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絹病

該病主要為害葡萄的根頸部分,發病初期表皮出現水浸狀、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然後表面長出白色網狀具有絲綢光澤的菌絲層,並逐漸增多,直到蓋滿整個根頸,最後蔓延到土表。受害的根頸皮層逐漸腐爛,甚至可蔓延到主蔓,腐爛程度有時可深達木質部。後期在病組織的表面和附近的土壤中,可長出許多褐色像油菜子大小的菌核,該病也為害接近地面的果穗,引起果實腐爛,病粒表面也產生白色的菌絲層。土質粘重,地勢低洼和高溫、多濕條件有利於發病。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葡萄白絹病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由半知菌亞門絲孢綱,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Curzi寄生所致;有性世代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白絹薄膜革菌屬Pelliculariarolfsii(Sacc.)West但極少發現。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葡萄植株的根頸部分。

侵染循環

根部病害多為慢性病,從少量根得病到主根腐爛,直到植株地上部表現症狀,需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易被栽培者忽視。

越冬

病原菌多數為弱寄生菌,腐生能力較強,寄主範圍較廣。病原體耐土壤中的惡劣環境和對頡頏菌有較強抗性。它們不僅能潛伏於病根組織中,也能在腐朽的病根殘體中越冬,甚至在果園的土壤中也能存活多年。因此,環境中作為初侵染的病原菌是很廣泛的。

侵染

根部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數從葡萄植株根部傷口侵入引起發病,因此機械傷、蟲咬傷凍害、過多施肥造成的燒傷等都是病菌侵入的門戶。這些病原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田間耕作、地下害蟲和土壤線蟲所造成的傷口侵入的。故土壤害蟲、地下線蟲又是此病的傳播媒介。

發病條件

發生與葡萄園管理水平直接有關。管理粗放,植株負載量過大,根系生長不良,很容易引起根病的發生蔓延。

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表皮出現水浸狀、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然後表面長出白色網狀具絲綢光澤的菌絲層,並逐漸增多,直至蓋滿整個根頸,還可蔓延到附近表土。受害的根頸皮層逐漸腐爛,有時可蔓延至主蔓,腐爛程度可達木質部。後期的發病組織表面和附近土壤中可長出許多褐色、圓形、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這是診斷本病的最主要特徵。此病也會危害接近地面的葡萄果穗,可引起果穗變褐腐爛,病果粒表面產生白色菌絲層。

防治方法

田塊的選擇
新葡萄園要避免在澇窪地和土壤黏重的地方建園;建園時應建設好排灌渠系,降低地下水位,以減少發病條件。

苗木消毒處理

從病區購苗或有可疑苗木,栽植前可將根部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800倍液浸泡10~20分鐘,晾乾後再定植,對防治根部病害效果明顯。

精細管理

多施有機肥,做好園地排水,合理確定植株負載量;做好蔓、葉、果管理,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壤線蟲,減少蟲咬傷口,以減輕病菌的傳播。

勤檢查早治療

確診發病後,應根據病害種類對症處理。白絹病可用利刀將根頸部的病斑徹底刮除,紫紋羽病、根朽病、根腐病應將根部腐爛部位剪除乾淨,然後在傷口處塗上1%硫酸銅溶液消毒,外塗波爾多液漿保護。刮下或剪下病殘體應予以燒毀。為防治病害擴散蔓延,可對土壤進行根灌消毒。常用消毒劑有:10%雙效靈200~300倍液,50%代森銨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50%苯萊特1000倍液,每株用藥10千克左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