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中學

蒲江中學,是1982年首批省級重點高中,是全國教育管理創新先進示範校、全國語文教改示範校、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省校風示範學校、省陽光體育示範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省綠色學校、省級文明單位、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校本教研引領學校、市教師發展基地校、市園林式單位。學校座落在風光旖旎的白鶴山麓,蒲水之濱,位於蒲江縣城,占地近200畝,現有教學班51個,師生近3000人。

基本信息

校史

蒲江中學歷史悠久,自宋代大儒魏了翁於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創辦鶴山書院,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至今已有792年歷史。
一、鶴山書院時期(共692年)
從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到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宋代
鶴山書院,位於縣城北1里之白鶴山上(故址在今蒲江中學果園),為邑人魏了翁於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辭朝歸里時創建。各地慕名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
鶴山書院辦學的宗旨是:以“廬山、嵩岳、衡麓、睢陽書院為楷模”,砥礪學術,造就人才。了翁師承廬山白鹿洞書院“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之治學原則,親自執教。教學方法及內容為:個人精讀,相互問答,集眾析疑,以研習為主,間亦議論時政;授教課本有朱熹《四書集注》等經典著作,了翁抄錄之皇室書中儒學秘本,以及魏家有藏書等。在了翁掌教下,書院治學風氣謹嚴,學術思想活躍,門生學識日增,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者眾。其中,先後考中進士,在朝廷充任高級官職多人。在其家學和弟子中,《宋史》為之列傳者達八人,取進士者達十四人。如嘉定進士吏部尚書、丞相游似,嘉定進士刑部尚書吳泳,嘉定進士禮部尚書牟子才等。
鶴山書院建築結構完整。其布局為:山麓建鐫有“魏氏故里”橫額的石坊為山門,有300餘級石階通至山項。山項書院前立一屏牆,上有清代邑令紀曾蔭手書、每字3尺余見方的“鶴山書院”四大字。書院主體為前後相連的兩個四合大院,其後側有一洗墨池。
元代
宋元(蒙)戰火,鶴山書院“莽為茂草”。
明代
成化七年(1471年)邑令邵有良重修鶴山書院一次。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御史虞雍重修鶴山書院一次。
清代
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鶴山書院一次。
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至三十八年(1774年)知縣紀曾蔭改建鶴山書院一次。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再重修鶴山書院一次。
鶴山書院可考的各任山長名單:
雍正年間:潘成禧,江南人,寄居蒲江。
乾隆年間:陳懷仁,蒲江辛街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科舉人。乾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科進士,官至戶部福建司主事。
嘉慶初年:趙廷澍,蒲江西門外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舉人,山西省臨縣知縣。
