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房夫子宮

蓮房夫子宮位於輞川城古街中段(中街)背後,是清末民初時期商貿最繁榮的地段。宮始建於清道光五年(1 8 2 5年),由下四家陳氏始祖、山東直隸州司馬陳爆竹(字肅齊)興建下四家祖厝書館時一併建造。宮與下四家祖厝一脈相連。該祖厝書館連同夫子宮於2002年公布為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該宮地處輞川蓮花山下,又由下四家家族所建,故名為“蓮房夫子宮”。
宮坐北向南,由門亭、正殿組成。建築面積l 2 0平方米,挑梁硬山式建築,周圍有花圃和開闊場地,門前就是古街,交通方便。宮正殿奉祀關夫子及周倉、關平神像。宮和亭建築的泥塑、木雕均古樸精緻,上世紀末重修時,確是舊構刷新。
蓮房夫子宮由當地官員、商紳所建,又地處古城最發達的商貿地段,歷來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關夫子誕辰,信眾都組隊往泉州塗門夫子廟“乞火”。為壯行隊伍,清末民初,輞川南音北管盛行時期,由下四家家庭所組建的“蓮房社北管隊”轟動一時,不但為“乞火”佛誕服務,每逢民俗節日、新春佳節更是熱鬧非凡,春節期間,從除夕開始直至正月初五,蓮房社的“社鼓隊”,走街串巷,打鬧一番,為節日增添熱鬧氣氛,為民眾所稱道。
民間崇拜場所夫子宮與古厝、書館、店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輞川古“萬城”時期集民居、商貿、教育、文化在一起的小農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轉化的一個縮影,它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史研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