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角村

蓮角村

蓮角村位於福建省長樂市玉田鎮之西,長、閩、福三市縣交界,屬西埔村所轄。該村清一色林姓,脈自閩南永春,肇遷始祖林敦清,固避亂輾轉遷來玉田蓮角。至今約歷二百餘年,繁衍三 百餘口。

基本信息

蓮角村

蓮角村位於福建省長樂市玉田鎮之西,長、閩、福三市縣交界,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屬西埔村所轄。該村清一色林姓,脈自閩南永春,肇遷始祖林敦清,固避亂輾轉遷來玉田蓮角。至今約歷二百餘年,繁衍三百餘口。按說,蓮角村民在福州方言區生活了二百餘年,其語言該是已被同化,但奇異的是,二百餘年來蓮角村民卻能鄉音無改,成為長樂境內絕無僅有的閩南話方言角。筆者尋思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愈是小村姓氏逾益自持自尊,堅持母語至少也是一種團結,或者說凝聚力的顯示;二是蓮角村遠處深山,歷史上除了采樵者而外,人跡罕至,與外界幾乎隔絕。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的蓮角村民漸至都能操雙語——閩南話和福州話了;絕大部分人已遷到平野地區或外出謀生。蓮角村至今仍是滿眼原生態風情。山深林茂,流水潺潺,麂鹿雉雞出沒其間,一派世外桃源風光。長樂的母親河上洞江源頭就在這裡,更增添了她的詩情畫意。據2004年人口普查統計全村有80多戶300多人,由於地處山區,村民靠種田放牧為生,經濟落後,改革開放以來,他們紛紛走出山門,出外經商或辦磚廠等,大部分人事業發達,相繼在福州、長樂城關等地購置房產,現村中僅有老人、小孩幾十人和一些舊房子,顯得十分冷清、古樸。但一到每年春節,村里就熱鬧起來,外出的人都攜妻帶子回鄉。蓮角村民風剽悍,男子漢都有一手百步穿楊的好槍法。1941年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日寇分兵兩路從漳港仙岐和松下牛頭灣登入進攻長樂。縣長張燦攜印逃得不見人影。大批散兵游勇四散逃竄。農曆四月初十,14名步履艱難、衣衫襤褸的散兵游勇竄到蓮角村,他們對村民說,願以600塊大洋將手中的12枝槍出售。槍是獵人的生命,村民們於是湊足錢買下了槍枝,還給他們每人一套衣服,返回家鄉。誰知幾天后,一樁意料不到的事發生了。散兵中有個鄭亦喜,是桃源村人。他垂涎蓮角村這批槍枝,就煽動、糾集50餘名地痞流氓圍攻蓮角村,企圖搶奪槍枝。蓮角村民十分憤怒,全村獵手集合起來,占據有利地形,將這批地痞流氓擊潰。鄭亦喜懷恨在心,竟認賊作父,向駐青圃的日寇謊報蓮角村有抗日游擊隊。農曆四月十五日凌晨三時,200餘名日寇在鄭亦喜的帶領下進犯蓮角村。村民們臨難不懼,得到警報後立即將村中老弱病殘及重要財物撤離,並組織優秀槍手守衛各個山頭,迎擊日寇。日寇一到村口,即遭到猛烈的射擊,當場扔下數具屍體。日寇一時弄不清蓮角村有多少人槍,不敢貿然進村。雙方相互對射,一直對峙到中午。鄭亦喜急於邀功請賞,告訴日酋,我方沒多少人槍,強攻定能拿下蓮角村。日酋依計而行。用迫擊炮、重機槍向蓮角村猛攻。在日寇強攻下,獵手林大俤犧牲,林友祥、林頑頑負重傷。村民們漸漸支不住日寇的攻擊,被迫退卻。蓮角村陷入日寇魔爪。日寇進村後,進行瘋狂的報復。他們放火將全村40餘間房屋盡行焚毀。臨走時,還掠走了100多頭牲畜和無數雞鴨。當然,日寇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十餘具日寇屍體被蒙上白布抬回了青圃。抗戰勝利後,作惡多端的漢奸鄭亦喜被槍決。由於蓮角村地處僻壤,致使這段英勇抗擊日寇的歷史湮沒無聞。直到1989年,才由林慶壘、王仁翔撰文披露了這一抗戰史實。蓮角村民眾不畏強暴、以血還血、英勇禦侮殺敵的英雄氣概,永遠值得我們學習。[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