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筆

董狐筆

董狐筆,指春秋時晉國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書晉卿趙盾弒其君的事。後用以稱直筆記事、無所忌諱的筆法為“董狐筆”。

基本信息

含義

“董狐筆”現在用來比喻用作直書不諱。

由來

董狐董狐
靈公年長即位後,昏庸無道,殘暴荒淫。作為相國的趙盾,一心想靈公恢復霸業,多次勸阻晉靈公為晉國著想。晉靈公卻派大力士前去刺殺趙盾。當這位大力士來到趙盾的府上時,看到趙盾在家裡等候上朝,雖沒有到上朝的時間但是穿戴得仍非常整齊。這位大力士認為趙盾是位忠臣,不願乾違背良心的事情;他自殺身亡。晉靈公仍然不醒悟,又派人邀請趙盾來飲酒,暗地裡派兵士埋伏在四周,讓他們見機行事,準備殺死趙盾。這個事被趙盾的衛士提彌明發現後,保護趙盾安全脫離險境。趙盾和他的兒子趙朔被迫逃往國外,在逃跑的途中正巧遇見晉靈公的姐夫趙穿。趙穿聽後非常生氣,他前去找晉靈公評理,然而晉靈公不但不聽,反而對趙穿惡聲惡語。萬般無奈之下,趙穿只好命令衛士一擁而上殺死了晉靈公,趙盾聽到這件事後,返回晉國,把晉靈公的叔叔擁立為王,這就是晉成公

趙盾登上相位後,想知道史官對這件事的評價,於是就把太史令董狐找來,詢問他有關情況。董狐把大事記錄給趙盾讓他親自去看。趙盾看到上面寫著“秋七月,趙盾弒其君”,並且得知這件事在朝廷上已經做了公布。趙盾質問董狐道:“誰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殺的,你們這些史官司怎么讓我承擔罪名呢?”董狐回答道:“你身居相位,曾經逃亡而沒有走出國境,回來後又不懲辦兇手。這不是你的責任,又是誰的責任呢?”趙盾聽後嘆息說::“《詩經》上都說‘因為我懷戀君主,所以給自己帶來憂傷’。大概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吧!”

評價

孔子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杜甫在《寫懷》一詩中提到董狐筆:“禍首燧人氏,厲階董狐筆 。”
宋代文天祥的《正氣歌》里就有這個典故:“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