嘉慶年間:王宗陶,蒲江龍泉山人,嘉慶三年(1798年)戊午科舉人,長寧縣教諭。
嘉慶年間:彭廷颺,蒲江彭磅山人,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科拔貢,仁壽縣教諭。
嘉慶末年:鍾殿華,蒲江人,喜慶二十一年(1817年)丙子科舉人。
道光初年:李壽堂,蒲江人,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副榜。
道光二十年(1849年)、三十年(1850年)及光緒四年(1878年);解璜,蒲江甘溪明月寺人,道光二十八年丙午科舉人。
道光末年:彭體元,蒲江人,貢生。
同治二年(1863年):陳桂智,蒲江人,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貢、候補教諭。
同治三至七年(1864年—1868年):徐元善,蒲江人,鹹豐九年(1859年)已未科副榜、候補教諭。
光緒三年(1877年):陳家鎮,蒲江復興鄉人,鹹豐八年(1858年)戊午科舉人、南部縣訓導。
光緒年間:王漢昭,蒲江人,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科貢生。
光緒年間:戴履中,蒲江中興鄉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已醜科舉人。
光緒末年:李萬鍾,郫縣人,舉人。
二、高等國小堂國小校時期(共39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到民國三十年(1941年),學校四易其名,三易其址。
1、蒲江縣高等國小堂10年(1902年—1912年)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廢科舉,改學堂,鶴山書院改辦為蒲江縣高等國小堂,校址遷到縣衙署側考棚,共2班,學生60人,校長黃輔翼,成都鐵道學堂畢業。
1904年校長袁文卓,日本弘文師範畢業。
1908年校長黃輔翼,成都鐵道學堂畢業。
2、蒲江縣高等國小校17年(1912年—1929年)
1912年(民國元年),蒲江縣高等國小堂改名為蒲江縣高等國小校。校址遷到鶴山書院舊址。校長楊鹹章,成都優級師範畢業。
1915年(民國四年)校長杜詩唐,成都優級師範畢業。
1918年(民國七年)校長柯興詩,清稟生。
1920年(民國九年)校長袁文卓,日本弘文師範畢業。
1921年(民國十年)校長徐昌熙,成都法政學堂畢業。
1925年(民國十四年)校長曹建章,赴法國勤工儉學留學生。
1927年(民國十六年)校長詹蹈和,清代文生。
1928年(民國十七年)校長董攀桂,華西大學畢業。
3、蒲江縣立第一國小校10年(1929年—1939年)
1929年(民國十八年)蒲江縣高等國小校改名為蒲江縣立第一國小校,校長高舉之,成都高等師範畢業。因當時“匪夷猖獗”,校址從鶴山書院舊址遷到文廟內。
1931年(民國二十年)校長曾昭傳,雅安師範畢業。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校長羅家光。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校長安和壁,四川法政學堂畢業。杜長鍾秋季任校長。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校長楊盡軒,羅家光秋季任校長。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校長湯仕廉,成都省立師範畢業。教務主任彭仁寶,訓育主任杜國良、魯彬文。8個班。學生219人,教師16人,職工7人。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校長詹蹈和,8個班,學生219人,教師10人,職工3人。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校長龔映準,謝叔農秋季任校長。5個班,教師12人,職工4人。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校長高舉之,6個班,教師12人,職工4人。
