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薩拉丁

蘇丹·薩拉丁

薩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1171—1193年在位),薩拉丁在他死後的800年中,為全世界穆斯林所崇拜和基督徒所尊重,他的人格和功業,也確實不愧於英雄的稱號。

人物簡介

薩拉丁 salah-al-din(1138—1193年),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1171—1193年在位)
薩拉丁在他死後的800年中,為全世界穆斯林所崇拜和基督徒所尊重,他的人格和功業,也確實不愧於英雄的稱號。

背景

薩拉丁時代的中東是個是非之地,就像今天的中東一樣,各派勢力林立,明爭暗鬥,錯綜複雜。派系雖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個陣營:基督教陣營和伊斯蘭教陣營。在西歐的十字軍一波又一波如狼似虎地撲過來之後,他們終於在地中海東岸穩固地占據了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幾個小王國,其中以耶路撒冷王國最為強大。伊斯蘭教陣營方面,當時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是伊斯蘭世界傳統上的共主,但早已衰落,不足以駕駑各地諸侯。埃及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稱之為“綠衣大食”)就尊崇什葉派,拒絕承認遜尼派的阿拔斯王朝的權威。在中東,還存在眾多突厥人的政權,占據今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的努爾丁王國贊吉王朝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薩拉丁出身於庫德人家庭,但以其超越民族的功業和胸懷被中東的所有穆斯林認同為自己的前輩。他的父親是努爾丁王國屬下的一個小領主,作為貴族子弟出身,薩拉丁從小在伊斯蘭教經學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遜尼派信徒。
薩拉丁的叔父施爾科是他成長的引路人,從叔父身上,薩拉丁學到的不僅有軍事指揮的技能,還有為人出事的方式。26歲那年,受宗主努爾丁的派遣,他同施爾科出征埃及,近三年的戰爭雖以失敗告終,但已經練就了這位未來英雄的一身本領。
耶路撒冷王國異教徒的威脅,使屬於不同教派的埃及法蒂瑪王朝同努爾丁王國緊密團結在一起。1168年,受埃及邀請,施爾科和薩拉丁成為法蒂瑪國王的座上賓,第二年,施爾科被任命為首相,但不久病死,薩拉丁繼之為首相。其後的兩年是薩拉丁接受嚴峻考驗的時期,他上台之後,立馬改組王宮衛隊、培植同族親信以代替舊官吏,堅決鎮壓了內外勾結的叛亂,擊退了十字軍的入侵,同時興修水利,發展經濟,收穫了民心。一個在異國他鄉的少數教派信徒,利用他的才智終於站穩了腳跟,奠定了一生事業的根基。兩年後,薩拉丁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埃及的軍政大權,法蒂瑪末代國王病死,薩拉丁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自任第一任蘇丹,並改旗易幟,尊奉遜尼派,承認巴格達哈里發的權威。
經過數年的經營之後,薩拉丁已經建立了一支穆斯林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薩拉丁原來的宗主努爾丁企圖控制薩拉丁,向他索取貢賦,遭薩拉丁婉言拒絕。努爾丁惱怒之下準備攻打埃及,但關鍵時刻他又適時地病死。這下輪到薩拉丁向他的故土發展勢力了。
薩拉丁以強大的武力為後盾,以錢財收買為手段,加上有效的心理戰的辦法,基本上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等敘利亞的大城市,雖然在此過程中遭到著名暗殺集團阿薩欣派的兩次未遂暗殺,但沒有妨礙薩拉丁建立了一個包括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北部、內志、葉門的大國,對死海附近的耶路撒冷王國形成了包圍圈。

