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紅果

蒲紅果

Eugenia L. 番櫻桃屬,桃金孃科,約1000種,分布於熱帶地區,尤以熱帶美洲最多,我國南部引入有紅果仔E. uniflora L. 及呂宋番櫻桃E. aherniana C. B. Rob. 2種。 本屬和蒲桃屬Syzygium不同之處為花單生或數朵簇生;種子的種皮包圍著胚體,非如蒲桃屬的胚體裸露,而種皮則與果皮的內壁粘合。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對生,羽狀脈;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萼裂片4-5,短;雄蕊多數,花絲於花蕾內不甚彎曲,藥室縱裂;子房2-3室,每室有橫裂胚珠多數;漿果頂部有宿存萼片,果皮薄,易碎,與種子分離,種皮平滑而有光澤。適宜於作盆景、盆栽和庭院栽培。 可以食用,在巴西栽植普遍,是當地常用水果。

形態特徵

蒲紅果是紅果仔的別稱,也叫棱果蒲桃,屬於桃金孃科番櫻桃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蒲紅果 蒲紅果

又名番櫻桃、畢當茄、巴西紅果、棱果蒲桃,其樹形優美,新葉紅潤,老葉濃綠,四季常青;果實形狀奇特,似南瓜,又像燈籠,色澤美觀,其味道鮮美,是觀賞、實用兩相宜的優良花木。在熱帶地區可做園林綠化樹種,北方地區則多做盆栽觀賞,因其枝幹蒼勁曲折,而且耐修剪,還可用與製作盆景,在嶺南地區套用尤其多,是嶺南派盆景中的重要觀果樹種。

 盆栽的紅果仔生長季節可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夏季高溫時適當遮光,以防烈日暴曬,生長期勤澆水,勿使盆土乾燥;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紅果仔雖然喜肥,但卻不喜濃肥,應薄肥勤施,可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肥,幼樹或抽梢期以氮肥為主,其他時期則施以磷、鉀肥為主的複合肥。冬季移入室內,控制澆水,5℃以上可安全越冬。紅果仔耐修剪,可根據不同的樹形進行修剪整形,生長期隨時抹去無用的芽,適時摘心,以保持株形完美。
8-9月是紅果仔的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制澆水,增施磷、鉀肥,到10月就會有花蕾出現。冬季注意保溫,溫度不可低於10℃,12月初部份老葉脫落,並陸續開花。花期澆水時不要將水淋到花上,南方室外種植時,也要注意防雨,以免造成落花。由於花期是在冬季,沒有昆蟲可以傳粉,可在每天進行人工授粉,以增加坐果量。紅果仔具有邊開花、邊結果的習性,為了使果實大小均勻,儘量保留同一批果子,當果子達到所需的數量時,可將剩餘的花蕾剪掉,把小果、弱果、過密果疏除,以使果子大小統一。當果子穩定後,應增加磷、鉀肥的用量,可每7天左右噴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到了2-3月,果實成熟,這是紅果仔的最佳觀賞期。如果冬季溫度較低,紅果仔的主花期會推遲到翌年2-3月,5-6月果實才陸續成熟

生長環境

紅果仔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在陽光充足處和半陰處都能正常生長,不耐乾旱,也不耐寒;適宜在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中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熱帶地區,尤以熱帶美洲最多,我國南部引入有紅果仔E. uniflora L. 及呂宋番櫻桃E. aherniana C. B. Rob. 2種。

主要價值

適宜於作盆景、盆栽和庭院栽培。 可以食用,在巴西栽植普遍,是當地常用水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