4、蒲江縣立中城國小2年(1939-1940)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蒲江縣立第一國小校改名為蒲江縣立中城國小,校長高舉之,教導主任楊敘倫,訓育主任彭子襄。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蒲江縣立中城國小校長趙仁階,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同年“中城國小”又更名為東北鎮中心國民學校。
國小堂國小校時期知名校友
李家鈺(1892年—1944年),蒲江大興人,1906年於高等國小堂乙班就讀,抗日烈士,國民黨三十六集團軍上將總司令。雷震,師長,抗日烈士。周鼎銘(1901年—1944年),蒲江松華人,少將,抗日烈士。吳興武,解放軍南京軍區少將。
杜長明(1902年—1947年),蒲江成佳人,留美化學博士,孫中山革命委員會實業部長。徐國熙(1911年—1968年),蒲江鶴山鎮人,留美醫學博士。
三、蒲江中學時期(共61年)
1941年(民國三十年)至今。
1、蒲江縣立初級中學校8年(1941年—1949年)
1941年(民國三十年),因成都及鄰縣辦了中學,我縣國小畢業生各奔成都、邛崍、眉山等地就讀中學不便,遂將原鶴山書院改辦為蒲江縣立初級中學校,校長楊壽康,北平師範大學畢業,教導主任高登選(即高舉之),招收男生2班,女生1班,學生151人,教師11人。
1942年上期校長謝懷清,國立暨南大學畢業。全校6個班,學生384人,教師17人。
1942年下期—1944年上期,校長譚季卿,國立暨南大學畢業。教導主任劉振聲,事務主任楊澤田
1944年3月—1946年2月,校長徐正衡,資陽人,北平中國大學化學系畢業。
1946年3月—1949年2月,校長劉興祥,蒲江人,四川大學畢業。
從1941年至1949年總計招收學生人數1176人。
2、四川省蒲江縣初級中學校10年(1950年—1960年)
1949年下期1951年初,校長周仁楷,教導主任姚振民,總務主任劉元相
1950年校名由“蒲江縣立初級中學校”改為“四川省蒲江縣初級中學校”。
1951年初—1951年下期,臨時負責人李力生
1951年下期—1952年上期,教務管理委員會主任白瀑兼校長,洪雅人,大學學歷。教務管理委員會委員姚振民擔任教導工作,教務管理委員會委員劉元相擔任總務工作。
1952年—1958年,副校長蔣德慎主持學校工作,儀隴人,大學學歷。教導主任姚振民,副教導主任戰曲江,總務主任楊友春。在此期間,1953年新校舍建成,學校遷至鶴山書院山麓,即今蒲江中學校址,書院原址闢為果園。
3、四川省蒲江中學校42年(1960年至今)
1958年—1966年,校長蘭際遠,資陽人,專科學歷。在蘭際遠任校長期間,1958年秋首辦高中班,“成績卓越,聲名遠揚。”1960年校名由“四川省蒲江縣初級中學校”改為“四川省蒲江中學校”。學校領導成員有:1958年—1959年,副校長蔣德慎,代理副教導主任張學忠。1959年—1961年,副教導主任付修惠,代理副教導主任張學忠,總務主任曹建勝,代理副總務主任楊友春。1961年—1962年,副校長付修惠,副教導主任曹建銚,代理副教導主任張學忠,總務主任杜崇明,代理副總務主任楊友春。1962年—1964年,校長蘭際遠兼任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付修惠,副總務主任楊友春。1964年—1966年,副校長付修惠,副教導主任曹建銚,代理副教導主任張學忠,總務主任周仁忠,副總務主任楊友春。在1965年—1966年,校長蘭際遠升任蒲江縣長後仍兼任學校校長,因忙於縣政府工作,學校日常工作由副校長付修惠主持。
1967年—1968年,由工宣隊負責人,縣武裝部軍人曾忠誠主持學校工作。
1968年下期—1970年,校教育革命委員會主任劉興全(蒲江人,高中畢業)主持工作。校教育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劉締康、張天泰,校教育革命委員會常委李啟明、紀世章。
