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傳光

蔣傳光

蔣傳光,男,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和法律教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

人物生平

為法理學、法社會學和法律文化。

1986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政教系,

1986年7月——1993年9月,在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工作,

1996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法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6年7月——2004年9月,在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工作,曾任淮北煤炭師範學院政法系主任,系主任兼系黨總支書記;曾為安徽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03年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博士學位;

2004年9月調入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工作。

2013年6月,任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院長。

主要作品

論文

(1)關於養廉制度的考察與思考,《淮北煤師院學報》1989年第4期;

(2)增強和堅定對我們黨反腐敗的信心——學習江澤民十四大政治報告的體會,《淮北煤師院學報》1993年第1期,該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1993年第5期全文轉載;

(3)鄧小平民主與法制思想初探,《淮北煤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

(4)對法的概念的一點認識,《法學雜誌》1994年第6期;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辨析,《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報》1994年第5期:

(6)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法制理論的新貢獻,《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摘編》1995年第6期摘編;

(7)淺談法律移植的幾個問題,《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5年第5期;

(8)論重視加強法制建設過程中的道德教化作用,《淮北煤師院學報》1995年第4期;

(10)對我國法治社會建立的幾點認識,《淮北煤師院學報》1996年第2期,該文被《新華文摘》1996年第8期摘編;

(11)完善防止腐敗滋生的道德控制機制,《黨建研究》1996年第5期;

(12)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與我國法治社會的走向,載《走向二十一世紀的法理學》雲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3)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淮北煤師院學報》1997年第2期;

(14)論婚生否認與非婚生認領,《淮北煤師院學報》1997年第3期;

(15)對我國社會控制模式選擇的法社會學思考,《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該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7年第12期全文複印,並獲1998年安徽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16)應重視和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載《新時期高校工會工作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7)“一國兩制”下的“一國兩法”——紀念香港回歸一周年,《淮北煤師院學報》1998年第3期

(18)由人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的偉大歷史轉折——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淮北煤師院學報》1999年第1期;

(19)對高校幹部隊伍建設的一些思考,《中國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20)中國法理學50年的成就與貢獻,《淮北煤師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1)中國法理學發展歷程回眸,載《跨世紀法理學回顧與展望》,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22)對法理學研究方法的一點思考,《法學評論》2001年第1期;

(23)論我國人權的法律保障,《淮北煤師院學報》2001年第1期;

(24)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法治模式的選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年第2期;

(25)鄧小平“兩手抓”思想與中國社會控制模式的選擇,《高校理論戰線》2001年第5期;

(26)中國法律文化傳統與中國的法治道路,《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5期摘編;

(27)西部大開發中的法治建設路向思考,《淮北煤師院學報》2002年第1期;

(28)構築法學教育與國家司法考試的良性互動關係,《安徽法學》2002年第6期;

(29)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江淮法治》2002年第6期;

(30)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政體制,《安徽法學》2002年第6期;

(31)對完善農村基層直接選舉制度的幾點思考,《淮北煤師院學報》2003年第1期;

(32)略論中國古代社會的“禮治”秩序,《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33)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與社會控制,《民間法》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鄧小平法制思想與“法治”,《理論建設》2004年第4期;

(35)鄧小平法制思想與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安徽法學》2004年第5期;

(36)略論中國古代的社會控制模式,載林明、馬建紅主編《中國歷史上的法律制度變遷與社會進步》,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7)中國古代社會宗教與法律關係的初步考察,《中西法律傳統》2004年第四卷;

(38)法文化交流與先進法文化創建,《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39)當代中國憲政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和發展——以1949年以來憲法的變遷為視角,《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40)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當代中國法治社會構築的理念,《中國與以色列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1)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在構建當代中國法治社會中的意義,《法治熱點透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2)關於完善地方立法立項機制的一些思考,《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6期;

(43)中國古代社會宗教與法律關係的初步考察,《法學家》2005年第6期;

(44)論和諧社會與法治社會的關係,《淮北煤師院學報》2006年第1期;

(45)論構建和諧社會與當代中國社會控制模式的選擇——法社會學的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該文被人打複印報刊資料《新思路》2006年第3期轉載;

(46)論社會控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法社會學的研究,《江海學刊》2006年第2期,該文被《新華文摘》2006年第18期摘編。

(47)論法律文化的生成環境與中國特色法律文化的創建——以全球化為視角,《法治論衡》第七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8)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及其與法律的關係,《中國法律史論集》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著作

(1)《法學概論》,撰寫“國際法”一章,約1萬字,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2)《經濟契約法新編》,撰寫“運輸契約”部分,1萬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法律辭海》,撰寫法理學詞條5萬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撰寫“司法制度”部分,5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998年修訂,該書獲1999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提名獎,1999年第十一屆國家圖書獎;

(5)《建構中國法治社會的指南——鄧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獨著,22.6萬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該書獲2001年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6)《法律案例精析》,合著,10萬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7)《法理學》,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及其法制化進程》,合著,25萬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其它

(1)農村基層直接民主及其法制化研究,1999年安徽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主持(已結題);

(2)農村基層直接民主發展及其法制化研究,1999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主持(已結題);

(3)地方立法立項與起草機制的實證方案研究,2004年上海市人大法工委重點項目,課題組副組長;

(4)依法執政與構建中國特色憲政體制研究,2005年上海市教委一般社科項目,主持;

(5)社會控制與和諧社會秩序的構建——法社會學的研究,2005年法務部重點項目,主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