樓,清未則為小屋,“文革”時碑斷數塊,至後補整樹立。現在亭邊面對著的是郭莊和新開的茅鄉水情湖面,感覺中是有著濃濃地江南鄉情。
望山橋
這是蘇堤的第四橋,不遠處既是花港觀魚公園,另一側觀望則可見三潭印月島。橋長16.9米,淨寬7米,單孔淨跨4.7米,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舊時通花家山港。
鎖瀾橋
鎖瀾橋是蘇堤的第五橋,在橋上可觀不遠湖對面處的汪莊,橋長16.9米,淨寬6.4米,單孔淨跨6.2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改石級為斜坡,一九五四年拱橋改為青石橋欄,舊時通赤山麥嶺路。
跨虹橋
從北山路的香格里拉飯店門口的正對面就可遠遠見到常宅邊的蘇堤第六橋,“跨虹橋”。橋長21.1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8.1米,是半圓石拱橋。始建於北宋,明代橋址略有移動,是蘇堤六橋中唯一移動過橋址,長度最長,單孔跨度大的一座,民國9年後,橋面由石級改斜坡。舊時通耿家埠港。如果不想走長長的堤,只想看看景感受,此處便是感覺蘇堤最好的地方了,而且不遠處就是北山路,東望孤山,西見曲院風荷,且回家也很方便,特別是夕陽之時的一地清爽,憑欄清風 可以讓自己莫名感動。
——西陵墨客 摘編於2009年元月3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