1971年9月—1982年1月,校革委主任、校長李文學,蒲江人,高中畢業。李文學任校長期間,學校領導機構成員:1971年—1978年副書記、校革委副主任喻全才,校革委副主任周界、代瑞忠、翟超、陳保全。1978年—1982年,副校長翟超、周本良,副教導主任張學忠、陳述瑞,總務主任陳茂禮。
以上從1966年到1976年十年期間,學校捲入文革,一度停課,1976年後學校工作步入正軌。1979年學校升格為地區重點中學。
1982年2月—1983年12月,校長、書記翟超,山東魚台人,本科畢業。副校長、副書記周本良,副校長張學忠,副教導主任陳述瑞,總務主任由陳茂禮、韓正友先後擔任。1982年學校再升格為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
1983年12月—1987年3月,校長、書記羅仕文,蒲江人,本科畢業。副校長、副支書周本良,副校長劉忠仁,辦公室主任徐家權,副教導主任陳述瑞、羅本昌,總務主任由韓正友、陳述遠先後擔任,督學張學忠,紀檢員張家福
1987年3月—1990年4月,校長、書記喻敬軒,邛崍人,專科學歷。副校長、副支書周本良,副校長劉忠仁,辦公室主任徐家權,副教導主任陳述瑞、羅本昌、苟同燃,總務主任陳述元,督學張學忠,紀檢員張家福。
1990年4月—1999年9月,校長、書記劉忠仁,蒲江人,本科畢業。1990年—1993年,副校長、副支書周本良,副校長苟同燃,副教導主任陳述瑞、羅本昌,總務主任陳述元,督學張學忠,紀檢員張家福;1993年1998年,副校長、副書記周本良,副校長苟同燃,副教導主任陳述瑞、羅本昌,總務主任陳述元,副總務主任周興全(1996年起擔任),紀檢員張家福;1998年—1999年,副校級調研員周本良,副校長苟同燃,教導主任劉成,副教導主任羅本昌,副政教主任龔長維,副總務主任周興全。
1999年9月至2008年9月,校長、書記徐家權,蒲江人,本科畢業。副校長苟同燃、彭文甫、劉成,副教導主任羅本昌,副政教主任龔長維,副總務主任周興全,副校級調研員周本良。2000年12月,學校任命黃毅為辦公室主任助理,彭攀平、袁江川為教務主任助理;2001年7月,學校進行中層幹部公選,公選結果,黃毅任辦公室副主任,彭攀平、謝俊昭任教務處副主任,王永建任德育處副主任,劉燕平任教科室副主任,劉萍任總務處副主任。
資料
1、元中書右丞相總裁脫脫等修《宋史·儒林七·魏了翁傳》摘錄:
魏了翁,字華父,邛州蒲江人,年數歲從諸兄入學,儼如成人,少長英悟絕出,日誦千餘言,過目不再覽,鄉里稱為神童,年十五著韓愈論,抑揚頓挫有作者風,慶元五年登進士………
2、了翁牌前對聯:
故里歸歟?天為斯文留此老,
先生往矣!我思景行仰高山。
——代履中山長所作——
3、魏公祠對聯:
師道偽乎?問當日眾口蛾眉,誰想孔庭俎豆,
精靈歸矣?料此山一生鵑血,難忘宋室江淮。
4、鶴山書院史料:
南宋
嘉定二年(1209年)始創建鶴山書院。三月,魏了翁生父高孝壽卒於蒲江,一為執喪,二為辦學。了翁去國還鄉,擇其父墓地於長寧阡,冬月葬之,又在長寧阡“屬連”的白鶴岡擇得鶴山書院地址(即現山項果園),於是“即其地成室”。
嘉定三年(1210年)春,建成。了翁“以所聞於輔廣李燔者,開門授徒。”(《宋史·魏了翁傳》),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治學準則,適逢參加秋試的邛州學子沒有講習之所,了翁召他們來書院授業,由春而秋,“余乃約十餘士之當赴類省試者,會文其上。是歲,自類元王萬里而下,凡得七人,其不在得中者,後亦接踵科第,或以恩得官,莫有遺者。”(《鶴山集》卷九十二《贈王彥直》)另在(《鶴山集》集卷四十一《鶴山書院始末》)中對這年的秋試作了同樣的記載:“考中者自首選而下拔,十而得八,書室俄空焉,人競傳為美談。”
秋試後,“士爭負笈從之”,絡繹不絕,為滿足教學需要,再擴書院規模。
嘉定四年(1211年)冬,了翁知漢州離去,從嘉定二年回鄉執喪辦學到嘉定四年,了翁親自在鶴山書院執教主講時間約一年半以上。
嘉定十一年(1218年),了翁生母譙氏亡故,請求解官回鄉,邊守制邊在書院講學。
嘉定十二年(1219年)到嘉定十三年(1220年),了翁仍居家守制,於書院講學。
嘉定十四年(1221年)前,於書院講學,後,知潼川。
嘉定十五年,了翁被召入京。
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宋理宗面賜魏了翁御書、唐人嚴武詩及“鶴山書院”四大字,嘉其辦學。此事載於《宋史·魏了翁傳》一百九十六頁,原文為:“朝辭,面賜御書唐人嚴武詩及鶴山書院四大字,仍賜金帶鞍馬,詔帝臣飲餞於關外。”後,了翁於宋理宗御書“鶴山書院”四大字後題了跋文。
