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股

薦股

薦股,顧名思義就是推薦股票。一般具備薦股的人員需要是正規的證券師。當然,現在網路的普及,很多的網站或者QQ群也開始薦股。投資著在利用薦股時一定要權重投資風險。

基本信息

簡介

薦股薦股

顧名思義就是推薦股票。一般具備薦股的人員需要是正規的證券師。當然,現在網路的普及,很多的網站或者QQ群也開始薦股。投資著在利用薦股時一定要權重投資風險

股票評論家,有官方職業的——有執照的;也不乏民間的——山寨人士。推薦的股票您買了,漲了,您踏實了,誇獎讚美之;大多數不靈的,冠以“黑嘴”。

注意事項

注意投資者不要以為所有的薦股都是上升股,有些莊家薦股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介入,在利用薦股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自己介入的風險性。

方法

低吟唱

就是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們開始對著“麥克風”(話筒)用說話般的音量輕輕“哼鳴”個股、大盤。一些非常細緻的藝術處理方式,如一聲輕微的嘆息、一個小小的停頓,都能被纖毫畢現地展示出來。特別是先天嗓音是男中音或男低音的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最為適合。

場合:單獨上節目,單邊淒涼熊市,沒事找事、沒話找話的時候。

民謠型

就是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們用“本嗓”演唱個股、大盤。這種推薦方法一般不刻意追求聲音的圓潤和共鳴,音色扁平、自然,強調吐字的清晰和口語化。——場合:尤其適合在為廣大散戶在電視媒體上推薦。

搖滾型

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們富有激情和即興薦股。許多搖滾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們(尤其是硬搖滾和重金屬搖滾歌手)的薦股風格是這樣的。您要是不買他們推薦的股票,恨不得上您家直接搶錢,替您買的那種。

不過呀,很多搖滾型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都比較強調其嘶喊爆發的一面,而缺乏那種細膩的裝飾技巧。這類薦股人士還可以變異出“爵士”類的節奏型(稱為scatting)或Vocalese型,不多說了。

場合:部落格論壇等生不見人、死不見死人的背陰地界兒。

饒舌型

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以急速的節奏念出他們的文稿。您愛聽懂沒聽懂,愛理解不理解,總之呀,是愛誰誰了。

場合:N個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集中的上一個節目時最佳。快字當頭,時間就是生命嘛。特別是既要假裝分析個股、大盤,還有重點販賣軟體、熱線電話什麼的時候最適合。論壇“激戰”,也是最佳場合和利器,反正看誰都是一疙瘩肉的那種。

泣聲型

就是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在薦股時,中摻入一些抽泣、哽咽的成分。舉例:《掌聲響起》中“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的“掉”字;麥姐的《這裡愛情不復存在》(Love is not here any more),從頭至尾“泣聲”不絕。“催淚人”(Tearjerker)的歌薦股方法乃是把這種薦股方法運用到極致的薦股高手了!具體處理上很有層次,先是輕輕抽泣,然後從嗚咽到放聲痛哭,直至泣不成聲。“氣聲”、“哭腔”、“破音”等混雜運用更是此類薦股人士中的佼佼者。

場合:訴說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翻來覆去的說自己的高明、高瞻遠矚,別人的鼠目寸光、目光短淺。假如您要聽了俺地,早割肉,那起碼要避免50%的損失等等。

搖擺型

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薦股時,一般要拿捏個“細微的伸縮變化”,話滿則溢呀。這種處理稱為“搖擺感”(Sense of Swing)。

場合:上年紀的老油條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一般諳熟此道。讓您聽著那是百爪撓心,買也不是、賣也不是;買也對、賣也對;臥倒也對、割肉也對。

華彩型

是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對個股、大盤的基本鏇律進行即興裝飾變化的一種手段,在各路媒體中十分常見。在流行薦股節目中,更是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一種十分重要的表現手法。

特別是大牛市、單邊上揚時,您還可以看到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時不時的還鬧個“花腔”作為一種“變奏”手段,在吐沫星子亂飛的重複重要句子時使用,以使薦股獲得更大的動力。

華彩需要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有高超的演技,還需具備即興創作的才能。是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在處於高度激情狀態中的一種下意識的表現,而這種表現的成敗優劣則取決於股票評論家(包括官方職業、民間山寨人士)平時的股市感覺、修養和積累。一般來說,咱都冠以“瘋子”——人家都說要低調,咱這個類型拒絕,一定要高調!

