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朮蕪荑

 由於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等多種原因,各地區的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和套用範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形成了具有不同內涵、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即中藥材、民間藥和民族藥。   對於這些寶貴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己有悠久的歷史,也是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幾千年來,以之作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對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些藥物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來相沿藥學叫做“本草學”。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市場在安徽省亳州市。中藥材

名稱:蒼朮
類別:化濕藥
拼音:CANGZHU
拉丁:RhizomaAtractylodis
別名:赤朮、青術、仙術
藥用部位:根莖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鬚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栽培要點:
產地:江蘇、湖北、河南
採收加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曬乾,撞去鬚根。
地道沿革:
來源:北蒼朮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
科屬:菊科蒼朮屬
形態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肥大呈結節狀。莖高30~5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葉革質,無柄,倒卵形或長卵形,長4~7厘米,寬1.5~2.5厘米,不裂或3~5羽狀淺裂,頂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有不連續的刺狀牙齒,上部葉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頭狀花序頂生,直徑約1厘米,長約1.5厘米,基部的葉狀苞片披針形,與頭狀花序幾等長,羽狀裂片刺狀;總苞杯狀;總苞片7~8層,有微毛,外層長卵形,中層矩圓形,內層矩圓狀披針形;花筒狀,白色。瘦果密生銀白色柔毛;冠毛長6~7毫米。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及山坡草地。分布於東北、華北、山東、河南、陝西。
來源:茅蒼朮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
科屬:菊科蒼朮屬
形態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塊狀。葉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3~5.5厘米,寬1~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刺狀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葉脈隆起,無柄;下部葉常3裂,裂片頂端尖,頂端裂片極大,卵形,兩側的較小,基部楔形,無柄或有柄。頭狀花序頂生,葉狀苞片1列,羽狀深裂,裂片刺狀;總苞圓柱形;渦苞片5~7層,卵形至披針形;花冠筒狀,白色或稍帶紅色,長約1厘米,上部略膨大,頂端5裂,裂片條形。瘦果有柔毛;冠長約8毫米,羽狀。
生態環境:生山坡灌叢、草叢中。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山東、安徽、湖北、四川。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於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
【套用】
1.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寒濕白帶,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治濕阻脾胃,而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膩厚濁等症,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套用;治寒濕白帶,可配白芷同用。如濕熱白帶,又可配知母、苦參、墓頭回;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可配黃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濕溫病證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關節疼痛。與羌活、獨活等同用。
3.用於風寒表證。與羌活、細辛、防風等同用。
4.用於夜盲、眼目昏澀。與豬肝或羊肝、石決明等配伍同用。
附註: 同屬植物北蒼朮A.chinensis(DC.)Koidz.的根莖同作蒼朮入藥。
【用法用量】煎服,3~9g。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