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劇崑劇沉思錄

1957年參與籌建蘇州市戲曲研究室,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兼管江蘇省蘇崑劇團藝術工作。 1972年,顧篤璜恢復工作,調任江蘇省蘇崑劇團團長。 1982年3月,經顧篤璜倡議,在蘇州重建崑劇傳習所,他主持其事,"我們的宗旨還是傳承、保護崑劇文化遺產"。

內容介紹

本書彙編顧篤璜同志關於崑劇和蘇劇的論著,內容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對崑劇作為文化遺產的不朽價值和當前崑劇發展方略的探討。早在1981年,作者就明確地提出了崑劇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對傳統劇目要搶救、保存,不應當通過所謂“改革”使崑劇“現代化”。第二部分是關於蘇劇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論述。蘇劇起源於民間說唱,在它成長為戲劇的過程中大量地借鑑了崑劇的經驗。崑劇是“百戲之母”,幾乎是我國所有的劇種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崑劇的影響,而蘇劇更是自覺地從崑劇吸收藝術滋養。他們制訂了以蘇養昆、以昆養蘇的方針,讓兩個劇種並存在一個劇團里,同一批演員既演蘇又演昆,既為著蘇劇的創建,也為著崑劇的復興,而對於蘇劇的舞台藝術來說,正是由一批實際上的崑劇演員來創建的,無怪乎蘇劇雖然年青而表演藝術卻相當成熟,顧篤璜同志親身參與了這一過程,所以這裡沒有空泛的理論,卻都是實際的經驗之談。他又對蘇劇在近些年來實際上淡出舞台的現狀深為憂慮而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作者介紹

顧篤璜,1928年出生在蘇州。1946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自四川遷到蘇州,設有藝術教育系,他便去報考,第一志願是美術,錄取的卻是第二志願戲劇,後來得知因為戲劇專業報考者太少,他被調劑過來。在他看來,戲劇鼓舞民眾鬥志的作用大大強於美術,何況學校是公費,不但不收學費,還供應食宿,他因此沒有放棄這一學習機會。1947年,追求真理的顧篤璜,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革命需要,1948年將近年底時,組織決定他從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辦了休學手續,參加了由4人組成的特別宣傳組,在他家祖傳的已停產的豆腐乳工場,秘密油印以地下學聯名義刊印的《新生》報。1955年,蘇州市文化局成立,文聯與文化局合署辦公,顧篤璜任副局長。1957年參與籌建蘇州市戲曲研究室,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兼管江蘇省蘇崑劇團藝術工作。1972年,顧篤璜恢復工作,調任江蘇省蘇崑劇團團長。1982年3月,經顧篤璜倡議,在蘇州重建崑劇傳習所,他主持其事,"我們的宗旨還是傳承、保護崑劇文化遺產"。1989年,蘇州崑劇傳習所與蘇州大學中文系合作,創辦漢語言文學專業崑劇藝術本科班,招收20名本科生及1名日本籍研究生,蘇州崑劇傳習所負責該班崑劇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 顧篤璜常年從事崑劇學術理論研究,主持編選了《韻學驪珠新編》、《崑劇選淺注》、《崑劇穿戴》,出版了2期《崑劇藝術》雜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