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漢語漢字]

藍[漢語漢字]

藍是一個漢字,讀作lán,本意是指用靛青染成的顏色,晴天天空的顏色,植物名。《詩·小雅·采綠》和《荀子·勸學》均有記載。

基本簡介

\漢語拼音:lán

注音:ㄌㄢˊ

部首筆畫

簡體

藍[漢語漢字] 藍[漢語漢字]

部首:艹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3

五筆86:AJTL

五筆98:AJTL

倉頡:TLIT

鄭碼:EKML

GBK:C0B6

藍[漢語漢字] 藍[漢語漢字]

筆順編號:1222231425221

四角號碼:441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4DD

繁體

部首:艸

部外筆畫:14

總筆畫:18

基本字義

1.用靛青染成的顏色,晴天天空的顏色:~盈盈。蔚~。~本。~圖。

植物名,品種很多,如“蓼藍”、“菘藍”、“木藍”、“馬藍”等。

古同“襤”,襤褸。

姓。

1.

植物名,品種很多,如“蓼藍”、“菘藍”、“木藍”、“馬藍”等。

2.

古同“襤”,襤褸。

3.

姓。

字形結構

漢字部件分解: 艹〢丶皿

筆順編號: 1222231425221

筆順讀寫: 橫豎豎豎豎撇橫捺豎折豎豎橫

詳細字義

本義

中國栽培的靛藍類植物主要有:

藍[漢語漢字] 藍[漢語漢字]

①菘藍為十字花科菘藍屬二年生草本。通稱大青。植株光滑無毛。葉基半抱莖或圓形。短角果矩圓形。原產中國,江蘇、河南、廣東、福建均有栽培。歐洲菘藍原產歐洲。二者以葉制靛藍。根稱板藍根,為清熱、涼血解毒藥。

②木藍為豆科槐藍屬灌木。又稱槐藍。原產熱帶。中國有栽培或野生。枝有銀色毛。羽狀複葉。莢果圓柱形有毛。葉制靛藍,入藥有涼血解毒作用。

③蓼藍為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莖紫紅。穗狀花序。瘦果三棱形。中國各地均有分布。葉制靛藍和藥用。

④馬藍為爵床科馬藍屬多年生草本。產於中國西南、中南地區。葉制靛藍,葉、根和根狀莖入藥。

集解

[時珍曰]藍凡五種,各有主治,惟藍實專取蓼藍者。

藍實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解諸毒。殺蠱蚑疰鬼螫毒。久服頭不白,輕身。(《本經》)

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臟,調六腑,通關節,治經絡中結氣,使人健少睡,益心力。(甄權)

療毒腫。(蘇恭)

藍葉汁

此蓼藍也。

【氣味】苦、甘、寒、無毒。

【主治】殺百藥毒。解狼毒,射罔毒。(《別錄》)

解毒不得生藍汁,以青襟布漬 汁亦善,汁塗五心,止煩悶,療蜂螫毒。(弘景)

馬藍

【主治】婦人敗血。連根焙搗下篩,酒服一錢匕。(蘇頌)

詞類活用

名詞

1.(形聲。從艸,從監,監亦聲。“監”意為“監視”。“艸”與“監”聯合起來表示“一種草本植物,從中可以提取顏料,用於需要監視的地方(如水位警戒線、囚車、牢獄等)”。本義:監視色)

2.同本義 [indigo plant]。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形似蓼而味不辛,乾後變暗藍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葉也供藥用。又泛指葉含藍汁可制藍靛作染料的植物。例如:木藍、菘藍、馬藍等。

藍,染青草也。――《說文》

終朝采藍。――《詩·小雅·采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3.佛寺。梵語 伽藍的簡稱 [temple]。寶剎名藍之外,又家供養佛堂。——清· 阮元《小滄浪筆談》

4.姓。 詳見詞條“藍姓”。

形容詞

1. 顏色的一種。像晴天天空的顏色。 詳見詞條“藍色”。

例如:

秋鳸竊藍。――《爾雅·釋鳥》。註:“青也。”

上有蔚藍天。――杜甫《冬到金華山觀》

以藍手巾裹頭。――明·魏禧《大鐵椎傳》

藍榜(鄉會試時,只要答卷不合規定,或有污損,就把它用藍筆寫出,截角張榜公布,並取消該考生考試資格)

2.假借為“襤”。衣服破爛 [wornout]。

例如:

篳路藍縷。——《左傳·宣公十二年》

藍藍(衣服破舊的樣子);藍蔞(形容衣服破舊)。

常用詞組

1. 藍寶石 lánbǎoshí[sapphire] 一種藍色透明的剛玉,硬度大,用做首飾或精密軸承。

2. 藍本 lánbě n[original version of a work; chief source of writing] 編修書籍或繪畫時所根據的底本。