場合:頭天薦股趕巧今天暴漲時,一定切記要使用“華彩”型! 大牛市、單邊上揚時薦股,要採用。股民學習班開大會時,要採用。賣軟體、光碟時,要採用。拉會員(媒體、網站)時,要採用。扎錢、騙錢、蒙朋友錢時,要採用。

六大圈套

如果你是股民,在你炒股的過程中,千萬別小看身邊出現的一些“另類朋友”,比如通過QQ群、通過電話熱衷向你推薦“好股票”的朋友,比如在電台、電視台里“無私”地幫你分析股票走勢的朋友……對於這些朋友,請先別急著感激,本期理財周刊要向各位揭露這些“朋友”的真實身份,以及他們對你熱心的原因。細細看完,你會發現熱心背後其實是各種圈套。

電視薦股

名為電視薦股實則推銷軟體

事件回放:“××股票出現最佳買入時機,投資者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增加自己的財富……其實發現這隻股票的買入點很簡單,××軟體的操作十分簡單,紅箭頭表示上升趨勢即將展開,藍箭頭表示下降趨勢即將展開。該軟體真正做到了波段操作,精準把握。之前我們推薦的股票全部上漲,例如……”入市時間不長的孫女士從來不去證券交易所,她是一位堅定的電視觀眾兼炒股者,從周一到周五,她會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頻道,聽那幾位“專業人士”的薦股和點評。

事件分析:在中國證券市場不算長的發展史上,所謂的股評家曾經榮光一時,成為眾多股民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所做的投資預測當初曾被狂熱的股民奉為金科玉律,與之伴生的炒股軟體也著實賣了不少,而大部分股民買來軟體後的實際效果遠沒有他們說的那樣準確,軟體本身很難玩兒轉,所謂的跟蹤服務更是無從談起。

商報提醒:股市里沒有“活雷鋒”,依靠某個軟體幫助散戶賺錢更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只要你打開電視,名義上薦股實質上賣炒股軟體的欄目比比皆是。作為普通的投資者,聽股評是提高炒股水平的途徑之一,但是每當遇到以薦股的名義另有它途的時候,您就一定得多長個心眼了。總之,在大忽悠面前心中有數,不為所動,誰也忽悠不了您。

股友薦股

名為透露訊息實則讓你接盤

事件回放:股市里沒有“活雷鋒”,這話不假,可在周先生的記憶中,有那么一段時間,有個“圈裡”的朋友就是“活雷鋒”。

周先生今年35歲,事業有成,手頭有點閒錢。經人介紹,到某券商營業部開戶炒股票,由於資金大,直接進入VIP單間。在那裡,他認識了“活雷鋒”趙先生。在得知周先生大概的經濟情況後,趙先生也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某投資公司經理,也就是所謂的私募基金經理。手上有幾個億的資金,專幫大戶炒股。去年還幫某某名人炒股,用1000萬元炒出1500萬元。

此後,周趙二人的友誼在營業部里生根發芽。周先生是新手,看盤選股票,都得趙先生幫著,有時就連下單都是趙先生幫忙做。至於周先生買的股票,也大都是趙先生推薦的,推薦理由,不是有小道訊息,就是有圈裡朋友坐莊。

幾次下來,周先生還真賺了幾筆,於是他對趙先生的信任與日俱增。直到有一次,趙先生頭幾天前就說看好一隻正在上漲的股票,等那隻股票走出4個漲停板了,趙先生還讓周先生買,剛巧當天周先生病了,沒買成。第二天,股票跌停,趙先生沒來門市。後來,股票又連續出現4個跌停板,周先生從此再沒有見到過“活雷鋒”趙先生。

