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明潤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蕭明潤,字蘇銘,號三餘齋主,滋陽山人。1935年出生“天下古九州”之一的山東兗州官宦世家,名門望族。南梁朝締造者梁武帝蕭衍後人,祖上三寶齊全(旗桿,硯台,蕭氏宗譜)。蕭明潤1948年走上革命道路,1956年調至濟南市公安局工作,長期負責濟南市組織、情報工作,為社會發展和百姓安居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經他手辦理的案件無一不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蕭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為人處世態度,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尊崇,1993年在濟南市公安局紀委書記崗位上退休。

書法成就

蕭明潤現為中德文化交流大使,金石畫館副館長,新華網藝委會副主席,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教育書畫院研究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其作品被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授予“第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文化獎’‘最佳創意獎’。為全國書畫大賽投稿自創書法作品500餘幅,入編全國優秀作品書畫集300餘部,獲金獎120餘次。獲得榮譽稱號150餘個。著書有《中華國粹世博行·當代書畫家蕭明潤作品選》、《返璞開新大家風範沈鵬·蕭明潤》、《藝術與文明的對話歐陽中石·蕭明潤》、《中國網教·名家書畫教材教程》、《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名家集》、《中國十大名家》。中國網教中心將其書法作品改編為教育青少年的教學資料,入編《中國書法全集》。

書法淵源

明潤書法源自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兗為其一”的山東兗州市——兗州自古為佛教聖地,九省通衢,齊魯咽喉,地處“曲兗二府”的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山東濟寧。三國時期曹操起兵於兗州,詩仙李白曾在兗州居住二十年,與杜甫(其父時任兗州司馬)兩位中國詩壇最璀璨的明星相識相聚於少陵台(今兗州市公安局西臨)飲酒賦詩,詩壇幸事莫過於此!1935年,蕭明潤在這個瀰漫著歷史文化氣息的城市出生。一山一水一聖人,也許是這座古城有過太多關於藝術的動人情節,蕭老自幼受祖輩影響,愛上書法這樣一種享受藝術的方式。而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一張宣紙、一桿毫筆,更練就了蕭老“閒撫七弦綠綺、靜看百炬青銅”的藝術情懷。而生於文化聖地的蕭明潤老先生,更是為這千年的神州墨寶文化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潤書法源自書香門第、名門望族,蕭明潤為南梁朝締造者梁武帝蕭衍後人,祖上“三寶齊全”(皇帝欽賜旗桿、硯台、蕭世宗譜)。
蕭氏族譜記載:蕭氏祖居燕京,祖上蕭衍長於文學,善樂律並精書法。蕭家遷居兗州(茲西之西,古賓陽成新嘉驛)系蕭文林出任武清宰以後,因觀世風不古而居官不喜,嫌馬屁盛行而隱於郊外。東有孔府西有蕭宅。前有照後有靠,院中立有旗桿,靠詩書傳家,後嗣英才輩出。蕭明潤記事起,家中門庭若市,門口石獅坐鎮;花園亭台水榭,儒生談書論道。
蕭明潤自幼受祖輩影響在私塾、國小、師範學校讀書時就喜用毛筆書寫,因沒字貼到碑上捶字用以臨摹,工作後亦無間斷。篆書臨習《散氏盤》《石鼓文》;隸書主臨《張遷碑》《禮器碑》;楷書臨習《唐四家》,行書臨習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及文徵明、米芾、顏真卿、趙孟淆的行書;草書臨習自漢代至現代的名家碑貼。主攻行草20餘年,臨習小工、草名家碑貼二十餘部,在掌握這些名家筆法、章法部局基礎上進行個人創作。