嘉熙元年(1237年)三月十八日,了翁病死於蘇州,享年六十歲。
魏了翁弟子先後取進士及擔任高官者多人,著名的有:
游似,南充人,嘉定進士,吏部尚書,丞相。
吳泳,潼川人,嘉定進士,刑部尚書。
牟子才,井研人,嘉定進士,禮部尚書。
高斯定,蒲江人,紹定進士,工部侍郎,參知政事。
王萬里,蒲江人,嘉定類省試類元,太常博士。
程掌,丹稜人,紹定進士。
蔣重珍,無錫人,嘉定十六年舉進士第一(即為狀元)。
………
魏了翁創辦的鶴山書院,通過講學,擴大影響,形成了鶴山學派
元代
南宋末年,四川遭至宋、元(蒙)戰火的嚴重破壞,蜀士紛紛避難東南,其中也包括了魏了翁的一些門人,加之宋理宗時代“賜第宅蘇州”(《宋史·儒林七·魏了翁傳》),魏氏家族遷居蘇州,了翁死後也葬在那裡。所以元代魏起(了翁曾孫)之時,已“莽為茂草”的鶴山書院沒有得到修復。但元代採用“治天下必用儒術”的建議,仍尊重儒士。
明代
鶴山書院重修二次。
明成化七年(1471年),邑令邵有良重修鶴山書院,現照錄清代《蒲江縣誌》所載全文於下:
重修鶴山書院記
明進士 邵有良 邑令
鶴山書院魏文靖先生讀書處去治北一里許左跨白鶴寺右帶浴丹池長秋山環繞於前紫極觀擁護於後誠士人藏修所也開禧初先生以武學博士詔試七對策語甚切直御史徐相劾之遷校書郎以親老乞外補出知嘉州及史彌遠用事先生力辭不赴遂築室鶴山所以問於廣燔二先生者授徒講學士爭趨之當時親炙先生之教如游似牟子才等皆一時名士及數百餘歲而蜀之人尚知聖賢大旨豈非先生遺澤之所存乎愚去先生居若此之遠後先生出若此這遲然生行所著九經要義之傳於世者竊嘗誦而讀之被先生之教化有年矣第未升其堂而入其室耳成化庚寅由內官出知是邑即欲得先生之書院觀之詢諸父老曰不知也詢諸群吏曰不知也詢諸鄉大夫曰不知也蓋其堂室傾廢久矣越明年三月有民任姓者引而指之遂偕儒學會政馮亮往觀焉基址猶在磉砌僅存墨池方太許四面甃以石僉曰此古蹟也嗟夫蒲自先生沒後典型凋謝久矣茲何幸哲人雖往裡居住依然愛擇日命工築室以新之環牆以周之雖其規模宏廣不克如昔日然亦足以俾士民知所重矣後之登斯堂而觀斯院者寧無高山景行思乎若夫擴而大之則俟夫後之君子峕成化七年辛卯五月端午記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御史虞雍重修一次。
清代
雍正二年(1724年),以魏了翁當南宋禁理學之時,獨能倡明正學以不墜,詔魏了翁入祀孔廟。
雍正三年(1725年)重建鶴山書院。
乾隆(已己年)冬,署令趙珺重樹鶴山書院石碑,現照錄清代《蒲江縣誌》所載碑記全文於下:
鶴山書院碑記
國朝奉天鑲白旗監生趙珺署令
魏文靖先生理學名儒也當南宋時邪說簧鼓先生維持正學於聖道大有發明洵為中流砥柱余仰止之私已匪朝夕戊辰十月署篆蒲陽竊喜得觀先生講學之地因訪跡於邑人士僉曰治北里許有鶴山書院即古藏修所也歷任沿陋不葺日就傾圯前宰取墜椽頹柱於城中改建文昌宮移木主祀之自茲不復有書院矣余不禁慨然嘆蟲文靖先生在昔以正學開門授徒大有功於蜀士愚以為蒞斯土者正宜培書院以彰正學宗風是書院之當存猶餼羊之不可輕去也奈何因其圯而廢之其於移祀之意果有當乎時欲仍故址以復先生書院會金川用兵糧運孔急不果其事越時年大兵進剿應夫供馬日迫於役未果既而妖氛掃蕩天子以川民疲於軍務詔有司加意休息因不便以士木之功遽勞吾民則又不果秋九月瓜期有代檢視俸廉已罄於公事疇曩修復之願意托諸空言中心怏怏不睽寢食九日以送客之成都偕僚佐陳君天章韓子玉書友人蔡靜軒出郭登高訪鶴山書院至則草蔓幽蹊棘羅廢址因批荒辟蕪得前明邑尹邵公遺碑一通洗捫字讀而識之鹹以備知文靖事跡為快靜軒揖余而言曰夫古今物之興廢固本乎數然邵公以成化七年端午勒碑記事歷今幾三百年矣而此碑之埋沒於寒煙榛莽間者亦匪一日茲於重陽令節獲遇我公安知非文靖先生與邵公之靈爽有以使之耶公固好學士得斯奇遇蓋可忽乎哉余曰靜軒之言是矣余雖行裝已束就道有期然不敢懷將去之心令此碑臥蕪草鄰瓦礫而與廢院者同獲罪於古人也爰以敝裘市金稅匠築基而豎之復以巨礎周其傍以防傾塌工成偕舊遊諸君往觀雖空山岑寂而古柏森森之下有屹然特立於洗墨池邊者則鶴山書院碑也碑存即址羅叢棘蹊迷蔓草後亦有所考而出之可無虞其終沒於樵採矣於是諸君子相與稱慶余亦手額他日者苟余薄祿必果修復之願一安先生與邵公之靈故勒石以志所遇倘後之君子踵而新之使文靖遺澤亘古常昭蒲之人士得趨正學則禮義之風於復古乎何有乾隆已巳孟冬塑日記
