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共亡黨之謎

蘇共亡黨之謎

《蘇共亡黨之謎》是20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是李永忠 / 董瑛。

內容簡介

《蘇共亡黨之謎:從權力結構之傷到用人體制之亡》內容簡介:一定程度上講,一部人類社會史也是一部權力結構史。制度問題的核心是權力結構。自史達林始的一代代蘇共黨人,拋棄列寧晚年頂層設計的等腰三角形權力結構(黨代會選舉產生相平行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長期守成並極化黨委特別是第一書記集決策、執行、監督三權為一身的單邊形權力結構模式(領導制度),以及“根本違背(巴黎)公社精神”,“期等級授職制代替普選制”的“武大郎”式用人體制(組織制度),這既是蘇聯模式的兩大核心標誌,也是蘇共亡黨的兩大根本性原因,還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進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鏡鑒。

作者簡介

李永忠,四川綿陽人,1994年到中央紀委工作至今,現任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國家行政學院等院校兼職教授,長期致力於制度反腐研究,獲第八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理論文章),為《南方周末》紀念新中國“60年·60人·60問”嘉賓之一。董瑛,湖北大冶人,法學碩士,副研究員,會計師,著有《黨內幹部監督制度建設論》。

目錄

緒論:蘇共亡黨的兩大根本性原因
導言
第一章 “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蘇聯解體
第一節 國際共運史上的大曲折:東歐易幟
第二節 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大難:蘇共解散
第三節 獨立國協人揮之難去的慟惜:蘇聯解體
第四節 蘇聯解體原因綜述
第二章 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權力結構演變史
第一節 權力的含義與特徵
第二節 權力結構的含義與類型
第三節 權力結構的合理性決定國家制度的興衰
第四節 權力結構轉換呈現社會制度演變規律
第三章 無產階級“議行合一”權力結構的源起
第一節 巴黎公社的短暫執政實踐
第二節 “議行合一”權力結構及其論斷的形成
第三節 “議行合一”論斷的特定含義辨析
第四節 正確把握巴黎公社的核心精神
第四章 蘇共權力結構的先天之傷:列寧初創蘇俄“議行合一”權力結構
第一節 列寧初創蘇俄權力結構的背景
第二節 初創“議行合一”的戰時權力結構
第三節 列寧晚年設計的權力三分結構草圖
第五章 史達林“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的生成與固化
第一節 蘇聯權力結構模式的生成:從“議行合一”到“議行監合一”
第二節 固化“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
第三節 強制推廣“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
第四節 史達林“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的實質
第六章 赫魯雪夫對“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的反思與反彈
第一節反思與改革
第二節 反彈與回歸
第三節 教訓與啟示
第七章 勃列日涅夫對“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的守成與極化
第一節 勃列日涅夫“模型”:等級授職制複製的“武大郎”
第二節 守成與極化“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
第三節 嚴重後果
第八章 戈巴契夫對“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的改革與慘敗
第一節 蘇聯面臨深重的危機
第二節 搞脫離“總病根”的權力結構改革
第三節“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破產
第九章 “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的性質、危害及鏡鑒
第一節 “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的性質
第二節 “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的特點
第三節 “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的危害
第四節 蘇共亡黨對中國的鏡鑒與啟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