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本體論思想研究

二、本體論存在的多元性 一、人的存在的整體性 二、意識的存在(the

基本信息

作 者: 汪幫瓊 編
出 版 社: 學林出版社
ISBN: 9787807302704
出版時間: 2006-12-01
版 次: 1
頁 數: 236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哲學>名家作品及研究

內容簡介

《薩特本體論思想研究》在學術的層面對此作了縝密的研究。全書的結構簡潔明了。“導論”部分界定了研究的論域。第一章以梳理三個重要術語的含義而展開論述:existence表示個人存在的統一的現實世界;being是existence所要求的必不可少的超現象條件,是多元的;the existence of others則是“他人的存在”;弄清三者之間的關係是進入薩特本體論的前提。第二、第三章分別是闡述薩特本體論思想的上、下兩個部分,它們正好對應著薩特哲學思想的前期和後期。如前所述,薩特前期的論述重點在個人的自由,後期的論述重點則在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第四章討論薩特對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批評。即使不介紹具體的內容,我們也可以大致了解薩特哲學所關心的論題及其思路。

圖書目錄

前言:傳統本體論批判和薩特本體論的貢獻
導論:薩特本體論(ontology)批判
第一節 薩特本體論研究的目標、出發點與方法
一、薩特本體論研究的目標是徹底理解實在的現象特別
是人的存在和現象
二、薩特本體論的出發點和方法
第二節 薩特本體論的基本特徵
一、意識作為存在的內在否定關係
二、本體論存在的多元性
三、本體論存在沒有先驗的實在性
第三節 薩特本體論的範圍與地位
一、本體論的單向超越地位
二、本體論與形上學
三、本體論與歷史辯證法
第一章 薩特本體論視野中的“existence’與“beings’
第一節 “existence’首先是人的存在
一、人的存在的整體性
二、整體的人的存在與反思的關係
三、整體的人的存在的經驗現象:自欺(bad faith)
第二節 三種水平的beings
一、自在存在
二、意識的存在(the being of COnsCiOLlsness)
三、非存在(non—1)eing)和理想存在(ideal being)
第三節 他人的存在(the existence of others)
一、“我思”對他人存在這一事實的證明
二、他人存在
三、他人與我的最初關係是存在與存在的關係
第二章 薩特的本體論(上):自由的行為
——作為整體的人的存在
第一節 自為存在的本體論結構:三重“面對”
一、自為面對自在存在
二、自為面對自身(the presence of for—itself to itself)
三、自為面對他人的存在
第二節 自為的本體論行為:自由
一、人的行為,必須通過作為人的整體存在的自由來理解
二、本體論的自由行為的規定性
第三節 他人的自由:自為的自由的內在限制
一、自為將他者異化為工具,建立了自己與自己所是的意義
世界之間的關係
二、他人的自由存在是異化的最終原因,是自由所能夠
遇到的限制
三、死亡:存在或他人的存在對自由的絕對限制
第三章 薩特的本體論(下):社會存在
——被中介的自由和行動
第一節 從自為存在到社會存在,薩特本體論思想的內在轉變
一、社會存在中個體實踐或本體論自由的永恆在場
二、人的關係與社會歷史存在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二節 社會存在:實踐一惰性(practico—inert)的客觀必然性
一、最初的必然性:物質作為被整體化的整體性
二、歷史必然性的辯證可理解性
第三節 團體的共同實踐(common Praxis):個體實踐克服
實踐一惰性的中介
一、團體(group)的出現及其發展
二、團體作為歷史存在的辯證可理解性
第四章 薩特對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批評
第一節 薩特對胡塞爾的批評
一、關於“現象的實在性”
二、關於“意識的意向性”
第二節 薩特對海德格爾本體論的理解和超越
一、幾個具體問題
二、薩特對海德格爾的理解和超越
結語:薩特本體論思想對西方哲學中傳統形上學的真正超越
參考文獻
主要術語英漢對照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