成就

1187年,在赫淀以一場漂亮的圍攻戰幾乎全殲了耶路撒冷主力軍,並俘獲了耶路撒冷國王,之後又經過13天的圍城戰,終於拿下了聖城。耶路撒冷時隔88年之後重回真主安拉的名下,城內的基督教教堂全部更換成了清真寺
這場巨變在穆斯林世界引起了一陣陣歡呼雀躍,也給了西歐基督教世界以極大的震撼,教皇烏爾班三世一驚不起,到上帝那裡控訴去了。西歐各國均積極組織十字軍,由此形成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也是歷次東征中最有名的一次。德皇紅鬍子腓特烈首先出發,但征途中淹死在一條小河裡,隨後到來的法王腓力二世因不滿十字軍領導權落在其宿敵英王理查一世手裡而丟下軍隊獨自返回。英王理查一世,因其蠻橫和好戰被稱為“獅心王”,同薩拉丁的較量堪稱戰爭史上的經典,阿卡一戰,圍城近兩年,獅心王動用了巨型攻城塔和投石機,還有海軍配合作戰以保證補給,終於贏得了勝利。接下來在雅法與薩拉丁的軍隊展開激戰,兩位統帥都親自投入了戰爭,並均因此負傷病倒。最後獅心王獲勝,終於進逼至耶路撒冷城下。薩拉丁堅守不出,看來將要演變成持久戰。此時,由於兩人都面臨國內叛亂、後院起火的嚴峻形勢,無心繼續撐下去了,終於達成了和議。
 
和議的主要內容是,穆斯林占有巴勒斯坦內地,基督徒占有沿海一帶。耶路撒冷仍歸薩拉丁所有,但向朝聖的基督徒開放。而薩拉丁的弟弟娶了理查的妹妹為妻,則成了兩大宗教之間的一段佳話。和議達成後,獅心王回國平亂,而耗盡心力的薩拉丁則於第二年病逝於大馬士革。

評價

歷史上的薩拉丁,除了出色的戰績之外,他的寬厚和慷慨更為人所稱道。在攻陷耶路撒冷之後,他沒有妄殺一個人,還主動釋放了所有戰俘,這與88年前十字軍攻陷這座聖城和獅心王攻陷阿卡之後的暴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戰場上,他還曾向負傷落馬的獅心王贈送了好馬。他的慷慨更為突出,他死後私產只有“一個半金幣”,財富都用於賞賜部下或購買敵方土地了。
薩拉丁在內政上的作為比較容易被忽略。他關心教育,開辦學堂,款待伊斯蘭教的學者,委託他們撰寫解釋伊斯蘭教義的著作,學校里不僅講授伊斯蘭教法,也開設哲學、天文學和數學。他重視興修水利,鼓勵發展對外貿易,還建造了著名的薩拉丁城堡。
薩拉丁死後,阿尤布王朝一度由其子弟瓜分,但不久被他的弟弟阿迪勒重新統一。這個王朝壽命不長,只延續到1250年。而他為真主爭得的耶路撒冷,除了1228—1244年曾短暫落入基督徒之手外,一直為穆斯林所有。到1291年,十字軍留下的余脈全部被驅逐出巴勒斯坦。
薩拉丁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主要是奪取了耶路撒冷,使穆斯林和基督徒在這裡的爭奪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此外,他在埃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並使埃及重新回到伊斯蘭教遜尼派的大家庭之中,奪取了敘利亞等地,使埃及和西亞廣大地區重回到同一政權的統治之下。但薩拉丁的名聲高於他在歷史上的實際影響。基督徒的耶路撒冷王國孤懸於穆斯林的汪洋之中,即使沒有薩拉丁,也終難以持久。阿尤布王朝歷時不長,在中東地區過於頻繁的政治變遷中,薩拉丁所建立的政治秩序實際上只是曇花一現。綜上所述,薩拉丁在這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31位。

小提示

選擇耶路撒冷作為自己事業的最高點,似乎是一次賭博。當時薩拉丁建立的國家並不穩固,在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都存在著眾多敵人,攻占耶路撒冷,更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但薩拉丁成功了,因為耶路撒冷,他成為伊斯蘭世界眾所矚目的英雄,再沒有一個穆斯林敢公開向他叫板,薩拉丁能夠從容地應對自身內部矛盾重重的基督教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實際上是薩拉丁一生中最英明的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