事件分析:周先生是個幸運的人,賜予他幸運的是那場恰逢其時的感冒。其實,在很多券商門市的VIP單間中,坐著不少所謂的莊家或者莊托。他們的主業是炒股或者代人炒股,副業就是觀察拉攏和他資金相差不多的股民,以備自己出逃時有人接盤。由於沒有任何炒股經驗且資金充裕,周先生自然是莊家最理想的接盤者。

商報提醒:炒股是場智力遊戲,要領就是如果有人狂賺,就一定有人狂賠,你的資金再大,也永遠大不過在你上一層的人。因此,提示比較有閒置資金的朋友,股市就是戰場,所謂股友只是暫時的利益平衡,各種訊息不可輕信,操作前一定動腦子,投資有風險,“天災”迴避不了,躲開“人禍”總是可以的。

QQ群薦股

名為幫你賺錢實則拉你入伙

事件回放:王先生去年初就加入了炒股一族,但由於對市場並不了解,虧了不少錢,所以他一直想讓一些懂行的朋友給指點指點,最好推薦幾隻好股。

春節後,聽朋友說股市可能會走牛,王先生就往股票賬戶里存了8萬元。

存錢第二天,王先生開始尋找“師傅”,網上部落格很多,但一時半會兒跟人家也聯繫不上。無意中,王先生在“圈網你我他”中看到了一個名叫“股票高手”的QQ群,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申請加入了。這個群人氣很旺,而且群主確實有些水平,他每天都會在群里推薦一兩隻股票,當天的走勢都不錯,群里的人好像也都挺相信他,他一出現信息就會不停地閃。王先生按照群主的提示操作過幾次,都屢試不爽,就開始主動和他聯繫上了。

大概四五天后,群主突然發訊息到王先生的個人QQ里說,邀請王先生加入“核心群”,有三個標準,收費不等,分為每季度500元、1000元、2000元。 隨後王先生得知,群主是一家投資諮詢機構的員工,有專業的選股和操作團隊,群里會定期給大家推薦股票,王先生只要跟進即可,保證賺錢。不過王先生還是有些猶豫,總覺得“交錢入會”不值得,第二天,王先生剛一登錄QQ,就收到這樣的簡訊:“你已被××踢出了股票高手群。”

事件分析:其實,當你進入股市、關注股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類的事情不是特例。某些自稱熟悉股市、有內部訊息的個人或機構總是想以短線可能上漲的個股為誘餌,來吸引盲目的散戶加入他們設計的“圈套”。

商報提醒:“帶頭大哥”事件還沒有走遠,疑似“帶頭大哥”又開始逐漸顯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股市里也沒有常勝的將軍,炒股就不能輕易地聽信他人或是傳聞。

部落格薦股

名為以文會友實則推銷炒股書

事件回放:2007年的大牛市,造就了一大批財經部落格和專欄作家,其點擊率超過了娛樂部落格。畢竟,比起明星的花邊新聞來,賺錢對百姓更有吸引力。

劉先生就是那個時候加入到“沙發”一族的。所謂“沙發”,一般是部落格主人新文章掛出來的第一時間看到文章的人留言的位置。很多時候,為了搶先看部落格大師的文章,劉先生能半宿不睡地等著。寫部落格的人很辛苦,有的人早晨五六點就起來寫博;也有的人經常出差在外,但仍不忘寫博;還有人上、下午盯著大盤寫分析、寫預測。這裡有從事多年證券和金融工作的資深人士,也有在股市摸爬滾打許多年的老股民。他們對股市的分析也很透徹,什麼政策面、技術面,分析得頭頭是道,因此賺得了不少眼球。

