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台鎮

蒼台鎮

蒼台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地處豫 鄂兩省交界處,位於唐河縣城西南41公里,東臨龍潭鎮,西隔唐河與新野縣前高廟鄉相望,北連郭灘鎮,南與湖北襄陽、棗陽毗鄰,素有“二省四縣交界處”之說。交通便利,農業綠色種植,盛產優質小麥,花生,玉米。飼養優質黃牛。是世界謝氏發源地。西周名相姜子牙封地,武王賜謝姓。大美蒼台歡迎你!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轄區總面積85.4平方公里,6.7萬首耕地,4.6萬人,有宋灣村、三皇鎮村、後灣村、陳排灣村、丁灣村、常寨村、蒼台村、朱李灣村、栗湖趙村、於灣村、郭莊村、趙橋村、五里陳村、郜河村、高彭村、謝家莊村、丁崗村、邵莊村、康莊村、閆莊村20個村委,一個縣屬林場,一個鎮直農科所。

蓼陽河-一河兩古都

一條不起眼的小河,一條歷史悠久的河流,形成於晚更新世,北支流源頭在荊爬山,南支流發源於龍泉禪寺的大寺山界,位於蓼山之南稱蓼陽河,古蓼國在蓼陽河邊建國都。蓼陽河自西向東,流經3鎮18個村委,九曲十八彎,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29平方公里,最後《清史稿》載:經湖陽古城西、謝城北,會謝水、湖河經蒼台鎮,緣新野界入湖北襄陽”。當蓼陽河流經漢龍潭進入謝邑後流入唐河(古比水)。經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確定蓼陽河即古謝水。《後漢書》載:古謝國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北。

唐河是南陽盆地東部的一條南北向主要河流。發源於方城縣北部的七峰山下的黑龍潭,其源頭叫潘河,經方城縣城南流至賒店鎮與趙河交匯後稱為唐河,流經唐河縣源潭鎮、唐河縣城,過郭灘,蒼台入湖北襄陽張灣與白河交匯,其後流入漢江。

行政代碼

[代碼]411328109:~200宋灣村 ~201三皇鎮村 ~202後灣村 ~203陳排灣村 ~204丁灣村 ~205常寨村 ~206蒼台村 ~207朱李灣村 ~208栗湖趙村 ~209於灣村 ~210郭莊村 ~211趙橋村 ~212五里陳村 ~213郜河村 ~214高彭村 ~215謝家莊村 ~216丁崗村 ~217邵莊村 ~218康莊村 ~219閆莊村

歷史沿革

相傳唐代時曾建蒼台寺,遂以寺名。1965年唐河大洪水後東遷1.5公里,與三里侯村連在一起,仍稱蒼台。清代屬唐縣,為蒼台保。1913年屬沘源縣,1921年為鄉,屬湖陽區。1923年屬唐河縣。1931年為聯保,屬漢龍潭區,1941年改聯保為鄉。1947年屬唐南縣,為漢龍潭區所轄。翌年併入唐河縣。1956年設中心鄉。1962年建蒼台人民公社,屬郭灘區。1968年撤區,併入陳排灣公社,成立蒼台人民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85.5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蒼台、朱李灣、於灣、栗胡趙、郭莊、趙橋、五里陳、高彭、郜河、前王莊、丁崗、邵莊、閻莊、康莊、宋灣、三皇鎮、後陳排灣、陳排灣、丁灣、常寨20個行政村。1998年撤鄉設鎮。

工業經濟

唐河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5公里。面積85.5平方公里,人口4萬。蒼(台)湖(陽)、蒼(台)新(野)、蒼(台)襄(陽)公路過境。轄2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地毯、油料加工為主。農業主產小麥、棉花、花生。

蒼台工業發展迅速,2013年實現工業產值5億元。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麵粉加工和肉類皮毛業加工比較發達,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以農業資源為主的加工工業體系,年產優質麵粉300萬噸.2001年該鎮借東西合作的東風,加大招滴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上飴糖、羽毛粉飼料、麵粉、pvc制管四個項目,創建4個加工廠,當年實現利稅120萬元。2002年,又新上年產6000噸生產能力的精製掛麵廠一個,年加工能力20萬隻香酥兔、香酥鴨項目各一個。尚湖村的黑陶工藝歷史悠久,有一乾多年歷史,黑陶工藝精湛,品種多,具有極尚的觀賞和珍藏價值。產品遠銷豫鄂兩省,深受廣大用戶喜愛。蒼台鎮現有大型麵粉工廠3個年產值超兩億。

農業發展

•鎮境域·地勢平坦,東部為平崗,西部屬唐河沖積平原。河流有唐河、蓼陽河、礓石河。唐河由宋灣入境,沿鄉西部邊緣,流經三皇鎮、陳排灣、丁灣、常寨、蒼台、朱李灣、栗湖趙、於灣10個行政村,長17公里,中部偏北有蓼陽河,南部有礓石河,均自東向西流入唐河。1955年以來,在唐河東岸和北部的白馬湖、蓼陽河沿岸,修築防洪堤長達40公里。

•蒼台自古水運便利,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種植業發達,科技含量高,農業資源豐富,品質優良,2001年農業產值達16000萬元,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麥、花生生產基地和高產開發鄉鎮之一。畜牧業上,形成了以養良種獺兔、波爾山羊、櫻桃谷鴨和生豬為主的養殖基地。

基礎設施

蒼台鎮區面積2.5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條,近年來共投資200萬元完善街道配套設施,美化了鎮容。街東工業區,水上公園框架形成,2001年投資60餘萬元在鎮東疆石河修攔河大壩一座,該壩集蓄水灌溉、旅遊於一體,拓寬了鎮域面積,改善了鎮區環境。蒼台集鎮商賈雲集,形成服裝、布匹、副食批發、蔬菜肉蛋、畜禽交易等專業市場,商戶600家,從業人員2230人,日上市容流量1一1.4萬人次,年商品零售額達到1億元,是豫南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

蒼台鎮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南陽4條二級油路,交通四通八達。通信事業日新月異,至2014年01月全鎮有兩座信號塔;有電視差轉台兩座,全鎮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文化背景

蒼台鎮歷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該鎮謝家莊村為古邑封地,是世界謝氏的發源地。蒼台鎮現有文化站一個,文物館一處,保存文物100多件,其中謝邑檔案40多件,圖書館(室)3個,藏書5萬餘冊,文物和景點有謝邑遺址、千年古桑和八百年古柏林各一處;世界謝氏宗親會於1986年、1993年兩次前來尋根問祖,出資200多萬元建謝氏國小一處。

1926年烈士閆普潤在閆莊村成立全縣第一個黨支部。閆莊村東南隅立有“革命烈士孟保方紀念碑”。丁灣西南為1938年國民黨抗日戰場,有“鍾毅師長殉難處”石碑一通。以示紀念。

葉集村西有漢墓,俗稱“大老墳”。前陳排灣有古柏一株,傳有900歲,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