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橋

第四橋

這首詩(其二)的開頭顯得突兀,出人意外,詩人暗用晉人畢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的典故,為自己畫了一幅旁若無人,傲岸不羈的自畫像,顯得十分瀟灑,雖然是“孤樽”,卻無“獨酌無相親”的寂寞感。

基本信息

【名稱】《第四橋》

【年代】 宋末元初

【作者】蕭立之

【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第四橋(其一)

黃帽牽船客自搖,水花壓岸送歸潮。

晚風忽斷疏蓬雨,秋在煙波第四橋。

第四橋(其二)

自把孤樽擘蟹斟②,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前語夜深③。

作品注釋

①第四橋:又稱甘泉橋,在江蘇吳江縣。

②擘(bai):掰開。

③柔櫓:謂操櫓輕搖。亦指船槳輕劃之聲。

作品簡析

第二句寫景,用的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句式,只用“緊關物色字樣”,不著一個謂詞,將近處的荻花、洲渚,遠處的平林和天上的明月,構成了一幅幽靜的秋夜圖,十分洗鍊而又簡潔。第三句令人想起蘇軾《赤壁賦》中的一段話:“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末句最有情韻,錢鍾書先生說:“這一句把當時的景色都襯出來,不僅是個巧妙的比喻。”輕軟的櫓聲猶如人在呢喃自語,既反襯出深夜的寂靜,夜色的幽美,也表現出詩人自己心情的輕鬆愉悅,比劉夢得“槳聲咿軋滿中流”,韋莊“棹聲煙里獨嘔啞”等,確實技高一籌。(其二)

詩人一手持蟹,一手持酒杯,在“荻花”“洲渚”間、在“平林”明月下蕩舟,雖獨自飲酒,卻無“獨酌無相親”的寂寞。一江秋色,作者獨自享受,輕柔的櫓聲猶如人在呢喃自語,深夜的寂靜、夜色的幽美、心情的輕鬆愉悅從漿聲中盪出······(其二)

第三句“一江秋色無人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讓人聯想到蘇軾《赤壁賦》中“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意境。形象地描繪出江上令詩人陶醉的幽美景色。

作者簡介

蕭立之

宋元之際詩人。一名立等,字斯立,自號冰崖,寧都人,生卒年不詳。有《蕭冰崖詩集拾遺》。這位有堅強的民族氣節的詩人沒有同時的謝翱、真山民等那些遺民來得著名,可是在藝術上超過了他們的造詣。南宋危急的時候,他參預過保衛本朝的戰爭;南宋亡後,他對元代的統治極端憎惡。除掉七言古詩偶然模仿李賀和五言律詩偶然模仿陳師道以外,他的作品大多是爽快峭利,自成風格,不像謝翱那樣意不勝詞,或者真山民那樣彈江湖派的舊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