清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知縣紀曾蔭改建鶴山書院,並親書“鶴山書院”四大字於照壁。後又于山麓建“魏氏故里”石牌坊一座。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再重修鶴山書院。
1953年學校遷至鶴山書院山麓,現蒲江中學校址,山項書院原址闢為果園,嘗餘一書有“鶴山書院”四大字的屏牆,亦於文革期間毀去。現火磚屏牆為蒲江縣宣傳部於1994年重建。

近況

學校歷史悠久,前身為南宋禮部尚書魏了翁於公元1210年創辦的“鶴山書院”。七百多年來,雖歷經滄桑,但書院“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治學準則和艱苦奮鬥、勤奮進取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培育出了成千上萬的人才。著名愛國將領、對日作戰英勇犧牲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上將李家鈺、著名化工專家杜長明博士、醫學專家徐國熙博士等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解放後五十年間,學校先後培養的上萬名畢業生中,許多人也已成為國內外享有聲譽的專家、學者。
1982年,學校被評為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標誌著蒲江中學躍上了嶄新的台階。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現有漂亮的教學綜合樓、實驗綜合樓、學生公寓樓、藝術宮、體操館、游泳池、標準的四百米運動場、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等完善的教學基礎設施,裝備一流,功能齊全。同時,還開通了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使蒲江中學成為設施一流的現代化學校。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中級以上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0%以上,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30人。他們中有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模範班主任、省、市勞模、省、市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先進個人、師德百佳、十傑青年等30多人。
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嚴格的教育教學管理,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歷年高考一次上線人數、學科競賽、第二課堂活動等均取得優異成績。1985年以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連續17年受到市教育局表彰。2001年高考一次上線率居成都市郊(區)縣省重點中學第一名。享譽全川的占地60餘畝的大果園已成為學生勤工儉學和勞動技術實習的重要基地。
近年來,伴隨著成雅高速公路的貫通,從成都到蒲江只需半個小時的路程,縮短了學校與成都市區的距離,學校的區位優勢已十分明顯。
目前,全校師生正在“繼承鶴山傳統,鑄造蒲中輝煌”的口號感召下,發揚愛國主義、艱苦奮鬥、拼搏進取、崇尚一流、爭創一流為核心的“蒲中精神”,盪素質教育之舟,育社會棟樑之材,為把蒲江中學辦成享譽巴蜀的一流名校、早日跨入“國家級示範高中”而努力奮鬥。
校址:四川省蒲江縣鶴山鎮了翁路1號
郵編:6116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