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天宇宙模型

蓋天宇宙模型是中國最古老的宇宙模型。這一模型的側面解剖圖可以用繁體“傘”字表示。這一模型來源於中國東南沿海夏季常見的事物——颱風。蓋天宇宙模型是古越族對中華文明的一大貢獻。蓋天模型中的“北極”成為古越族統一中國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概念。

宇宙模型是古人用來描述人類居住環境的一種工具。

蓋天宇宙模型是中國最早的宇宙模型,出自《周髀算經》一書。

蓋天宇宙模型的構件有如下四件:1.“天”,斗笠形,居於模型上方;2.“地”,平面形,居於模型下方;3.“天地柱”,圓柱形,上接“天”中央,下拄“地”中央;4.“人”,位於“天”、“地”之間、“天地柱”周圍。因為這一宇宙模型中的“天”為斗笠之形,或如隆起的鍋蓋之形,故被稱為“蓋天”宇宙模型。

蓋天宇宙模型的靜態側面圖式,即如繁體“傘”字所示:上面的人字頭表示“天”,下邊的一橫表示“地”,中間一豎表示“天地柱”,“天”、“地”之間,“天地柱”兩旁,各有兩個小“人”,表示居住於大地四方的人類。

蓋天宇宙模型本身是一個動態模型:“天”和“地”在同時圍繞一根虛擬的中心軸線旋轉,由於“天”和“地”這兩個具有質量的物體因旋轉運動而產生了離心力,使這兩個物體有了沿著軸線方向向上方移動的傾向,但這種向上的離心力恰好被此二物體本身的重力所平衡,所以“天”和“地”的絕對位置和它倆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夠保持不變,這一對方向相反的力相互作用的效果,猶如在“天”與“地”之間拄了一根棍子,使得它倆得以維持相對距離的恆定。所以,蓋天模型中的“天地柱”不是實體柱。

古人所謂的蓋天宇宙模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具有一個生成過程。蓋天宇宙模型的生成過程與大自然中的颱風生成過程是基本相同的。

颱風的生成過程是這樣的:最初,在遼闊的熱帶海面上只有純淨的空間,這是虛無的狀態;接著由於海水的升溫、加熱,無數海水分子被蒸發到海面上空,形成水汽,水汽分成一團一團的,都處於散亂的漫遊狀態。隨後由於地球赤道偏轉力的作用,熱帶海面上的水汽團們開始向同一方向移動,從而形成了一個大範圍大規模的汽體整體旋轉運動,出現了一個矮柱狀的雲霧氣團,它的側面解剖結構分成三部分:中心是空氣柱,空氣柱外圍是廣厚的雲氣圈,雲氣圈外圍是風雨圈。雲霧氣團旋轉速度逐步加快,更多的海水蒸汽被從其底部旋轉吸入,螺旋升高,使得這個雲霧氣團長高到與天相接。這個雲霧氣團移動到陸地上,就成為一個“天地柱”,它上與天相接,下與地相連。

與此相似,蓋天宇宙的生成過程是這樣的:最初,是虛無的狀態。隨後,虛無狀態轉化為有水汽的狀態,這時的水汽分成一團一團,散亂地漫遊著,這就是“混沌”狀態。隨後,水汽團們轉入有序運動狀態,進入螺旋狀態,這時,螺旋運動的中心點就隨之出現了,這個點就是“太極”。有了太極,水汽團就進入螺旋長高階段,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雲氣團柱(內含一根虛擬的中心軸),叫做“混淪”。“混淪”由於高速旋轉而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作用下,雲氣團中的輕飄物質沿著中心軸上揚而形成了“天”,另一部分重濁物質則沿著中心軸下降而形成了“地”,“天”“地”出現後二者間也發生了氣體對流,天氣與地氣交接後產生了人和萬物生靈。這樣,宇宙就誕生了。而“混淪”中心是一根純淨空氣組成的空氣柱,它叫做“崑崙”。(參見百度百科“崑崙”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