3. 藍靛 lándià n(1)[indigo]∶靛藍的通稱;(2)[indigo blue]∶深藍色。

4. 藍黑 lánhē i[bluish dark color] 藍黑色顏料(例如植物黑或碳黑)。

5. 藍灰色 lánhuīsè[Russian blue;pewter] 一種近於灰略帶藍的深灰色,比鼴鼠略深一些。

6. 藍縷 lánlǚ[worn-out dress; ragged;shabby] 破衣裳。

7. 藍皮 lánpí [blue pelt] 底層塗飾完工之前的生皮。

8. 藍皮書 lánpíshū[Blue Book] 一種政府發表的檔案,用藍色封皮,性質與白皮書相同。

9. 藍橋 lánqiá o[blue bridge] 專指情人相遇之處。相傳唐代秀才裴航與仙女雲英曾相會於此橋。

10. 藍田 Lántiá n[Lantian] 陝西省西安市轄的縣。位於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萬。為“藍田猿人”骨化石發現地。

11. 藍田生玉 lántián-shēngyù[children born of great parents] 比喻賢能的父親生得賢能的兒子。例如:孫權見而奇之,謂其父 瑾曰:“ 藍田生玉,真不虛也。”——《三國志·諸葛恪傳》

12. 藍田玉 lántiányù[Lantian jade] 指用藍田產的玉製成的首飾。藍田,在長安東南,有藍田山,以產玉著稱。

13. 藍圖 lántú

(1)[blueprint]。

(2)通常用鐵氰化和鐵鹽敏化的紙或布,曝光後用清水沖洗顯影曬成的藍底白圖的相紙,特別供曬印地圖、機械圖、建築圖樣用。

(3)一個詳細的、各部分完全協調的計畫或行動規劃。例如:建設藍圖。

14. 藍盈盈 lányíngyí ng[bright blue;shining blue] 〈方〉∶即“藍瑩瑩”。形容藍而透亮。例如:藍盈盈的西湖水

15. 藍玉 lányù[children born of great parents] 藍田生玉的省稱。

16. 藍湛湛 lánzhànzhà n[dark blue] 形容極藍藍湛湛的海洋。例如:游泳池水藍湛湛。

17. 藍田出玉 lán tián chū yù比喻名門出賢子弟。

18. 藍田種玉 lán tián zhòng yù比喻男女獲得了稱心如意的美好姻緣。

19. 藍歌 lán gē 即“藍歌”。藍歌:設計師,演員,模特。

相關成語

白袷藍衫

發音:bái jiá lán shān

釋義: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見嫉之傷;誰知白袷藍衫,亦多鼠思難言之痛。”

篳路藍縷

發音:bì lù lán lǚ

釋義: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示例:~,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後。(蔡東藩、許廑父第九回《民國通俗演義》)

藍田出玉

發音:lán tián chū yù

釋義:藍田:地名,在陝西省。比喻名門出賢子弟。

出處:《宋書·謝莊傳》:“太祖見而異之,謂尚書僕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曰:‘藍田出玉,豈虛也哉!’”

用法:作賓語;比喻賢父生賢子。

藍田生玉

發 音: lán tián shēng yù

釋 義: 舊時比喻賢父生賢子。

出 處: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注引《江表傳》:“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藍田種玉

發音:lán tián zhòng yù

釋義:原指楊伯雍在藍田的無終山種出玉來,得到美好的婚配。後用來比喻男女獲得了稱心如意的美好姻緣。

出 處:晉·乾寶《搜神記》卷十一:“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璧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

青出於藍

發音:qīng chū yú lán

釋義: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示例:愈變愈妙,可謂~矣。(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出於藍勝於藍

發音: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釋義: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小林,老江何必派我來幫助你?”

示例:你們年輕人真是~。

青過於藍

發音:qīng guò yú lán

釋義: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出處: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青藍冰水

發音:qīng lán bīng shuǐ

釋義:“青出於藍,冰寒於水”的略語。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四:“桐城派古文,望溪開之,海峰繼之,至惜抱而其傳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於劉門,世幾有青藍冰水之喻。”

染藍涅皂

發音:rǎn lán niè zǎo

釋義:指胡亂塗抹。涅,染;皂,黑色。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姚司馬者,寄居汾州……經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燈挫針,染藍涅皂,未嘗暫息,然莫見其所取也。”

衣衫藍縷

發音:yī shān lán lǚ

釋義:衣服破爛。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示例: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詩·小雅》終朝采藍。《周禮·地官·掌染草注》染草藍、蒨,象斗之屬。《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
又《說文》瓜苴也。
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
又鳥名。《爾雅·釋鳥》秋鳸,竊藍。《注》竊藍,靑色。
又濫也。《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又地名。《晉語》三卿宴於藍台。
又山名。《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
又水名。《杜甫詩》藍水遠從千㵎落。
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眾園。
又姓。《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
又通襤。《傅詩》整此藍縷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