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振華[民國官員]

蔣振華(1872—1960);字剴成,太湖縣羊塢山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少年時讀過兩年私塾。16歲時在縣城天燈街朱和順釀酒店當學徒,該店老闆朱乙齡看蔣振華膂力過人,又能吃苦,便對蔣說:‘‘現在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你年輕力壯,何不趁此外出去謀個出路、奔個前程?”蔣即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到安慶巡警學堂接受訓練。光緒三十三年七月六日該校舉行畢業典禮時,學堂監督(校長)徐錫麟宣布起義,當場擊斃安徽巡撫恩銘,並印發《光復軍告示》,率學生攻占軍械局。後起義失敗,徐錫麟被捕就義。蔣振華先流亡到南方,後避居香港。在香港,加入同盟會,在黃興、趙聲手下當一名敢死隊員。宣統三年(1911)潛回廣州,三月二十九日參加黃興指揮的進攻兩廣總督衙門的戰鬥。戰鬥一晝夜後,起義軍傷亡過重,被迫退卻,蔣振華又逃到兩湖。同年,參加武昌起義。起義後受詹大悲派遣,與六安丹墀、壽縣胡萬泰率起義軍往攻安慶。路過太湖縣城時,清縣令陸承鎬捧出印綬,投降起義軍。

民國成立後,蔣振華先後在安徽炮營專門學堂和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在安徽督軍署任少校一等參謀和炮營營長等職。民國2年(1913年7月),蔣振華參加安徽都督柏文尉領導的反袁鬥爭。失敗後,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蟄居太湖老家。民國15年北伐戰爭開始,陳雷起義部隊進駐太湖,號召太湖人民支持北伐,並起用蔣振華招募新兵。隨革命鬥爭深入發展,蔣振華加入國民黨右派縣黨部,與左派縣黨部相抗衡。民國16年,北伐軍第七軍第二師劉達恆部到達太湖,將縣長張述峨和蔣振華同時扣押。後經教育,蔣表示海悟,劉達恆才將其釋放。.不久,到上海請國民黨元老於佑任介紹他到楊樹埔教會學校供職,在該校任庶務主任近十年。民國26年,日軍侵入上海,蔣振華不願作漢奸和敵國的順民,攜妻兒離開上海回到太湖老家。抗戰期間,曾一度任縣救濟院院長,收養了幾十名孤兒。
解放後,被列入統戰對象,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有時給他訂報紙和送食品。1960年去世時,經縣長方涵批示,縣人民政府撥給人民幣4()元及一些大米、布票以資喪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