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萬耕

董萬耕

董萬耕:男,四川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學校校長, 黨支部書記 。 中學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

個人簡介

董萬耕董萬耕

四川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 阿壩州學術技術帶頭人,阿壩州勞動模範 。

教育理念

善以修身誠以立德勤以治學勇以創新。

人生經歷

恢復高考是董萬耕人生的一條分界線。
之前,他是四川省汶川縣一個羌族放羊娃;之後,他考上大學,走上教師的崗位,如今是四川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校長。
隨小學生一起“升”入中學
1977年,恢復高考。那年18歲的董萬耕參加高考,成為一名大學生。兩年後,董萬耕提前畢業,分配到紅原縣國小工作。1983年7月,董萬耕被紅原縣中學“挖”走,原因竟然是他教的學生畢業後離不開他,學生和家長強烈要求他跟到中學去。董萬耕不得不跟隨學生一起從國小“升”到中學。
為了適應中學教育,董萬耕報考了四川教育學院,拿到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文憑,並取得學士學位。1990年,他被阿壩州教育局選調到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在此期間,董萬耕研究“民族地區素質教育的現狀和對策”,並參與了幾本中國小教材的編審工作,與人合著的3本教育教學專著得以出版。
在旁人看來,董萬耕正走在一條通往學者專家的大道上。這時,一紙調令將他調到馬爾康師範學校附小任校長。馬爾康師範學校附小是整個阿壩州最好的國小之一。
生活就像畫了一個圓圈,董萬耕又回到了國小。
教師的眼界應當越過大山
上任後,董萬耕把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為:“全省民族地區一流學校,全國藏區有特色學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著重抓教育教學和師資培訓。其中,教師隊伍建設是董萬耕最看重的。“教師的眼界,不能局限在大山之內。”董萬耕的這一理念,讓他很早就開始重視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2000年,董萬耕鼓勵每名教師都購置一台計算機。後來學校實現光纖接入寬頻網,並建成了有90台計算機的網路教室。教學樓內的每間辦公室、教研室都配備了計算機,並建設了校園網。
從此,教師隨時可利用網際網路收集信息、下載資料、輔助教學。這一舉措,解決了因地域偏遠帶來的信息閉塞。
利用暑假,董萬耕組織學校全體教師到昆明參觀世界園藝博覽會;到北京、北戴河學習考察。自2000年以來,一共組織全體教師6次外出學習考察。他說,這樣可以讓教師開闊視野,認識社會,陶冶情操。
每年,董萬耕都會帶領教師到成都市泡桐樹國小、實驗國小、銀都國小聽課學習。他主動出擊,分別與廣東順德瑞英國小、上海市昌蘭國小簽署對口支援協定。
用語言開闊眼界影響思想
在馬爾康,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送到成都讀書,儘管價格高昂也在所不惜。原因是州內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為什麼缺?主要是英語滯後。
2005年,董萬耕力主辦起了外國語實驗學校。當時,全校只有1名英語教師,每個班每周1節英語課。如今,全校8名英語教師,每個班每周5節英語課,外加1節英語早讀課。
起初,老百姓誤認為他們的目的是高收費,但學校不僅沒有另增收費項目,反而根據國家政策減免了一些費用。董萬耕說,辦英語特色學校,是根據學校自身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提出來的,對穩定藏區有很大的作用。
學好漢語,走出州門;學好英語,走出國門。“長大後,他們可以藉助語言工具,在更大的範圍內就業。這樣有利於他們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說到這些,董萬耕顯得格外興奮,“學生的眼界可能會因為多了一門語言課而開闊,思想文化都會隨之發生變化。”
英語教學的成功,確實留住了不少阿壩州的孩子。他們從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學校畢業後,因為英語功底紮實,在高一級的學校也獲得了成功。
董萬耕告訴記者:“我是放羊娃出身,能當好學校的一隻‘頭羊’,就非常滿意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