看部落格的也不輕鬆,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間,劉先生一直在尋求著自己的平衡。

寫部落格是個人愛好,有這個癮,部落格寫多了,寫得好,轉載率高,點擊率和知名度就上去了,有的人還出了書,對於這些書籍,劉先生總是搶先購買,搶先閱讀。但那些書,因為時效性太強,對今後市場沒有太大的指導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文中提到的熱門板塊和股票,也沒有參考意義,因此很快失去了價值。

事件分析: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寫部落格就是為了口碑嗎?有人是,有人不全是。為什麼這么說?部落格看多了,你就會發現,博主一般都有明確說明,“自己從來不推薦股票”。推薦股票拉客戶那是弱智人幹的事,咱有身份的人哪能做那種事?等你對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感到欽佩時,為他們的分析折服時,他們就會在不經意間向你推薦他們寫的書或辦的講座。這種推銷手法應該說是很高明,就像現在的許多理財講座,給你發點獎品,就讓你入會,或動員你買保險,英語學校拉學員其實都是這套方法,還真就有不少人入套。

商報提醒:炒股有賺有賠,錢讓誰賺了,除了繳稅繳佣金,大概就是讓賣書、賣軟體的賺走了。至於有的部落格連結一些薦股廣告,也就有些太裸露了。

電話薦股

名為診斷股票實則賺取分成

事件回放:談起這一次電話門事件,李女士仍然好氣又好笑。那是在一個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接近下班時間,李女士感到有些昏昏欲睡,這時候,一個陌生的、區號顯示是深圳的電話號碼出現在她的手機上。

在說得李女士真後悔買了這隻股票時,該工作人員話鋒一轉,我們最近一直在下大力氣在做某隻股票,可以幫你推薦,有錢大家賺,你賺了錢我們三七分。

李女士開始猶豫起來,一個問題脫口而出:“你怎么確定我賺了錢會把錢分給你們?”對方表示這就要看誠信了。

這樣的電話,每隔兩三天會打進一個來,雖然每次對方都說了不同的公司名稱,但李女士認為這就是一個人幹的。對於炒股後的分成,李女士越想越不對,覺得自己遇上了騙子。

事件分析:李女士之所以詫異,有這樣幾個原因。首先,如果對方推薦的股票賠了,風險由自己擔;其次,如果對方推薦的股票賺了,為了下一次合作的機會,自己很可能會匯錢,那么對方沒有風險卻可以獲得收益。

商報提醒:不要相信這些所謂投資公司的電話,也不要相信他們的薦股,即使最後能賺錢。原因很簡單,你不能假定這些不熟悉的人說的話是真的,而且全部風險由你自己承擔。為了避免對方不斷纏著你,使你最後聽信了他們的話上當受騙,建議投資者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不同意,不要過多糾纏,請掛斷電話!

券商薦股

名為推薦股票實則覬覦佣金

事件回放:牛年以來A股市場不斷升溫,各路薦股大軍也隨之跟進,絞盡腦汁為散戶“支招薦股”。股民老鄧2007年底剛入市就遇上了熊市,手中股票被深度套牢。今年以來,看著股指不斷上漲,老鄧又動心了。但同時,他又擔心自己炒股經驗不足而在這輪行情中再度踏空,於是開始關注券商的薦股。

事件分析:業內人士坦言,“券商這么做,有一個肯定的共同點就是,股民的頻繁操作可以讓券商賺取更多的佣金。尤其在證券交易印花稅下調和單邊收取之後更是如此,這與券商的經營宗旨相關聯。而對於所推薦股票的‘質量’那就得看券商是照顧短期利益還是照顧長期利益了”。

一般情況下,等到券商報告“面市”時,其所推薦個股已經漲了幾天了。因此,散戶接盤多在相對高的價位。此時,機構差不多炒完一波要出貨了。

商報提醒:事實上,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擺在散戶的面前,券商為什麼要發布能讓所有散戶都賺錢的股票信息呢?顯然是有利益驅使而為之。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幾乎所有的券商都有自營業務,往往不能以中立、客觀的態度去薦股。因此,普通散戶只能以此做參考,切不可盲目跟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