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經紀人

蔬菜經紀人

“蔬菜經紀人”是一種新興職業,連線著市場和農戶,傳遞信息和技術,就像搭建在農戶和市場間的一座橋樑。蔬菜經紀人幫助菜農足不出戶、收入卻大幅增長,蔬菜經紀人的出現,既解決了菜農自家的蔬菜銷售問題,又幫助了其他菜農增收,還使自己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這是蔬菜經紀人對促進農業發展的最大好處。

概念解讀

蔬菜經紀人 蔬菜經紀人

“蔬菜經紀人”是一種新興職業,連線著市場和農戶,傳遞信息和技術,就像搭建在農戶和市場間的一座橋樑。

產生背景

以前一些菜農由於銷售渠道不暢,之前蔬菜發展一直是“昨天下雨,今天打傘”,很難及時把握市場;銷售範圍僅僅局限於村子附近的市場,菜價低、市場競爭激烈成為長期困擾該村菜農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進入盛果期由於菜量大,菜農不方便外出銷售等原因,蔬菜經常爛在家裡,農民收益不高。所以一種“蔬菜經紀人”的職業悄然興起。

產業化經營

針對農村經紀人缺乏經紀專業知識、對市場分析和預測能力不高、規避風險意識不強的現狀,江西樂平從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入手,與民政等部門聯手組織對這些蔬菜經紀人進行專業培訓,同時完善蔬菜紀經人檔案,免費為他們發放法律法規資料,及時解決經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他們對蔬菜經紀執業人員開通資格認定“綠色通道”,主動降低準入標準,實行“零等待”辦證。鼓勵經紀人興辦具有法人資格的經紀人公司等流通組織,收攏五指,化蛹成蝶,以“市場+經紀人+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使經紀產業由單一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方向發展。

現實案例

墅村村民種蔬菜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一家一戶種植的蔬菜都得靠自已送往市場,既費工又費力。遇到市場行情不好,只能眼睜睜看著蔬菜爛在田間,菜農們為此常常怨聲載道。村里退伍軍人謝國書腦子靈、見識廣,第一個當起了蔬菜經紀人,把村里一家一戶種植的蔬菜組織起來推向市場,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在謝國書的影響帶動下,村里許多人陸續當上了蔬菜經紀人。

經過多年發展,村裡的經紀人已增加到30人,並於2004年年初成立了白菜協會。他們跑市場、摸行情,哪裡市場緊缺就把蔬菜運往那裡。另年,根據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種植一些價格高、市場潛力大的時令蔬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城墅村已形成大白菜、萵苣、西紅柿、豇豆、黃瓜等特色配套種植模式,蔬菜種植面積由起初的20多畝擴大到1500畝,全村780戶人家有403戶從事蔬菜種植,村里75%以上的收入來自蔬菜種植和銷售,農民戶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

經驗介紹

第一,蔬菜原料的選擇。不挑精品中的精品當作樣品給客戶發過去。而是根據客戶要求的質量發貨,給客戶保證,第一批貨是什麼樣子,以後還是這個樣子。如果哪裡有問題,大家再溝通。能再做好的地方當然要做好,如果辦不到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這一次合作不成,機會合適,客戶可能下次還會找你。可要是做不了,還硬做,那客戶回頭的機會就是零。

第二,蔬菜報價。做蔬菜經紀人,對市場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預測能力。給客戶報價時要儘量到位,價格不要忽高忽低,客戶不願意找一個對蔬菜價格走勢沒有把握的經紀人收貨。

第三,對待菜農。農村的信息比較閉塞,傳遞慢,菜農可能不會及時了解準確的市場行情。特別是趕上漲價,很多經紀人就動起了歪腦筋。他們按漲價前的價格開給菜農,按漲價後的價格開給客戶,賺取差價。這樣看當時是小賺了一筆,可時間一長菜農就不會再信任你,特別是到了搶貨的時候,會很難組織貨源,哪怕比別人高几毛錢,也不會有菜農願意賣給這樣的經紀人。

第四,儘量為客戶省錢。在達到客戶要求的基礎上,儘量為客戶省錢。把運輸、包裝、人工等費用降到最低。這需要經紀人有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一個為客戶精打細算的經紀人,哪個客戶不想用呢?

第五,要對各種蔬菜的上市期、上市量、基本的種植技術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儘量不要被客戶問倒,但是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不要瞎忽悠。

加強培訓

蔬菜經紀人培訓班 蔬菜經紀人培訓班

相關專家表示,由於絕大部分的經紀人都是從菜農和普通農民轉變過來,文化知識和市場經驗也很不豐富,同時他們的資金、技術手段、信譽度、法律法規、規模、合作意識等還極度缺乏。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從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入手,與相關部門和組織聯手對這些蔬菜經紀人進行專業培訓,同時完善蔬菜紀經人檔案,免費為他們發放法律法規資料,及時解決經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對蔬菜經紀執業人員開通資格認定“綠色通道”,主動降低準入標準,實行“零等待”辦證。鼓勵經紀人興辦具有法人資格的經紀人公司等流通組織,收攏五指,化蛹成蝶,以“市場+經紀人+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使經紀產業由單一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