採訪文章

豎有千古 橫有八荒——訪著名書法家蕭明潤記 文 李鳴
‘聲不能傳與異地,留與異時,於是乎文字生’,在悠久燦爛的華夏歷史中,文字無疑是文化大花園的一顆參天大樹,而有文字興起的書法藝術則是一朵曼妙絢麗的絕世奇葩,在漫長而斑駁的歲月里,在漫長而斑駁的歲月里,他們一次次從前人青筋畢現的手掌中承接過毫筆的力量;一代代交替演繹著東方大地上有關美的詩文和長句,以使這文字的光芒照亮生命,斷耀古今。
1935年,蕭明潤在山東兗州這個瀰漫著歷史文化氣息的城市出生。經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推薦,蕭老作品被中國網教中心收編為教育青少年的教學資料,並給予了很虞美人的評價:明潤書法急勁處若猛虎躍間;輕掠處則飛鳥穿林;靜怡時,如蒼松依石萬籟屏息。筆走意連。凝神中的悠長漸歇漸馳,很難讓人停滯住想像”.
筆者謹經多次與蕭老師的交流,對書法藝術進行些許管中窺豹的領悟與解讀。
“昨日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王國維評人生的三種境界,此處借花獻佛以此來形容蕭老師的書法生涯,亦不為過。文化轉型與文化斷層,都是無可奈何的事。關於藝術,盛筵難再,盛世難逢,只是這位年近耄耋之年的老書法家對此卻依然堅持、相信、期待。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天地境界的寫就,也是內心感悟的由淺入深,是生命性靈的遠而復返。
時而疏,時而密,時而跌宕,時而細膩,時而仿佛兮若輕雲蔽月,時而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是怎樣的戒定慧,才能讓一隻握筆的手流露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美的絕致?飄然駐不群,斯人獨憔悴。於蕭老師之字里,可觀得書法藝術形態的血脈史和精神的凝聚史。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合抱之樹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一切華美至極的東西,必有其穿越孤獨、厚積薄發的耐力、蕭老師亦如此。凡世間七技皆有玄關,非精通不可內窺宮牆。書有其技,曰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而讀書破成卷,下筆方有神。幾十年如一日的臨摹,書法之道是滴水穿石的堅持,加上些許百川匯海的恣肆,或許還有那么一點望眼欲穿的等待與期盼,那么一點臨水觀魚、憑欄聽風的雅致與超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歲月,總是能被那一種打動它的情感溶解;光陰,總會為一個爬進它內心的眼神駐留。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自成一家。古之博學者,非僅博於常識,更博於精神。居高、廟堂而經緯天下,處山林則教化人心。書法藝術於這個時代,確實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肩負著粥往開來的重大使命。書法者將歷史凝鑄於鮮活的文字,於是來自各個時間與空間的人們,便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會聚一堂,尚古訓之精神,創新興之思維。埃德加說,藝術不是你所看到的東西,而是你讓別人看到的東西。
蕭明潤的作品很多取材於毛主席的詩詞和唐詩宋詞。華章之雄偉廣闊,配以行草之蒼勁放縱,真可謂是相映成輝。而於此境界,筆與心已經合而為一,情與義早已渾然一體。一尺一幅,一方一貼的狹小天地間,儼然流動著吞雲吐霧的筆墨之勢,那也真是觀盡山水的大意境。一點一滴,皆是筆墨造化。不懂書法藝術的人,字再美,也就只能算作是書寫。“否則,怎會不明了,這一豎之間藏就了一個千古,一數碼下去拓展出六合八荒”。
從這個意義上講,蕭老的書法造詣真可謂不折不扣的藝術。而藝術是使人不安的。透視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之美,其所體現、傳導的社會文化的價值趨向,足以震撼一個民族、一個時代!

中國文壇至高評價

1、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沈鵬
沈鵬老先生對書法知音蕭老的明潤書法兩年三評三言:
一評:
第一,他師承古代書法,有著先重法度再重意態的遞進痕跡和轉化過程。這痕跡和過程,既是他書法實踐現象的表露,也是他書學觀念升華的體現。
第二,他的書法創作,無論屬於何種書體,其風格內涵書法美的多重性都能得到充分體現。他的草書風格舒暢矯捷,以其涉筆簡約振迅天真為主導。
明潤書法急勁處若猛虎躍澗,輕掠處則飛鳥穿林;靜怡時如蒼松依石,成籟屏息。
筆走意到,筆停意連。凝神中的悠長漸歇漸馳,很難讓人停滯住想像!
二評:
明潤書法,十分講究字型的大小錯落、行距的疏密張馳、墨色的濃淡枯潤、畫面的層次起伏、行筆的流暢嚴謹、章法的新穎韻味,洋洋大觀、迭宕脫俗,他從政多年,豐富的實踐歷練、深厚的蘊養積累,造就了他的出眾才氣,正是其才氣,奠定了紮實過硬的底氣,才有其書法作品的大氣、秀氣、靈氣。
三評:
蕭老師的作品,造型準確,筆法嫻熟,適度誇張,端莊典雅,形神兼備,堪稱上品書法直取自然萬象入書,大氣磅礴,匠心獨具。其作品大開大合而不失肅穆儒雅,瀟灑飄逸而不失渾厚穩重,痛快淋漓而不失規矩法度,實可謂動中寓靜,以靜致動,蒼勁有力,氣度非凡,美不勝收有滾滾風雲,一瀉千里之勢。
---沈鵬,1931年出生,江蘇省江陰市人。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以及《中國書畫》主編。兼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理事、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顧問、炎黃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之友》雜誌名譽主席、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學院名譽院長等職。
2、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劉大為:
——劉大為,1945年生,祖籍山東諸城。1968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主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教科文組織下屬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3、 《中華文藝經典》評審
2010年3月28日,國際漢學研究會、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將蕭老草書《七律·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收編入《中華文藝經典》。評審點評:
蕭老作品清秀瘦硬,舒展,點畫勁挺,各諧回響,筆法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給人以莊重雄厚又瀟灑自如的感覺。
蕭老作品充溢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中可以看出其厚積薄發的文化修養;作品風貌有生動飄逸而又舒展的效果;結體穩健端莊,筆墨流暢自然;渾厚而不臃腫,疏朗而不乾癟;疏密、大小、濃淡互相穿插,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愉悅的感覺。
4、北京國慶重陽節大型書畫展評審一致點評
2010年北京國慶重陽(金甌天瀚)大型書畫展,蕭老作品在北京吳東魁紀念館展出,在人民大會堂頒獎,榮獲書法類金獎。評審吳修、吳東魁、辛西夢、於貴森、賈正洪、段明亮一致點評:
蕭明潤老師作品方折,源筆法豐富,運筆快而有張力,頗富滯甾,融入古意,流而不穀,暢而通達。整幅神采飛揚,氣勢渾厚,上下浮動,是幅佳作!

蕭明潤作品欣賞

琵琶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