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麝

藏麝

藏麝是中國學者在1981年確立的,它的體形較大,體長為78-92厘米,體重11-15千克。毛色比馬麝和林麝深,背部及體側棕褐色,臀部為鮮艷的黃白色,與其他麝類不同。頭部寬短,吻部比馬麝寬闊,耳尖教圓。上下唇和耳的內側均為白色,眼圈為棕黃色,沒有頸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藏麝藏麝
藏麝,又稱喜馬拉雅麝,藏名譯音為“喜馬拉雅拉瓦”。馬麝(M.c.sifanicus)是此種的亞種。
【學名】Moschuschrysogaster[英文名]HimalayanMuskDeer(Ⅰ)
【分類】偶蹄目反芻亞目鹿科、麝亞科、麝屬
【分布】藏麝在國外分布於尼泊爾、錫金等地,在我國僅見於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北坡的亞東、樟木、吉隆等地。
【習性】藏麝棲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間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帶。活動規律與馬麝類似。主要以松蘿、苔草、杜鵑等植物為食,有時也吃苔蘚。繁殖情況也與馬麝差不多,雌獸於5-6月生產,每胎產1-2仔。
【保護等級】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I級,是唯一I級的麝屬動物。

體型特徵

藏麝也是我國學者在1981年確立的,原先認為和馬麝同種。它的體形較大,體長為78-92厘米,體重11-15千克。毛色比馬麝和林麝深,背部及體側棕褐色,臀部為鮮艷的黃白色,與其他麝類不同。頭部寬短,吻部比馬麝寬闊,耳尖教圓。上下唇和耳的內側均為白色,眼圈為棕黃色,沒有頸紋。

生活環境

藏麝在國外分布於尼泊爾、錫金等地,在中國僅見於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北坡的亞東、樟木、吉隆等地。
藏麝棲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間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帶。活動規律與馬麝類似。主要以松蘿、苔草、杜鵑等植物為食,有時也吃苔蘚。繁殖情況也與馬麝差不多,雌獸於5-6月生產,每胎產1-2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